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祥賀,何平鴿,吳 輝,2*
(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學院,武漢 430060;2.武漢市第一醫(yī)院仝小林名醫(yī)傳承工作室,武漢 430022)
失眠有睡眠時長縮短、難以入睡、睡眠質量下降或者易醒等不同表現(xiàn),在短時間內并不會對人造成急迫的健康危害,但從長遠來看有可能誘發(fā)諸多心腦血管疾患,如腦卒中、心悸等疾病[1]。造成失眠的原因紛繁蕪雜,臨床治療也較為棘手,現(xiàn)代醫(yī)學主要從心因診療、鎮(zhèn)靜藥物、物理治療入手,其中應用最廣泛的當屬鎮(zhèn)靜催眠類藥物,但臨床上濫用該類藥物所導致的依賴性、成癮性及難以評估的不良反應需要引起人們的警惕[2]。中醫(yī)藥治療失眠優(yōu)勢在于個體化施治以及不良反應較小,但存在辨證容易受復雜癥狀的干擾、缺乏診斷過程的嚴謹性及臟腑氣血病位識別的精準性等問題[3]。除了關注患者一般癥狀及舌象表現(xiàn)外,通過仔細尋覓脈象的細微特征能查視臟腑氣血盛衰、氣機升降態(tài)勢、虛實寒熱病邪的形勢,于臨床實踐中高屋建瓴[4]。失眠患者以“心陰血虛”為主要病機的并不在少數(shù),現(xiàn)從該類型失眠的特征性脈象“左寸沉細”入手分析該型不寐的因機證治及病情演變,從而引出關于脈診提高失眠辨治證精準性及臨床療效的思考。
筆者根據(jù)歷代脈學經(jīng)典理論及臨床實踐總結出“三部分陰陽,左右分氣血”的脈學基本學術觀點,并將其用于指導臨床診療[5]。
1.1 三部分陰陽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又提到“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仲景善以脈舉證,借“陽微陰弦”的異常脈象展明胸痹“陽微濁壅,蒙蔽清空”的“陰陽反作”病機,從側面體現(xiàn)出寸、關、尺三部當有陰陽屬性的顯著差異[6]?!睹}法贊》曰:“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腎與命門,俱出尺部”,并且精準地描述了三部脈的陰陽屬性及臟腑定位:寸脈屬陽主候心肺、頭面;關脈介于陰陽之間,主候脾胃、肝膽;尺脈屬陰,主候下焦腎膀胱[7]?!峨y經(jīng)》曰:“關之前,陽之動也,脈當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關以后,陰之動也,脈當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不僅提出關前為陽、關后為陰的論證,更直接總結出寸關尺脈動當有淺深強弱差異的真知灼見[8]。
“三部分陰陽”的核心內容體現(xiàn)在關前(寸部)為陽,關部為陰陽轉樞,關后(尺部)為陰,平人脈位由寸到尺應當由淺轉深,脈力由強到弱。若見三部脈象陰陽離位則提示相關部位、臟腑病證。由于健康兒童多不涉及情志疾病及臟腑氣血耗傷,故其脈勢、脈力較為符合寸至關由陽轉陰的理想特征,通過體會健康兒童的脈象可以做到知常達變。
