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潔 辛 寧 張鵬凱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最終可能導致糖尿病足甚至局部壞疽,以截肢或危及生命[1]。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治療較為棘手,也是臨床研究的熱點之一,本研究選取100例患者為對象,主要研究舒洛地特軟膠囊輔助治療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甲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9. 55±6.33)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7.23±2.12)年,Ⅰ型糖尿病10例,Ⅱ型糖尿病40例;乙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60.75±8.65)歲,病程為1~15年,平均病程(8.15±2.42)年,Ⅰ型糖尿病8例,Ⅱ型糖尿病42例。兩組年齡、糖尿病類型、病程長短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符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相關(guān)診斷要求[2];意識清楚,無精神障礙;患者及家屬對此次治療方案無異議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凝血功能障礙及出血素質(zhì)者;合并嚴重臟器損傷者;對舒洛地特、肝素或肝素樣藥物過敏者。本試驗經(jīng)本院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本研究并自愿參與。
1.2 方法甲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胰島素及降糖藥物治療,運動指導,健康飲食宣教等;乙組在甲組基礎上用舒洛地特軟膠囊(阿爾法韋士曼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H20140120)輔助治療,口服,250LSU/次,每天2次。治療4周后評價兩組療效。
1.3 觀察指標療效判定[3]:根據(jù)有關(guān)資料評估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臨床癥狀或體征基本消失,膝腱反射(+)、神經(jīng)傳導速度增加>5m/s為顯效;臨床癥狀或體征明顯好轉(zhuǎn),但膝腱反射(-)、神經(jīng)傳導速度增加<5m/s為有效;臨床癥狀或體征未改善,膝腱反射(-)、神經(jīng)傳導速度無明顯變化為無效。采用歐姆龍計步器測量兩組治療后無痛行走距離與最大行走距離;檢測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漿黏度(PSV)、血細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變學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運用SPSS 18.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借助(±s)表示,步行距離、血液流變學等用t檢驗比較;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n(%)]表示,總有效率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乙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臨床療效
2.2 兩組治療后行走距離比較治療后乙組無痛行走距離、最大行走距離均明顯大于甲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行走距離與下肢疼痛評分情況比較(m)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比較治療后兩組LSV、HSV、PSV、HCT、血小板凝聚率均明顯下降(P<0.05),且乙組較甲組明顯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比較
隨著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人口老齡化、超重及肥胖現(xiàn)象加劇,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逐年升高[4]。下肢血管病變是由于患者血糖長期控制不佳,進而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使下肢動脈出現(xiàn)狹窄或閉塞性改變[5]。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下肢缺血性疼痛,活動受限,間歇性跛行等。舒洛地特是一種有效的抗凝血和抗血栓制劑,由80%快速移動肝素和20%的硫酸皮膚素組成。有抗動脈硬化、抗內(nèi)皮細胞凋亡以及抗炎癥反應的作用等[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乙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說明舒洛地特治療臨床療效顯著;乙組患者無痛行走距離、最大行走距離顯著增長,這一結(jié)果與李艷萍等[7]的研究相一致,表明舒洛地特可提高患者步行能力。治療后LSV、HSV、PSV、HCT、血小板凝聚率等各項指標乙組均顯著低于甲組;說明舒洛地特可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與王凌霄等[8]的研究結(jié)果相類似。
綜上所述,舒洛地特軟膠囊輔助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療效顯著,且可使患者行走距離增加,改善血液流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