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張圖
(重慶市酉陽自治縣酉州初級中學,重慶 409800)
重慶市2021年初中學業(yè)平暨高中招生考試試題依然沿用A、B卷兩套試卷命制。兩套試卷難易適中,試題內容緊扣時代脈搏,落實“立德樹人”,厚植愛國愛黨情懷,突顯責任擔當,彰顯實踐育人,無偏題、怪題,基礎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開放性、綜合性強,試題命制契合《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思想,體現(xiàn)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和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實際應用價值。充分發(fā)揮了考試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導向引領作用。試題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重慶市道德與法治學科中考試題以初中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適應初中學生成長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既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思維過程、創(chuàng)新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考查課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要求,又考查學生在正確認識和處理與成長中的我、與他人和集體、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中表現(xiàn)出來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綜合最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來看,在中難度題上更明顯傾向價值觀和能力考查,重點關注學生的思維方法、思維過程和思維品質。
試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如第3題,運用漫畫的形式呈現(xiàn)“老年人要掃碼支付遇到困難尋求幫助”的生活場景,引導考生做到文明有禮、友善待人。創(chuàng)設“飯桌沖突”,引導考生孝敬父母。第4題,設置“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計得失,甘于奉獻”的情境,弘揚愛崗敬業(yè)精神。13題,利用學生癡迷手機引發(fā)親子沖突,孩子穿越叢林探險發(fā)生的故事等漫畫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維護親情,愛惜身體,守護精神,樹立社會公民責任意識,敢于擔當,誠實守信。
試題重視對學生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yǎng)的考查,以案說法,讓考生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研判、解決法治案例中的具體問題??疾閷W生法治思維,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法治的作用以及自覺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如A卷第5題利用“市場監(jiān)管局開展對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專項檢查和處罰”考查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職能、法治的意義,第6題利用“因垃圾分類糾紛產生的違法行為”案例考查法治的要求,法治意識和監(jiān)督權,第7題對全國人大的職權、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法律法規(guī)對社會生活影響的考查,第8題對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的考查,B卷第5題對法定義務知識的考查,第6題通過“反食品浪費法的頒布” 考查政府機關職能、黨和政府工作人員職責、企業(yè)責任、消費者環(huán)保意識,第7題用“非法集資受刑罰處罰”的案例考查違法行為和公民的基本權利,第8題對憲法、全國人大的職權的考查,14題對特殊保護、權利與義務的考查等。這些試題題目均采用生活中活生生的具體案例和現(xiàn)實問題材料,考查學生對法律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和深刻理解,運用法治思維分析法律案例的能力,每道題考查指向多個法律考點,體現(xiàn)了全面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試題所選材料鏈接時政熱點,具有鮮活性和時代性。如“反食品浪費法”“垃圾分類”“人口普查”“十四五”規(guī)劃“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全面鄉(xiāng)村振興”“中澳關系”“民法典”“刑罰修正案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新冠疫苗接種分配”等都是2021年發(fā)生的國內外時事。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B卷15題通過觀百年黨史輝煌歷程,展現(xiàn)祖國巨大成就,讓學生分析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能夠鑄就輝煌的原因,從而讓學生在通過閱讀分析材料并作答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奮斗拼搏展示出來的強大的中國力量,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fā)展中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從而激發(fā)學生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厚植家國情懷,增強使命擔當。A卷15題通過新冠疫苗研發(fā),免費接種,對世界各國進行疫苗分配展現(xiàn)了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和大國擔當,與世界分享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書寫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國答卷。強化了學生的政治認同和拓寬了學生全球觀念、國際視野。
試題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知識的整合能力,突出對理性思維、批判質疑等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如A卷的第9題和B 卷的第11題,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推導,引導學生運用抽象與聯(lián)想、歸納與概括、推演與計算等思維方法,充分調動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試題更加突出學生體驗式學習和學科社會實踐能力的考查。學生實踐參與能力有三個水平層次:一是能夠針對問題情境作出符合道德與法治要求的行為選擇;二是能夠針對問題情境提出符合道德與法治要求的建議、方案。主要考查學生理解不同社會實踐活動的特點、意義,提出符合活動主題要求的方案和建議的能力;三是能夠針對問題情境提出符合道德與法治要求,具有綜合性或創(chuàng)造性的建議、方案,展現(xiàn)出責任意識和公共參與的能力。主要考查學生多角度、綜合、全面分析問題情境,并聯(lián)系學科觀點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A卷13題“叢林穿越”和B卷13題“手機的誘惑”,問題設置分別是運用生命和親情的相關知識,請你為“手機的誘惑”設計一個結局,并談談理由和請運用生命、責任、誠信相關知識,給漫畫中的故事設計一個結局并談談理由。題目漫畫充滿了學生生活氣息,符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從答題要求來看,體現(xiàn)了試題的生發(fā)性,創(chuàng)新性。能力要求上不是學科知識的再現(xiàn),也不是單純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而是要求學生能夠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設計出具體的符合生活邏輯的生活情境結果,并且能夠在規(guī)定的答題角度范圍中遷移到所學學科主干知識與之匹配。此題在閱卷標準上還首次采用5個等級水平賦分的方式。最高等級水平要求是“結局具有現(xiàn)實可能性,符合邏輯;結局和理由能從生命、親情兩個角度(4分)展開;結局和理由具有內在邏輯聯(lián)系,語言規(guī)范,使用學科術語?!苯Y局學生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選擇設計,但最終都要回歸到正確的道德價值取向。
