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澤坤,王珂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麻醉中心手術部,河南 鄭州450006)
全身麻醉可減輕患者手術過程中的疼痛感,利于手術順利進行,但易引發(fā)其他應激反應或并發(fā)癥。蘇醒期躁動是較為常見的全身麻醉手術后并發(fā)癥,以情緒波動大、心率異常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對患者預后恢復極為不利[1]。研究[2]表明,大部分全身麻醉患者會出現體溫降低,不利于藥物代謝,從而延長其蘇醒期。本研究探討麻醉蘇醒護理聯合保溫護理對全身麻醉患者術中應激反應及蘇醒期躁動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我院行全身麻醉手術的11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男27例,女28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37.71±6.23)歲;手術類型:胃腸道手術28例,肝膽手術15例,婦科手術7例,泌尿系手術5例;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級25例,Ⅱ級21例,Ⅲ級9例。觀察組男28例,女27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38.54±6.31)歲;手術類型:胃腸道手術26例,肝膽手術18例,婦科手術6例,泌尿系手術5例;ASA分級:Ⅰ級26例,Ⅱ級21例,Ⅲ級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行全身麻醉手術;②術前測量體溫正常;③患者及家屬知情,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①神經功能障礙;②術前有感染癥狀;③嚴重臟器功能障礙。
1.3 方法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對照組給予麻醉蘇醒護理:①術前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宣傳教育,講述麻醉有關知識原理,緩解患者面對麻醉手術的緊張心情,提前告知患者術中、術后人體感官變化,減輕其不安情緒。②告知患者導尿管、負壓球等各種引流管的作用,幫助患者消除術后體內滯留管路引起的焦慮,提高治療依從性。③術后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幫助患者擺放正確的手術體位,避免壓迫血管或神經。④麻醉藥效過后,患者疼痛感知恢復,可根據醫(yī)囑使用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減輕疼痛,避免疼痛引起情緒躁動。⑤監(jiān)測患者動脈血氣,檢查呼吸道是否有藥物殘留,保證患者呼吸通順,從而預防缺氧。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保溫護理:①術前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及濕度,提前在手術臺放置加熱毯,預熱并保持38℃,確?;颊吆诵捏w溫不超過37.6℃。②關注患者術中體溫變化,用被褥覆蓋手術部位之外的肢體,以促進血液流通達到保溫效果。③盡量縮短消毒處理時間,避免患者長時間暴露身體,提前預熱輸注液體。④術前對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器械進行預熱,預熱溫度與人體內溫度相近。
1.4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及氣管拔管時的生命體征指標(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及蘇醒指標(PACU滯留時間、拔管時間、完全蘇醒時間)、蘇醒期躁動發(fā)生情況。躁動評分標準[3]:0分:蘇醒后有強烈掙扎或拔管行為,需要強力制止;1分:蘇醒后情緒激動,有掙扎或拔管行為,需要制止;2分:蘇醒后有情緒波動,經勸導后有所緩解;3分:蘇醒后情緒穩(wěn)定,未發(fā)生躁動情況。0分和1分記為發(fā)生躁動。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生命體征指標手術前,兩組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氣管拔管時,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比較(±s)
組別 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心率(次/min)手術前 氣管拔管時 手術前 氣管拔管時 手術前 氣管拔管時觀察組 55 130.25±9.75 135.68±9.35 82.31±7.24 85.36±6.27 71.68±5.96 74.28±5.65對照組 55 129.65±9.68 154.18±8.68 82.15±7.68 95.38±8.65 71.54±6.42 82.16±7.31 t 0.324 10.754 0.112 6.956 0.119 6.325 P 0.747 0.000 0.911 0.000 0.906 0.000
2.2 蘇醒指標觀察組的PACU滯留時間、拔管時間、完全蘇醒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蘇醒指標比較(±s,min)
表2 兩組患者的蘇醒指標比較(±s,min)
?
2.3 蘇醒期躁動情況觀察組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為5.4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蘇醒期躁動情況比較[n(%)]
麻醉手術后躁動反應是人類機體在外界的刺激下可發(fā)生的生理性應激反應,由于手術后麻醉過效,患者感官恢復,在疼痛刺激下極易出現情緒不穩(wěn)定情況[4]。研究[5]表明,體溫降低是全麻手術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術中大面積暴露、使用器械、術中用液都會影響患者機體溫度,體溫降低會影響患者血液循環(huán),使麻醉藥物代謝延遲,增加患者蘇醒時間,繼而提高蘇醒期躁動風險,故加強全身麻醉患者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氣管拔管時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以及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較低,PACU滯留時間、拔管時間、完全蘇醒時間較短(P<0.05),提示麻醉蘇醒護理聯合保溫護理在促進全身麻醉患者術后清醒、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減少患者蘇醒期躁動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分析原因如下:麻醉蘇醒護理是針對全身麻醉手術患者綜合性較強的護理,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及麻醉知識宣教,可有效緩解其術前恐懼感,避免在氣管拔管時出現嚴重應激反應繼而使情緒產生大幅度波動;同時,麻醉蘇醒護理重點關注患者的動脈血氣及生命體征,有異常情況能及時上報,較好地處理術后反應,安全性較高[6]。保溫護理在術前調節(jié)好手術室溫度、濕度,用電熱毯對手術臺預熱,提前加熱醫(yī)療器械和液體等,有效防止全身麻醉患者體溫降低,有利于機體血液循環(huán),加快麻醉藥物代謝,縮短麻醉蘇醒時間,穩(wěn)定生命體征,進而有效降低患者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麻醉蘇醒護理聯合保溫護理能夠有效減輕全身麻醉患者的應激反應,促進患者術后清醒,降低蘇醒期躁動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