1.2 左脈候血,右脈候氣 《靈樞·決氣》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素問·經(jīng)脈別論》曰:“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痹谘幕^程中,脾胃承轉谷氣精微,繼而君火蒸騰,化赤為血,心氣又推動血行,故心主血脈之氣[9]?!端貑枴の迮K生成》提到的“人臥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指受血而能攝”的論述,闡明肝有調動、輸藏血的功用,后世總結為“肝藏血”的經(jīng)典理論[10]?!吨T病源候論·虛勞精血出候》說:“腎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腎中精虧則元陰不足,血之源渠亦乏[11]。心、肝、腎三臟與血的生化、輸轉、溯源密切相關,故左手三部“心、肝、腎”候血。
《靈樞·營衛(wèi)生會》曰:“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于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崩钪需饔痔岢觥胺稳~百瑩,謂之華蓋,以復諸臟……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脾胃為陽氣生化、承輸之所,肺將吸入之氤氳清氣與中宮上承之谷食精微合化為宗氣,宣發(fā)腠理,周流臟腑[12]。黃元御指出:“命門陽敗,腎水澌寒,侮土滅火,不生肝木,木氣郁陷?!泵饻嘏苌韯t陽光普照、陰翳全消,命門之火為氣機周循的源動力所在[13]。右手三部所候之肺、脾、命門合掌陽氣化生、流行、溫煦全身等過程,為“右脈候氣”的理論根源。
男多病氣,女多病血,男女診脈時各有側重點,應該在寸、關、尺由陽轉陰的基礎上著重審察女性患者的左側血脈、男性患者的右側氣脈,繼而予以調氣或者調血的針對性治療。
張景岳云:“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爾。”有實邪者多因痰積食滯或氣郁火擾,臨證當和中消導或消降痰火[14]。“不寐”緣由心神失養(yǎng),“營氣衰少而衛(wèi)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陰血不足、氣血不和當是導致不寐的核心病機?;瑝墼裕骸皻馀c血不可須臾相離,乃陰陽互根,自然之理也?!睔獠t失于溫煦、蒸騰陰血,血失所帥不能奉養(yǎng)心神、納藏肝魂,因而罹患不寐[15]。氣病和血病均能導致不寐,如若不分清主要矛盾,則可能診斷混亂、用藥謬誤,進而臨證難獲寸功。
平人屬陽之右脈脈勢、脈力應較屬陰之左脈更為顯著,若失眠患者右脈明顯弱于左脈應當考慮以氣病主要矛盾,男性患者可能存在焦慮或者抑郁等情緒問題,女性患者除情緒問題之外,可能同時存在月經(jīng)愆期甚至閉經(jīng),或者經(jīng)血夾有多量瘀塊等氣郁不能推動血行的證候。失眠患者在右脈弱于左脈的基礎上出現(xiàn)右寸(肺)沉弱則以氣虛為核心病機,因脾為陽氣生化、承輸之源,肺為脾之子臟,母病及子、肺金不足則右寸多現(xiàn)沉弱之象。脾胃虛衰升降失司,氣食痰濁壅積,本應和緩有神之右關反而可能因為穢濁橫砌變得虛大、浮滿,但是一些氣虛較甚的患者也可能因為脈氣無力傳導表現(xiàn)為右關沉弱難取。也就是說右關部浮大與沉弱均可以是陽氣不足的脈象表現(xiàn)形式,從右關辨氣之盛衰不及右寸更有準確性和代表性。
