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平
(和縣農業(yè)農村局,安徽 馬鞍山 238200)
甜瓜的根系比較發(fā)達,最長能長到1 m 左右,主根中分布著大量側根并向周圍蔓延,通常情況下,側根蔓延直徑能保持在3 m 左右。甜瓜根系的再生能力較差,如果在移植過程中管理不科學會導致植株死亡。觀察甜瓜的果實外形可以發(fā)現(xiàn),其呈現(xiàn)多樣化的特點,主要類型有圓形、橢圓形和紡錘形等。在甜瓜成熟之后,表皮會呈現(xiàn)出白色或者橘紅色等多種不同的顏色,并且甜瓜本身的香氣比較濃郁。
甜瓜在生長的過程中對陽光和水分的要求較高,應保證陽光的充分供給,通常情況下,日均日照時間應控制在10~12 h,確保甜瓜的生長質量。如果氣溫達到16~18 ℃,能促進甜瓜種子快速發(fā)芽。如果溫度處于30 ℃左右,甜瓜種子的發(fā)芽速度比較快,25~32 ℃的溫度適合甜瓜生長。甜瓜品種較多,對外界環(huán)境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如果種植網紋甜瓜,必須保證種植地區(qū)的干凈和整潔,同時確保氣候濕潤。
甜瓜具有一定的耐濕性特點,應選擇水分充分供給的地區(qū),才能確保甜瓜健康生長。在甜瓜種植的過程中,種子的選擇非常關鍵,為了保證種子的發(fā)芽率,應保證水分供給充足。在甜瓜開花期和坐果期,應保證土壤中的含水量達到60%~70%。甜瓜在生長過程中對氯元素比較敏感,禁止使用氯化鉀等為原料的鉀肥,應選擇硝酸鉀態(tài)鉀肥或其他不含氯的鉀肥,促進營養(yǎng)元素均衡,保證甜瓜健康生長[1]。
2.1.1 選擇品種
溫室大棚甜瓜栽培具有秘密性的特點,需要加強對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否則很容易出現(xiàn)病蟲害。在品種選擇方面,要綜合考慮甜瓜的經濟效益,應選擇優(yōu)良的甜瓜品種,尤其要注意甜瓜的抗病蟲害能力,在滿足市場發(fā)展和用戶消費的總體需求的前提條件下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結合氣候條件和種植環(huán)境選擇早熟、薄皮甜瓜雜交品種,該品種類型坐果率較高,成熟的果形為圓形,并且甜瓜的重量保持在600~800 g。甜瓜成熟后表面為淺綠色并且光滑。果肉為綠色,香味濃郁且口感較好,同時具有耐儲藏和運輸?shù)奶攸c,適合在大棚栽培中應用。
2.1.2 育苗方式
為了提高甜瓜成活率,應采取科學的育苗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兩種。
一是基質無菌化的育苗方式。需要準備好錐形的黑色孔穴盤,孔徑保證在5.5 cm 左右,選擇適合的育苗基質,保證保水性和保肥性。
二是嫁接育苗方法。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南瓜作為砧木,將其和薄皮甜瓜進行嫁接處理,嫁接后的幼苗具有耐低溫的特點,可以選擇在冬季或者早春季節(jié)進行栽培,能有效提高栽培的質量。因為選擇的南瓜砧木品種的抗病能力比較強,在栽培的過程中可以減少農藥施用量,并且植株的生長旺盛,根系發(fā)達,能實現(xiàn)高產和穩(wěn)產的目的。同時,可以使用頂插接法,和傳統(tǒng)的嫁接方法相比,功效能提升3 倍以上并且生產穩(wěn)定,能獲得優(yōu)良的經濟效益。
2.1.3 科學的田間管理
