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其新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壺從北宋發(fā)展至今,從最初簡單的實用器發(fā)展為如今實用觀賞價值兼?zhèn)涞乃囆g品,早已在國際間享有盛譽,“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可見人們對它由衷的喜愛之情。中國人愛好喝茶,歷代各種茶具層出不窮,紫砂壺能從眾多茶具中脫穎而出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它絕對的優(yōu)勢,紫砂壺材質特殊,其獨特的雙氣孔結構不僅使它泡茶透氣不透水,更展現(xiàn)出天然質樸的色澤和肌理,符合中國人所追求的本色美,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衍生出完善的裝飾工藝,豐富了造型形式,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審美,充滿著高雅的文化氣質,讓人在把壺品茗間感受到雅致的氛圍和樂趣,令人陶醉。
紫砂壺藝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其造型豐富,蘊含了傳統(tǒng)美學和現(xiàn)代美學理念,在相互碰撞和融合中達到了完美統(tǒng)一,給人以獨特的審美價值。造型美是紫砂壺的第一要素,紫砂藝人將自己的審美、思想情感通過壺藝表現(xiàn)出來,同時玩壺人也通過品茗養(yǎng)壺過程中的點滴感受紫砂壺的造型美,并通過造型美體會其身上所承載的文化情感。紫砂壺“鴻運當頭”(見圖1)運用紫砂圓器造型的特征,結合色泥裝飾技法,賦予了作品別樣的藝術風格。圓器是紫砂壺造型的重要大類,其注重線條的運用,不同的曲線呈現(xiàn)出不同的藝術效果,或柔和舒展、或活潑靈動、或優(yōu)雅大氣。此壺珠圓玉潤、骨肉亭勻、素面朝天,流暢柔和的曲線勾勒出飽滿的壺身,飽滿大氣,壺腹鼓起,張力十足,平底給人以穩(wěn)定挺拔之感,中和了壺身的敦厚穩(wěn)重;壺嘴為魚嘴形式,小巧可愛;壺流與壺身暗接,自然胥出,與圈把前呼后應,簡約之間流露出美好的精氣神韻。與此同時,流嘴處飾以描金圖樣,壺流流口一圈鑲金,給人以美好吉祥的氣韻;壺蓋為扁笠帽形式,壺蓋與壺口相互嵌合,通轉流暢,壺身至蓋鈕逐漸過渡收斂,在體量上增加了輕巧感,加強造型的整體性;一顆珠鈕無疑是整把壺的畫龍點睛之筆,珠鈕以紅泥裝飾而成,飽滿圓潤,與壺身造型比例協(xié)調,寓意鴻運當頭,極具藝術審美氣息和主題說服力。整壺選用兩種紫砂色泥制作而成,以優(yōu)質原礦紫泥為基礎泥料,珠鈕與壺底選用原礦紅泥制作,紫泥高雅端莊,紅泥清麗活潑,兩種色泥和諧搭配,優(yōu)雅簡約又給人以吉祥的氛圍,襯托出作品的主旨。紫砂壺“鴻運當頭”通過造型與裝飾的相輔相成,來詮釋對主旨的理解,看似一氣呵成,匠心獨運,堪為經典之作。
圖1 鴻運當頭壺
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創(chuàng)作者以具有特殊意義的物象作為作品的題材,從正面、側面來反映自己的思想情感。紫砂壺不同現(xiàn)代機器批量復制生產,它具有獨特的手工情懷和人文情懷,它之所以為藝術品,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如果沒有思想性和文化性,那它是沒有靈魂的、沒有生命力的。一點紅艷露凝香,福祿相伴好運長。鴻運常伴,正是人們最渴望的生活狀態(tài),紫砂壺“鴻運當頭”寄托了人們普遍的生活愿望。
鴻運當頭,即大好的運氣,自古以來就是代表了人們樸素的生活愿景,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常見題材。此壺以一珠鈕點明主旨,表現(xiàn)鴻運當頭的主題,流、把又模擬魚的特點,魚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喜慶繁榮、平步青云、生活幸福、金玉滿堂的寓意,這與此壺的主題相互襯托,直接對應了作品吉祥、求福的心理。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吉祥都是人們普遍的心理訴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的吉祥符號、圖騰,甚至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也被寄予了吉祥的意義,吉祥文化與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息息相關,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民族心理、生活習慣、文化特征等,鴻運當頭作為吉祥文化的重要內容,被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紫砂藝術與吉祥文化的相互融合體現(xiàn)了紫砂藝術海納百川、與時俱進的特點,也體現(xiàn)出紫砂藝術濃厚的民族特點,寄予了人們國泰民安、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禪宗有云:“初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再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進而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紫砂壺藝創(chuàng)作亦然如此,大自然的風霜雪雨褪去了紫砂泥土的山野火氣,然后與制壺藝人的孜孜不倦融為一體。與壺藝創(chuàng)作結緣是件十分幸福的事,而在這條藝術的道路上邂逅一生的緣分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只因一次邂逅便深深地相信它不僅僅是一件呈現(xiàn)在眼前的藝術品,而是如風一般的音韻,輕輕地略過心靈,得見“鴻運當頭”是賞壺人的大幸,它好似有一種神魄在其中,于無聲處自舞,于人群喧囂中和你對談共飲、凝眸注目,讓我們產生了與其共鳴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