以血病為主者主要表現(xiàn)在左脈的異常,如:患者腎陰虛、精血失化則左尺浮起輕取即得,因左尺主候腎陰,腎虛失藏,陰陽離位,脈位當潛不潛、浮越于上,但本質為虛,重按至骨又微弱難尋;肝血不足失于潤養(yǎng)肝氣則肝木凝滯,則左關弦細又兼有凝緊內斂之象。血病遷延日久波及陽氣出現(xiàn)氣血俱病,左脈異常的基礎上又逐漸演變?yōu)榧嬗杏颐}的異常:血虛氣失承載,其升發(fā)流動之性減弱,氣郁內閉則出現(xiàn)右脈弱于左脈;“氣有余便是火”,陽氣郁閉日久又可化火上逆,表現(xiàn)為寸脈過強甚或上溢魚際的陽浮而神動的特殊脈象。臨床上心陰血虛導致的失眠更加常見,脈象特征也更加明顯。
“左寸沉細者,怔忡不寐”脫胎于《脈訣匯辨》中的“左寸細者,怔忡不寐”?;獕壅f“往來微絲如線,蓋血冷氣虛”,李瀕湖總結為“細脈縈縈血氣衰,諸虛勞損七情乘”。細脈現(xiàn)于左寸部,是心血不足的體現(xiàn)。臨床上心陰血虛所致的失眠病人,左寸(心部)在“狀如絲線”的細脈基礎上多兼雜沉象。三部分陰陽,平人由寸及尺脈位應當由陽轉陰,本應往來如鉤之左寸反而呈現(xiàn)沉潛衰頹之象,則對應臟腑(心)得恙[16]。仲圣《辨脈法》云:“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背撩}屬陰脈,細脈主血衰亦屬陰脈,兩種陰脈見于屬陽之寸部,是為“陽中之陰”征象,是心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的標志性脈象。
吳鞠通曾言:“肝主血,肝以血為自養(yǎng),血足則柔,血虛則強?!毖撌в阱︷B(yǎng)肝木則樞機不利、氣郁內閉[17]。女多病血,出現(xiàn)“左寸沉細”脈象的女性失眠患者更應注意左右二脈脈力、脈勢的對比,確定有無血虛兼氣郁病證的存在。
《醫(yī)方考》云:“夢中驚悸者,心血虛而火襲也?!被颊咝难蛔?、神明失養(yǎng),則出現(xiàn)失眠健忘、怔忡驚悸;《續(xù)名醫(yī)類案》言:“血日槁,虛者益虛,盛者益盛,勢必陰火大熾?!标幯膿p則離火上擾,出現(xiàn)情緒煩躁、口干口渴、咽喉疼痛、口舌生瘡等癥狀。脈多見左寸沉細,舌象可見舌質偏紅或者僅出現(xiàn)舌尖紅?!秲韧鈧婊笳摗吩唬骸盁嵋鶆伲我愿屎?,以苦瀉之。”針對心體陰血不足而兼熾火襲擾內外的膠著病態(tài),治療應當虛實并治、甘苦相伍,潤養(yǎng)心體并用苦寒藥物以直折胸中亢旺火勢[18]。臨證可選用自擬黃連生地湯化裁治療。
黃連生地湯由黃連、生地黃、白芍、龍齒、牡蠣、酸棗仁、陳皮組成。黃連、生地黃相配,既能清消亢烈之邪火,又能潤養(yǎng)血虛之心體。白芍養(yǎng)血斂陰柔肝,踐行傅青主“治肝以溝通心腎”之法[19]。張景岳言:“魂之為言,如夢寐恍惚、變幻游行之境皆是也”,龍齒、牡蠣肝心并治,入肝定魂?!恶T氏錦囊秘錄》云:“龍骨入心、腎、腸、胃,龍齒單入肝心,齒惟鎮(zhèn)驚安魂魄而已?!迸R床實踐發(fā)現(xiàn)龍齒鎮(zhèn)肝安魂之效強于龍骨,故常取龍齒代替龍骨安魂助眠。酸棗仁歸心、肝兩經(jīng),可養(yǎng)心陰、益肝血。取陳皮調中,斡旋氣機,助浮火下根。
