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玲,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2018年度河南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計劃”——中原領軍人才、中原教學名師。2019年“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河南省最美教師。曾獲全國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省優(yōu)質(zhì)課大賽一等獎兩次、市優(yōu)質(zhì)課特等獎一次、市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四次、省教學技能大賽特等獎、省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四次。鄭州大學、河南師范大學、鄭州師范學院兼職教授、本科生教師教育“雙導師制”導師。
我從教的24年,可以分為5年、10年、9年這三個階段。我很幸運,先后在開封市第十四中學和鄭州外國語學校工作,這兩所名校不僅是讓學生成長更是讓教師成長的沃土。
先說第一個5年。1997~2002年,這是我的扎根期。2002年開封市成為新課改的試點,而我在之前的5年,已經(jīng)磨煉出來了較為扎實的基本功,那是自然狀態(tài)下的自我覺醒,我最樸素的想法就是成為讓學生喜歡的教師。學生因為喜歡我而喜歡語文——我即語文。為了錘煉內(nèi)功,每次聽完優(yōu)秀教師的觀摩課,回來我便馬上“細嚼慢咽”;看到雜志上的好課例,趕緊在自己身上“落地生根”;外出參會聽到前沿理念,迅速消化吸收。在我看來,有心提煉加用心踐行,就等于迅速成長。2002年開始的新課改,給了本就喜歡鉆研、喜歡不斷突破的我新的成長機會。
2002~2012年,這10年是我進入快速發(fā)展期的10年。其間,我從開封到了鄭州,也從一名新教師逐步成長為鄭州市名師、河南省骨干教師、河南省名師,那是聚焦目標狀態(tài)下的自我成長。2002年,當同事們面對新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還探索在語文新教材導言部分的時候,我就在一次主動申請的全市觀摩課中通過《生命 生命》一課邁出了第一步,從那時起,我就開始享受鉆研教材教法帶給我的幸福感。
2003年,我以開封市第一名的身份代表開封市參加了河南省優(yōu)質(zhì)課大賽。在備賽階段,我在反復磨課的過程中懂得了:課堂不是單純的讓學生喜歡,而是要和文本對話,從文中讀出作者,讀出自己。也正是有了這個省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的經(jīng)歷,我被鄭州外國語學校發(fā)現(xiàn)并加入這個新團隊之中。在鄭外,我知道了為何要研讀文本,踐行了思悟課堂。鄭外給了我更高的平臺,而我也抓住了每次成長的機會。
名師成長大多有兩條路徑,一條是各種賽課,另一條就是著書立說。我是賽課賽出來的,參加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所能參加的所有比賽,有些比賽甚至參加了多次。27歲成為鄭州市名師,當時初中語文學科只有5人,我排名第一。33歲成為河南省骨干教師、河南省名師,所有學段所有學科100人中我排名第三。我在名師海外研修學習中,在新加坡學習了“做中學”,在澳大利亞學會了問題導向,在美國哈佛大學鉆研了研究生課程——為理解的教學,系統(tǒng)學習了初級和高級課程,并作為優(yōu)秀學員代表在全國作了分享。
我對學習可謂如饑似渴,凡是入眼的東西一定要在心中過一過,想辦法變成自己的東西。從事教學10余年,容易讓人產(chǎn)生經(jīng)驗感,為了避免形成慣性思維,我便不斷開拓自己的邊界,總結出這樣的公式:問題意識-慣性思維=精準成長。只要肯做有心人,處處留心,活學善用,善于反思,聚焦目標真的可以成功。
2013~2021年,這9年是我的成熟期。2013年,我被評為首屆十大中原名師,從此遇到了特別優(yōu)秀的一群人,是他們讓我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跟勤奮的人在一起,我不會懶惰;跟智慧的人在一起,我不會愚鈍。漸漸地,我完成了任務驅動下的自我進階,2015年成為全國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候選人,2018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躋身于中原領軍人才、中原教學名師。這9年里,我“貼”著學生去教書,并且時時在思考這樣一個樸素而深刻的問題:學校的一切是為誰而存在的?我一直踐行著樸素教學,希望以此能夠實實在在回歸教育本原。在愈來愈多的培訓工作任務面前,我從來不曾懈怠過,堅持用“工匠”精神來打磨每一節(jié)課。
為了避免出現(xiàn)瓶頸期,更為了讓研究能再深入,我開始對寫作教學序列化和高階思維培養(yǎng)進行研究與實踐,并得出這樣的公式:專項研究÷困頓瓶頸=縱深生長。面對未來的教育,我們要回到教育的本原,實現(xiàn)高階思維和深度學習,課堂上讓答案在“空中飛一會兒”,努力讓一個人擺脫對另外一個人的依附,立足于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2018年,我接觸到審辨式思維,開始了探索以學生活動為載體,在學用語言中訓練學生的審辨式思維。課堂上,我將審辨式思維更多地用在閱讀教學中,旨在幫助學生“求真”,更好地獲取知識、解決問題。
回顧這24年的時光,若用一句話概括成長感悟,我想到的是“時間不是用來沖淡一切的,而是讓你去尋找所要的一切”。
從教24年來,我一直很慶幸做班主任工作,可以說班級管理更能實現(xiàn)我的教育追求,我是一個喜歡做班主任、一個做班主任上癮的人。有一位記者在采訪我后,把我比作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馬修”,因為我一直相信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喚醒生命。
《放牛班的春天》里馬修說,“永不放棄,總有希望在前面等待”,于是,他聽到“天籟一般的童聲”。因為我喚醒了孩子的內(nèi)驅力,讓孩子們明白了拼搏的意義,并且擁有了社會責任擔當,那是根植在內(nèi)心的一種自我要成長的力量。成為一個有價值、有追求的人就是每一位學生的畢生追求。我也要像馬修一樣,擁有我的放牛班。
河南最美教師評委會給我的頒獎詞是:借細碎的時光雕琢生命,以非凡的智慧創(chuàng)造奇跡。扎根講臺上,埋身學子中,中原師出有名。傾注半生情,只為一個愛,成就神話“老班”。
我始終相信:只管努力,你要的,時間會給你最好的答案。時間意味著未知,未知意味著期待!不斷地成長,時間里的光,就會越來越亮!光就是夢想,光就是我們始終相信的遠方。讓時間里的光照亮現(xiàn)在和未來,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我和朋友們共同成長。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