又如16題,A卷的要求是為某村設計振興方案,方案要求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圍繞“文化、民族、綠色、共享”等角度,陳述具體的舉措和理由。B卷的要求是為某村村莊規(guī)劃建設項目實施方案進行項目論證,完成論證報告。要求是給出觀點,說明理由,如認為項目不可行,除闡明理由外,需提出可行性建議。鄉(xiāng)村振興是國家的大戰(zhàn)略,是繼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后,國家重視農村建設,實現(xiàn)城鄉(xiāng)均衡發(fā)展,最終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方案設計”“項目論證”等題目設置新穎,具有實踐性,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符合當前國家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答題不僅要結合實際有具體可行的做法、措施、觀點,還要能夠聯(lián)系教材核心觀點說明理由,并一一對應。試題注重學科內綜合、跨學科綜合以及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答題方式上更加強調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的考查,凸顯了基于現(xiàn)實問題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培養(yǎng)了學生批判質疑的學科思維品質和公共參與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學科能力考查成為重慶市道德與法治學科中考試題的亮點之一,真正實現(xiàn)了知識考查服務于能力考查。在對學生觀點理解能力、分析運用能力和實踐參與能力進行考查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注重課程知識的綜合、遷移與運用,突出學科思想和方法,關注思維品質的廣度、深度和邏輯性。
考試是撬動課程改革的有力杠桿。2021年重慶道德與法治中考試題以“育人立意”“能力立意”命題導向明顯,引導教師在教學中進一步理清道德與心理、法律、國情國策的不同維度的教學路徑,整合核心的學科知識,滲透辯證思維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試題引導學生從“解題”走向“解決問題”,從“做題”走向“做人做事”,讓我們老師越來越意識到,大搞題海模式、套路訓練行不通了。這就要求我們思政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主動適應新課改、新教材、新課標要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上勇于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深度思維、高度參與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關注教材本身和時政熱點,注重學生思維培養(yǎng)和能力的訓練,注重學生綜合學科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不要專注于答題技巧的訓練。杜絕“機械刷題”和“題海戰(zhàn)術”。在教學策略上引導到課程育人、培養(yǎng)能力、注重實踐等方向上來。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課堂是傳遞正能量、播灑真善美的主陣地。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應立足課堂,引領學生崇善向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利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獨特德育資源和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程的功能和價值,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遠大理想兼具家國情懷的公民,是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與學不可推卸的職責和使命。
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我們不能止于知識,也不能止于解題訓練,更應指向人的道德品格、法治意識、心理健康、思想情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生成與提升。思政課教師要進一步提高教學技能,提升關心時政關心國家大事意識,培養(yǎng)政治敏銳性,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心生活,堅守文化自信,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與學中,要研究課程標準,立足教材基礎,關注社會時政,把握國家戰(zhàn)略政策方針。要靈活運用好統(tǒng)編教材中“運用你的經驗”“探究與分享”“相關鏈接”“閱讀感悟”“拓展空間”等欄目活動,用活教材中的各種案例素材,組織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世界的各種現(xiàn)實問題,關注學生自身的經驗,注重對話交流、思維碰撞、心靈震撼,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聲音,凸顯學科觀點,關注教學過程。強化學生“元認知”能力和信息調用加工能力。
在教學中把學生從繁雜的輔導資料中解放出來,摒棄“應試”教學的答題技巧,注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平時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及能力的點滴培育,考前“沖擊型”“押題型”“資料填鴨型”的備考形式必須要有所改變。要打破學生固定思維的藩籬。要改變教師的教變?yōu)閷W生的“學”,專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習質量的研究。讓學生的“學”真實發(fā)生,走向深度學習,從知道是什么,到理解為什么,然后明確該怎么做。深刻領會知識的產生過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學會應用。
學生對我們所面對的社會感興趣,我們有責任把紛繁復雜多姿多彩的社會告訴學生。理論聯(lián)系社會實際,把鮮活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知識引入課堂教學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解決課標提出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教師發(fā)展的必備條件。例如,在《家的意味》中,可以引入感人至深的父母寫給子女的一封信,增加生活代入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國家利益至上》一課中可以讓學生了解中美貿易戰(zhàn)的來龍去脈,可以用辯論和角色扮演的形式進一步讓學生明白維護國家利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道德與法治學科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和實踐性,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將學生局限在課堂上,而是應該組織與引導學生多走出去,走出課堂到室外去,到社會中去,到現(xiàn)實生活中,將道德與法治課當中學習到的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在具體的授課中,教師需要從現(xiàn)實生活入手,在社會范圍之內,選擇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關聯(lián)性大且是社會熱點性的話題,之后將關聯(lián)的知識點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學生通過真實體驗的實踐參與,鍛煉了能力,實現(xiàn)了學科知識的鞏固和運用,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