臨證可依托脈診進行有針對性的問診,避免被無關癥狀誤導,以獲得有意義的病情資料,同時也可在在脈象的指導下仔細體察病態(tài)的演變并靈活化裁方藥[20]。若在“心陰血虛”舌脈證候基礎上兼有左尺浮起(左脈主陰血,左尺應封藏),病機演變?yōu)槟I陰不足、心火亢旺的“心腎不交”病證,詢問是否兼有五心煩熱、耳鳴腰酸等癥,可加大生地用量平息龍雷之火;兼有右尺浮起(右脈主陽氣,右尺應潛蟄),應詢問是否兼有形寒惡冷、夜尿頻繁等腎陽虛癥,可加用淫羊藿溫腎助陽;兼有右寸沉弱,可能存在氣虛之弊,則應減黃連用量并加用干姜佐制苦寒;兼右寸沉弱卻又右關滿大,則有可能兼有脾虛不運、痰食壅滯,可適當加用健脾、消導之品;若患者關脈有向寸脈映射之感,可能兼有頭昏頭痛、耳鳴或者頸項不舒的癥狀(關脈射寸,頭頸不舒)。
李某,女,51歲,2021年因“睡眠障礙半年余”來診。脈診:左寸沉細,左關弦細,雙尺浮起、沉取勢微,右脈整體弱于左脈。舌尖紅,苔白稍厚。問診得知該患者苦于早醒及睡眠時易受驚擾,稍有動靜便被驚醒,同時兼有情緒急躁、入夜耳鳴、畏寒肢冷等癥狀,2個月前已閉經(jīng)。以脈測證,該患者氣血兼病,當氣血同調,用黃連生地湯養(yǎng)陰清熱,配合仙靈脾溫腎助陽、煅磁石聰耳益精。藥用:黃連15 g,生地黃20 g,炒白芍12 g,龍齒30 g,生牡蠣30 g,酸棗仁50 g,陳皮10 g,焦山楂10 g,麥冬12 g,茯苓12 g,知母10 g,黃柏10 g,煅磁石30 g,淫羊藿20 g。7劑,日1劑,水煎服,咐患者嚴格于中餐前、晚餐前、晚睡前2 h服藥。
2021年6月3日二診:左寸脈仍偏沉細但較前有力,舌尖紅較前好轉,舌體稍胖,訴早醒、淺睡眠狀況稍有好轉,原方加大茯苓用量至15 g,以增強健脾寧心之功,14劑,服法同上。
后繼續(xù)以原方加減治療1月余,患者左寸脈和緩有神,雙尺脈位沉蓄、重取有力,早醒、淺睡眠情況基本消失,治療取得良好療效。
按:寸脈屬陽,脈勢、脈力應該處于優(yōu)勢地位。本患者左寸沉潛難尋,重按方能感知細弱脈象,說明其應當有失眠、健忘等心陰血虛證之癥狀,結合舌尖偏紅,恰合心陰血虛、離火擾神之主癥,故選用黃連生地湯為主方。尺部屬陰,應沉靜內斂,然其雙尺浮起,又有入夜耳鳴及畏寒肢冷表現(xiàn),可判斷兼有腎陰陽兩虛,應當陰陽并調,故用生地黃養(yǎng)陰滋腎,仙靈脾暖腎助陽。左脈主血宜偏小,右脈主氣宜偏大,若右脈弱于左脈,是氣郁不能推動血行之故,當有閉經(jīng)或經(jīng)血夾有多量瘀塊,或抑郁、焦慮等氣機不能條達之象。此外,《黃帝內經(jīng)》提出:“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服藥也應該順應晝夜陰陽長消,選擇正確的服藥時間來充分協(xié)調生理高潮與藥物能效[21],所以囑咐患者嚴格于中餐前、晚餐前、晚睡前2 h服藥,避免晨起服藥。
臨床上部分失眠患者有性格焦慮、憂郁多疑的特點,即所謂的軀體化障礙傾向[22]。接診該類患者時容易獲得較多與病情無關的信息,單純從患者癥狀入手分析病情較為困難,容易受患者主觀因素影響而偏離正確的治療軌道[23]。應當發(fā)揮脈診的優(yōu)越性,以“三部分陰陽”為經(jīng),審察三部脈勢脈力的陰陽變化;“左右分氣血”為緯,注重左右氣血二脈的對比,做到更加精準地識別核心病機的演變及臟腑氣血病證的偏向。例如失眠患者出現(xiàn)左寸沉細,結合舌尖偏紅可以判斷患者主要病機為心陰血虛兼有心火上擾,治療應當甘苦并用、清潤相合,并審察其它脈位,如是否出現(xiàn)尺脈浮起、右寸沉弱等異常脈象,做到精確判斷臟腑兼病及病情演變情況,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方藥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