在大棚栽培甜瓜的過程中,應做好種植地區(qū)的溫度的調控工作。甜瓜開花坐果的前期是甜瓜的營養(yǎng)生長時期。如果該時期的晝夜溫差較大,要及時做好溫差的調控工作,保證溫差能控制在10~13 ℃。在甜瓜果實發(fā)育期要保證晝夜的溫差控制在15 ℃左右。除了要做好溫度的控制之外,還要控制好濕度。在甜瓜大棚栽培的過程中,應保證大棚內的空氣濕度控制在50%~60%。甜瓜在苗期和生長期對空氣濕度的適應性較強,但是在開花坐果期后對空氣濕度比較敏感,應適當降低濕度,為甜瓜營造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在大棚甜瓜栽培中還要做好水肥的管理工作。甜瓜的整體生長時期對水分的要求比較嚴格,在生長的前期階段需水量較少,但是完成定植后要做好澆水工作,滿足甜瓜生長的水分需求。在甜瓜伸蔓時期,要保證土壤中的水分供給,并且結合大棚內的土壤墑情的實際情況和幼苗長勢做好補水工作,保證水分供給充足,滿足甜瓜開花坐果時期的正常需求。
2.1.4 整枝技術
為了保證甜瓜結果的整齊度,要做好摘心和整枝工作。通常情況下,大棚甜瓜主要采用單蔓整枝的方式,當植株長到25~30 葉時摘心,結果蔓保留3條,每條留兩片葉摘心,摘除其他子蔓。在結果后如果主蔓的老葉較多,需要剪掉3~5片,避免葉片過密而影響光照和通風性。
2.1.5 人工授粉
甜瓜栽培可以選擇昆蟲或者人工授粉。因為大棚中的昆蟲較少,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通常選擇在上午進行,摘下盛開的雄花后將花粉均勻涂抹在雌花的柱頭上。通常情況下,1 朵雄花能涂抹2~3 朵雌花。為了提高甜瓜的坐果率,在開花時可以在花柱上噴灑坐果靈,坐果率能高達90%。
2.2.1 選擇適合的品種
一些厚皮甜瓜品種的種植面積比較大,并且具有早熟和高產的特征。選擇優(yōu)良的品種能保證甜瓜的品質,可以選擇“伊麗莎白”“美多”等品種。這些品種具有很強的抗病能力,并且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強,能有效提高栽培質量。
2.2.2 育苗技術
一是做好種子的挑選和晾曬工作。準備55~60 ℃溫水浸泡種子,期間要不斷攪拌15 min。另外,選擇高錳酸鉀或者多菌靈藥液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為了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還要做好催芽工作,將溫度控制在28~30 ℃,當幼芽長到0.5 cm 左右時可以播種。
二是在具體栽培的過程中,做好育苗設施的消毒工作。選擇育苗缽并且在其中加入少量的廣譜性殺菌劑,控制好播種深度。在播種完成后做好澆水工作,然后覆土,確保水分能充分滲透,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在完成播種作業(yè)后,應將營養(yǎng)缽均勻地放在育苗床內部并擺放整齊。為了達到保溫和保水的效果,可以在上方覆蓋地膜或者塑料薄膜等物質。
三是在育苗的過程中要做好晝夜溫度的控制工作,苗床的溫度應該保證在30 ℃左右。在苗期要做好水分管理,尤其在定植前期階段,做好蹲苗水的控制工作,保證幼苗根系能逐漸下扎。如果出現(xiàn)缺肥問題,可以選擇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2%尿素溶液,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是在播種前做好種子的篩選工作,并且要科學曬種和浸泡種子。選擇10%磷酸鈉溶液浸泡15~20 min,之后使用清水沖洗4~5 遍即可,能有效預防病蟲害。
