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榮,許太彬,段江洋,郭婷,段欣洋,王建華
(1.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微生物檢驗所,河南 鄭州 450007;2.河南應用技術(shù)職業(yè)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2)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梅毒的傳播途徑基本一致[1]。研究表明,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與HIV感染具有相互促進、彼此協(xié)同的關(guān)系[2]。TP和HIV的共感染在臨床上越來越多,引起了國內(nèi)外各方的高度重視[3]。本文對2020年鄭州市HIV感染待確定患者的資料和檢驗結(jié)果進行分析,了解HIV感染待確定患者HIV及梅毒感染情況,為制定科學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據(jù)。
1.1 材料來源經(jīng)艾滋病篩查實驗室HIV抗體篩查陽性的患者為HIV感染待確定患者。標本為2020年鄭州市轄艾滋病篩查實驗室上送至鄭州市疾控中心的HIV感染待確定患者標本。患者資料來源于鄭州市智慧公衛(wèi)管理系統(tǒng)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tǒng)。
1.2 檢測方法
1.2.1試劑 確證試劑為萬泰生物生產(chǎn)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體檢測試劑盒(重組免疫印跡法),TP抗原血清試驗采用萬泰生物的TP抗體診斷試劑盒(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非TP抗原血清試驗采用萬泰生物的梅毒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診斷試劑(TRUST)。
1.2.2儀器 酶標儀為科華ST-360,洗板機為科華ST-36W,水平搖床為江蘇天翎TLSK-Ⅱ,轉(zhuǎn)移脫色搖床為海門麒麟TS-8。
1.2.3結(jié)果評價 所有實驗結(jié)果均按相關(guān)試劑盒說明書來進行判定。梅毒分為梅毒既往感染和活動期梅毒感染。若患者標本TP抗原血清試驗陽性,非TP抗原血清試驗陰性,則為梅毒已治愈的既往感染或極早期梅毒感染。若TP抗原血清試驗陽性,非TP抗原血清試驗陽性,則為活動期梅毒。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Excel 2007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對2020年鄭州市HIV抗體陽性病例、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和活動期梅毒病例的人群分布特征進行χ2檢驗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檢測概況2020年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確證實驗室共收檢了355份HIV感染待確定患者的標本,經(jīng)HIV抗體確證檢測,HIV抗體陰性27例,HIV抗體不確定30例,HIV抗體陽性298例。HIV抗體陰性病例不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對HIV抗體不確定病例進行跟蹤隨訪檢測,2例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和1例活動期梅毒病例確證為HIV-1抗體陽性,1例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失訪;對HIV抗體陽性患者來說,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和活動期梅毒病例共75例,占HIV抗體陽性病例的25.17%。所有患者標本經(jīng)TP抗原血清試驗和非TP抗原血清試驗檢測,檢出梅毒既往感染50例,活動期梅毒29例。見表1。
表1 2020年鄭州市HIV感染待確定患者的HIV感染和 合并梅毒概況(n)
2.2 HIV抗體陽性病例
2.2.1性別 HIV抗體陽性病例中男女比例為6.84∶1;梅毒既往感染病例中,男女比例為14.67∶1;活動期梅毒病例中,男女比例為13.00∶1。HIV抗體陽性病例、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和活動期梅毒病例的性別分布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HIV抗體陽性病例和合并梅毒患者的性別 分布比較[n(%)]
2.2.2年齡 在HIV抗體陽性病例中,20~<40歲的患者有145例,占48.66%;在梅毒既往感染病例中,30~<50歲的患者有27例,占57.45%;在活動期梅毒病例中,20~<40歲的患者有18例,占64.28%。HIV抗體陽性病例、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和活動期梅毒病例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2.3婚姻狀況 HIV抗體陽性病例、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和活動期梅毒病例的婚姻狀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HIV抗體陽性病例和合并梅毒患者的年齡分布[n(%)]
表4 HIV抗體陽性病例和合并梅毒患者的婚姻 狀況比較[n(%)]
2.2.4感染途徑 在HIV抗體陽性、梅毒既往感染和活動期梅毒病例中,HIV感染途徑為性傳播的患者分別占89.60%(267/298)、91.49%(43/47)、96.43%(27/28)。HIV抗體陽性病例、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和活動期梅毒病例的感染途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HIV抗體陽性病例和合并梅毒患者的HIV感染 途徑比較[n(%)]
HIV和TP具有相同的傳播途徑,容易發(fā)生聯(lián)合感染[4]。從2020年鄭州市HIV感染待確定患者標本的檢測概況來看,檢出的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和活動期梅毒病例均為HIV抗體不確定或HIV抗體陽性。HIV抗體陰性病例不是HIV或TP感染的高危人群,沒有檢出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和活動期梅毒病例。HIV抗體不確定病例中,2例能夠隨訪到的梅毒既往感染病例確診為HIV陽性病例,發(fā)現(xiàn)的活動期梅毒病例在隨訪中也確診為HIV陽性病例。這提示醫(yī)務工作者需要對HIV抗體不確定病例進行梅毒篩查,有助于判斷HIV抗體結(jié)果。對梅毒既往感染病例或活動期梅毒病例應積極開展隨訪檢測,以免造成HIV陽性病例的漏檢。
HIV抗體陽性病例中檢出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和活動期梅毒病例共75例,超過1/4的病例曾經(jīng)感染過或感染了TP,感染率遠遠高于鄭州市普通人群的感染率[5]。本研究顯示,HIV抗體陽性病例、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和活動期梅毒病例在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和感染途徑方面無明顯差異。這說明三者的流行特征基本一致,進一步驗證了梅毒和艾滋病流行的相互協(xié)同作用[6]。HIV感染與TP感染均為性傳播疾病,梅毒患者的皮膚出現(xiàn)潰瘍,增加了HIV的感染風險[7]。同時,合并HIV感染的梅毒患者免疫反應紊亂,加重了梅毒的癥狀[2,7]。
從年齡來看,20~50歲仍是HIV與TP共感染的主要人群,應加大對該人群的宣傳,提高安全意識。從感染途徑來看,性傳播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男男同性傳播的人數(shù)已經(jīng)大于異性傳播人數(shù)。多地報告了在HIV傳播過程中男男同性傳播所占比率逐年升高[8-9]。毒品注射是另一種重要的傳播方式。仍有經(jīng)母嬰傳播途徑感染的病例發(fā)生,這提示我們應加強對婚育適齡人群的宣傳教育,鼓勵孕產(chǎn)期HIV篩查[10]。從性別來看,感染的男性人數(shù)遠遠多于女性。汕頭等地報告HIV病例中男女性別比例在近些年逐漸擴大[11]。這可能與男男同性傳播逐年增加有關(guān)。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對同例患者來說,并不能確定HIV和TP感染的時間順序,不能確定HIV和TP是否同時感染,應當增加這方面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
綜上所述,2020年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出的HIV抗體陽性病例及其合并的梅毒病例以男性為主,年齡多為20~50歲,性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其中男男同性傳播占比較高。需要加大對男同性戀人群的宣傳和教育,及早檢測和干預,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以減少病毒的傳播。梅毒和艾滋病的流行具有相互協(xié)同作用,對檢出梅毒既往感染或活動期梅毒的HIV抗體不確定病例應盡量開展隨訪檢測,以免漏檢HIV陽性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