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他是我兒子,也是我仇人。我養(yǎng)他13年,他見到我不是冷嘲熱諷就是愛答不理。要不是我老婆攔著,我早把他打殘了。真不知我前世造了什么孽,生了這么個不孝子!
胡先生
答: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十三四歲時,總喜歡和父母對著干,這種情況能持續(xù)幾年。不過,有的孩子表現(xiàn)明顯,有的孩子表現(xiàn)不那么明顯。
心理學家把這段時期稱為“仇親期”。
“仇親期”是孩子向成人過渡的時期。此時,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明朗,處處想體現(xiàn)自我的存在。為了突出“我”,他喜歡做引人注目的事、說令人吃驚的話,并把對父母、老師和社會的對抗情緒表現(xiàn)出來。
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
這個階段充滿風險,家長必須有所準備,才能幫孩子蹚過這條洶涌的河流。
1. 當孩子向你談起他感興趣的事情時,要認真聽,不要似聽非聽或邊做事邊聽。
2. 即使一開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見,也要耐心聽完,然后以交換意見的方式說出自己的看法,同時避免啰唆和說教。
3. 用尊重而不是教訓的口氣與孩子講話,你尊重他,才能換來他對你的尊重。
4. 正視孩子的成長,幫助他適應此階段出現(xiàn)的生理、心理變化,同時明確指出他存在的幼稚、依賴和認識上的不足與片面之處。
5. 家里的大小事都征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他的意見正確,就按他的意見辦。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并融洽親子關系。
這個階段,很多家長被孩子氣得沒辦法,直接開打。我是極不贊成的,因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不是打出來的。教育孩子時,要充分相信他,給他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機會。同時,鼓勵和督促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13~19歲是人一生的關鍵時期,這時期家長確實會辛苦一些。但無論怎樣辛苦,都不要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而要堅持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因為你此時的付出,會換來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這回報是什么都比不上的。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