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盛基
非洲南部的納馬夸蘭地區(qū)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廣袤荒涼,干旱少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經(jīng)受著烈日的炙烤和狂沙的侵襲,只有最頑強的生命才能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延續(xù)。箭筒樹就是這里為數(shù)不多的強者之一。
? 箭筒樹是一種高大的喬木,一般可以長到15米至20米高,樹干可達2米粗,是當?shù)睾庇械拇笮椭参?。由于當?shù)厝顺⑺臉渲蚯o干掏空裝箭,所以,這種樹被稱為箭筒樹。
? 在這片生命很難生存的荒漠,箭筒樹能生存得這么好,肯定有它的獨門絕技。
? 每當雨季來臨,為了吸收水分,箭筒樹就張開所有肥厚的葉子,像一張張嘴巴在張開著,拼命吸吮來之不易的雨水,并通過內(nèi)部管道把水送入樹干儲存起來,作為旱季的“儲備糧”。
? 到了旱季,老天爺不僅一滴雨水都舍不得降臨此地,相反,還殘忍地蒸發(fā)掉地面生物賴以生存的水分。箭筒樹不得不動用體內(nèi)的“儲備糧”保證生存,同時,它還會深深地扎根,扎向更深的地下,向深處尋找水源。
? 當忍受到極限的時候,令人稱奇的一幕出現(xiàn)了。只見,箭筒樹的部分枝干自動折斷了,更有甚者,一棵樹所有的枝杈全部自動斷掉,只剩下樹干。原來,它這是“丟卒保車”,以減少水分和營養(yǎng)的消耗,將有限的水分和營養(yǎng)供給主體,保證主體不死,待雨季來臨時,箭筒樹又會枝繁葉茂。
? 箭筒樹之所以能在這么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均有賴于它“自殘”求生的智慧和壯舉。納馬夸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人們在游覽納馬夸蘭時會兩次落淚,第一次是在到達時,第二次是在離開時。來過這里的人對這句話深有體會:到來時感嘆于環(huán)境的嚴酷和惡劣,離開時折服于生命的頑強和生生不息。
(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