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瓊 蔣 健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如果說中國的現代化是在帝國主義堅船利炮的脅迫中,以一種被動和屈辱的方式開啟的,那么,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選擇卻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主動求索,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所形成的符合中國國情的,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發(fā)展新道路。這條道路我們走過了從被動到主動、從模仿到創(chuàng)新、從學習到超越的過程。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西方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皣颐扇?、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敝袊_始被納入了世界現代化體系之中。為了擺脫民族危亡、落后挨打的命運,無數仁人志士開始思考中國發(fā)展之道路。各種政治力量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做出了不同的探索和努力,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但都以失敗而告終?!顿Y政新篇》作為最早的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綱領,《建國方略》作為中國第一份現代化發(fā)展藍圖,均因各種因素的限制而未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產生顯著作用。事實證明,農民戰(zhàn)爭和軟弱的資產階級革命,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更不可能承擔起實現中國現代化發(fā)展和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經過81年的艱辛探索和努力,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zhàn)爭、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p>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三年國民經濟恢復發(fā)展,推動社會主義革命,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消滅了在中國延續(xù)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于1956年宣布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從1956年到1976年,新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發(fā)展道路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實際上,早在1945年4月24日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同志就指出:“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斗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yè)化和農業(yè)近代化而斗爭。”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更加明確地提出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安下心來,使我們可以建設我們國家現代化的工業(yè)、現代化的農業(yè)、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
通過對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總結,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講話,闡述了我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指出要以蘇聯的經驗為鑒戒,調動一切直接的和間接的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當時國際國內形勢發(fā)生較大變化的背景下,《論十大關系》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的問題作了深入的思考,不論在經濟方面還是政治方面,都提出一些新的發(fā)展思路和方針。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共產黨已經開始思考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蘇聯模式”、西方現代化模式的不同之處,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創(chuàng)造提供了最初的理論探索。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對我國當時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作出了正確判斷,指出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為此,大會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然而,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間較短,理論上和思想上還不成熟,實踐中也沒有好的經驗,社會主義建設只能在探索中前進。因而,黨的八大所提出了的有益的新的發(fā)展理念和方針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和沖擊,未能得到有效的實施。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逐步偏離黨的八大作出的戰(zhàn)略決策,使黨、國家、人民遭到嚴重的挫折和損失。盡管如此,《論十大關系》和黨的八大對根據中國情況走自己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而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于黨的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長遠而重要的意義。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明確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而拉開了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的序幕。1979年,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從八十年代的第一年開始,就必須一天也不耽誤,專心致志地、聚精會神地搞四個現代化建設”,“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F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并明確中國式現代化就是“小康社會”。這一時期,我們黨從理論上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性問題,創(chuàng)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立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創(chuàng)造性地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創(chuàng)立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建立了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大踏步向前邁進,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跨越,創(chuàng)造了一條不同于西方國家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xù)前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將面臨著各種新的風險和挑戰(zhàn)。從國際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導致全球化浪潮退潮,全球產業(yè)鏈供應鏈重構,世界進入動蕩期。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權主義抬頭,數字鴻溝和貧富差距擴大,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蔓延,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zhàn)上升,世界經濟形勢日趨復雜。從國內看,我國現代化建設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社會生產力總體水平顯著提高,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均顯著提升,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fā)展也進入到一個重大轉折期,生產要素條件發(fā)生重大變化,經濟增長持續(xù)下行,供給與需求矛盾凸顯。經濟發(fā)展面臨的形勢環(huán)境急劇變化,改革任務日趨繁重,矛盾風險前所未有。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直面挑戰(zhàn),對中國經濟發(fā)展趨勢作出正確判斷,提出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三期疊加”、進入新常態(tài),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我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提出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理論上不斷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不斷進步,領導全國人民“戰(zhàn)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zhàn),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明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zhàn)略安排,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不斷深化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世界經濟形勢的認識,不斷深化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深刻闡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發(fā)展階段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目標,明確了我國發(fā)展的歷史方位;深刻闡明了堅定不移貫徹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fā)展理念的重大意義,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深刻闡明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在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不斷開拓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新道路。
事實證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借鑒人類先進文明成果,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協調發(fā)展的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掠奪和侵略的發(fā)展之路,而是依靠自身力量獨立自主、和平發(fā)展的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推進世界和平發(fā)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不斷推進中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的同時,也將為發(fā)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新的鏡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