王俊
吟誦是一種有效的古詩文學習形式,它有助于學生在韻律的熏陶中,潛移默化地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發(fā)揚下去。我在教學實踐中,漸漸摸索出吟誦教學的幾個方法。
第一學段:激發(fā)興趣,寓教于樂
識平仄。一、二年級學生韻律感很強,喜歡朗朗上口的詩文。教師可以標出平仄符號,帶著學生多聽多讀,初步讀出平長仄短、平低仄高。
會標韻。古詩押韻,充滿節(jié)奏美。如李白的《靜夜思》,教師這樣講解:“月光從高高的空中照下來,到處都是明亮的月光,所以,韻字‘光’拉得很長?!备鶕?jù)這樣的方法,孩子們就能明白韻字“霜”和“鄉(xiāng)”也要讀得長。
做動作。學吟誦的時候,不僅用嘴,還要用全身配合節(jié)奏。教師可以讓學生伸出小手來畫平仄。這樣學生可以更專注,也更能體會平長仄短的含義。
想畫面。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表演等形式讓孩子想象詩文內(nèi)容。如學習《江南》,教師可以帶學生轉(zhuǎn)圈、揮動手臂,體會魚兒在荷葉間往來翕忽的動感,寓教于樂。
第二學段:入情入境,以聲悟情
對三、四年級學生,要做好依字行腔和以舞吟詩,以充分調(diào)動想象,讓大家進入詩的意境。
讀好入聲字。入聲字表示強烈的情感,吟誦時要短讀或頓挫。如“碧玉妝成一樹高”,“碧”“玉”的音高而短,非常有力,把詩人看到柳枝突然冒出新芽、感受到生命勃發(fā)時的驚奇與贊嘆表達出來了。
體會聲音長表延展、高表強調(diào)。再如《詠柳》,“高”音拉長,可以感受柳樹生機勃勃的美;“絳”音拖長,使人仿佛看到千萬條柳枝在春風中擺動。聲音的高高低低、長長短短,都有了自己的味道。
記住常用韻的特點。如《靜夜思》用的是陽韻“ang”。詩人選擇最契合當時心情的陽韻,可以讓我們直觀感受到他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第三學段:縱深漫溯,學會品鑒
五、六年級學生有了很好的吟誦基礎,我開始教學生體會詩文內(nèi)涵、走進詩人內(nèi)心。
記住常用意象的含義。學生了解詩歌中的意象,有助于理解全詩內(nèi)涵。如賀知章在寫《詠柳》一詩時已步入老年,他在新春看到柳樹發(fā)芽,最想說的應該是珍惜時光、莫負春光。有柳樹意象的詩句還有很多,“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是依依惜別之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是對過往美好時光的感嘆……
感受文化精神。我?guī)W生讀詩人傳記,了解文人儒士的精神。歷代的經(jīng)典詩歌都有深厚的文化思想為依托,因此詩才能超越時空、浸潤心靈。我們教孩子吟誦古詩,為的是豐富學生的內(nèi)涵,使他們養(yǎng)成好氣質(zhì)與大胸懷。
用聲音打開詩歌的大門,用吟誦感悟詩詞的魅力。我?guī)Ш⒆觽冊谠娫~的世界里口吟之、手舞之、沉醉之,力求讓孩子們愛上詩詞、傳承經(jīng)典,做有根基的中國人。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小學古詩文創(chuàng)意教學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C20021357)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