二是通過種子的浸泡處理能提高發(fā)芽效果。將水溫控制在30~32 ℃浸泡6 h,完成后使用清水沖洗,直到種子的表皮不存在黏液等物質時瀝干水分,包裹在干凈的濕布中并放在30~32 ℃的環(huán)境下進行催芽處理。如果發(fā)現(xiàn)70%種子露白后可以播種。
三是做好壯苗的培育工作。選擇地勢相對較高和背風向陽的苗床,保證排水性能良好,苗床的寬度應該控制在1.2~1.5 m,并且做好苗床的整理工作。在播種前期需要對穴盤進行澆水處理,保證底水充足,將處理好的種子放在缽體內部,保證播種1 粒種子,播種完成之后覆土1 cm 左右。為了提高保溫保濕的效果,可以覆蓋地膜,也可以搭建小拱棚等基礎設施,在順利出苗之后及時撤掉地膜,確保幼苗生長。
3.1.1 猝倒病
猝倒病主要出現(xiàn)在甜瓜苗期,主要癥狀為爛種和死苗。在種子沒有萌芽或者發(fā)芽時可能受到病菌感染,會導致種子出現(xiàn)腐爛,甚至死亡,萌發(fā)出的秧苗染病。在秧苗出土后可能會出現(xiàn)猝倒癥狀,莖基部出現(xiàn)水漬狀病斑,并且逐漸繞莖擴展,導致地上的秧苗部分失去水分而倒伏。如果苗床的濕度較大,在患病苗或者苗床附近會出現(xiàn)白色須狀的菌絲。病菌可通過雨水或者灌溉水等傳播。苗床低溫高濕和日照不足會影響幼苗的生長,導致幼苗的抗病能力下降,增加發(fā)病概率。病菌在土壤溫度為15~20 ℃的環(huán)境下繁殖最快,溫度超過30 ℃會抑制病菌生長。
3.1.2 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出現(xiàn)在育苗中后期階段,患病部位會變成褐色,患病后的莖葉萎蔫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但是夜晚會恢復。在患病初期會出現(xiàn)暗褐色病斑,呈現(xiàn)同心輪紋狀或者褐色的蛛絲狀霉,即為立枯絲核菌。該病菌通過菌絲體的方式能在土壤中或者病殘體中越冬,有著很強的腐生性特點,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2]。病菌能通過雨水或者灌溉水傳播,也能通過農具或者糞便傳播。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適合發(fā)病,病菌適合的溫度為17~28 ℃,如果田間管理不當和通風不及時很容易出現(xiàn)該病。
3.1.3 主要防治方法
一是做好苗床的管理工作,選擇地勢高和排水良好的地塊,做好苗床的消毒工作,控制好播種和栽培的密度,在苗床管理中做好通風和換氣工作,保證苗床不干不濕。
二是做好苗床土的消毒工作,在播種前14~21 d做好消毒,可以選擇福爾馬林加入適量的水澆于床面,然后使用塑料薄膜覆蓋4~5 d,揭開薄膜后提高藥液的效果,經過14 d 后能播種。
三是選擇藥劑防治。如果出現(xiàn)立枯病病或者猝倒病,應拔除患病幼苗,選擇72%霜霉威水劑600 倍液、73%普利克水劑600 倍液、15%惡毒靈水劑噴施,每間隔7~10 d 用藥1 次。如果苗床的濕度較大,可以撒入適量的草木灰調控苗床濕度。
3.2.1 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部位,在發(fā)病初期葉片背面會出現(xiàn)水漬狀病斑,尤其是早晨比較明顯,病斑擴大之后會導致受害葉片出現(xiàn)黃褐色的多角形病斑。濕度大的環(huán)境下葉片背面會長出灰黑色霉層,導致葉片枯黃??墒褂冒倬鍩焺? 750 g/hm2或73%霜霉威500 倍液噴施。需要注意的是,同種藥劑不能連續(xù)使用3次,會導致病菌出現(xiàn)抗藥性,每間隔7~10 d 用藥1 次。
3.2.2 白粉病
白粉病在苗期和收獲期都能發(fā)病,尤其是在生長后期為害葉片部位。在發(fā)病初期,患病部位會出現(xiàn)白色霉斑,之后逐漸向四周擴散,形成圓形斑塊,嚴重時會導致葉片覆蓋白粉狀物。在發(fā)病初期,通過用藥防治能避免病害的擴散和蔓延,可以選擇嘧菌酯懸浮劑900~1 350 mL/hm2,或施用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 000~1 500 倍液防治,每7~10 d 噴1次,連續(xù)噴3~6次,沖洗葉片到無白粉為止。
3.2.3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為害幼苗,在染病初期近地面的莖上會出現(xiàn)水漬狀的病斑,葉片染病會出現(xiàn)圓形黃褐色的病斑。果實染病后患病部位凹陷或者開裂,濕度大的環(huán)境下會有粉紅色的黏稠物流出??梢赃x擇50%甲基托布津懸浮劑600 倍液和金霜克600 倍液防治,每間隔7~10 d 用藥1 次。
3.2.4 枯萎病
在發(fā)病初期,有些甜瓜蔓出現(xiàn)失水萎蔫的現(xiàn)象,尤其是近地面的莖基部會出現(xiàn)水漬狀的凹陷斑,之后逐漸變?yōu)辄S色或者黑褐色,維管束變褐色,根部腐爛??梢赃x擇雙效靈300 倍液灌根處理,也可以選擇50%多菌靈和高錳酸鉀混合配制成藥液灌根,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3.2.5 疫病
在整個苗期都可能感染疫病,主要從根莖部位發(fā)病,患病部位會出現(xiàn)水漬狀的病斑,之后逐漸萎縮,導致植株萎蔫。葉片染病初期階段會出現(xiàn)圓形水漬狀的病斑,濕度大時會出現(xiàn)腐爛,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下會產生黃褐色病斑,果實染病后會出現(xiàn)綠色圓斑,前期為暗綠色,后期為暗褐色的大斑,并且有腥臭味。選擇銀法利600 倍液和25%凱潤3 000 倍液防治,每間隔3~5 d用藥1次,連續(xù)用藥2~3次,效果良好。
3.2.6 黑星病
黑星病主要出現(xiàn)在苗期和坐果時期,嫩莖部位會出現(xiàn)褐色病斑,葉邊緣會出現(xiàn)白黃色暈點,之后擴展為黑色星孔狀,可以選擇40%福星8 000 倍液在發(fā)病前用藥。如果病情擴散和蔓延,選擇50%翠貝3 000 倍液,每間隔7 d 用藥1 次。
3.2.7 病毒病
病毒病造成植株矮小,葉片變小,表面凹凸不平。結瓜數(shù)量減少,影響甜瓜的質量。做好病毒病的防治工作,應加強對蚜蟲和白粉虱等傳播病毒載體的消滅工作。在發(fā)病初期,可以選擇20%菌毒黑槍400 倍液或20%菌克毒克500 倍液噴霧防治。
3.3.1 蚜蟲
蚜蟲主要為害葉片和嫩梢的汁液,造成葉片變黃或者向下卷曲。另外,蚜蟲還能傳播病毒病。選擇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300~375 g/hm2或20%吡蟲啉2 500 倍液噴霧防治。
3.3.2 白粉虱
白粉虱的成蟲和若蟲主要吸食汁液,會造成葉片褪綠變黃,也會誘發(fā)葉片和果實出現(xiàn)煤污病,嚴重影響甜瓜的產量和質量。白粉虱還能傳播病毒病,選擇20%吡蟲啉2 500 倍液噴霧,防治效果良好。
3.3.3 根結線蟲病
線蟲病會導致須根或者側根染病后出現(xiàn)瘤狀根結,經過剖檢顯微鏡能觀察到許多乳白色線蟲體。發(fā)病程度不同,癥狀也存在差異性,病株的癥狀不明顯,嚴重病株生長不良,可能出現(xiàn)葉片萎蔫和植株矮小的情況,影響甜瓜的結果率。嚴重時會導致整個田塊受到影響。可以選擇10%福氣多顆粒劑45 000 g/hm2,保證用藥深度為2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