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舒欣
后疫情時代,人人陷于疫情的困局中,急需一個窗口釋放壓抑已久的情緒,期盼著一場酣暢淋漓的心靈之旅,逃離城市的喧囂,療愈疲憊的靈魂,康養(yǎng)之旅也成為時下熱門的旅游議題。
2021年11月份,在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發(fā)布的《中國康養(yǎng)旅游城市百強榜單》上,廣西上榜的城市便有7個。祖國南疆的廣西,究竟有何魅力吸引著各地游客慕名而來?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壯麗山河?還是火爆出圈的螺螄粉?亦或是多元綻放的少數(shù)民族風(fēng)情?或許,除了這些,廣西的山水里還藏著療愈身心的密碼。
廣西處處是桂林,山多水也野
南宋詩人王正功的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讓桂林這座山水小城火了800年,也成了外界傳播最廣的廣西標簽。至今,印在20元人民幣上那山奇水秀的漓江風(fēng)光,仍讓無數(shù)人前來打卡。多山,是外地人對廣西的第一印象,確實如此,廣西最不缺的是延綿千里、一眼望不到頭的群山。位于廣西西南端的十萬大山,東起欽州,橫跨防城港、上思和寧明等地,西至中越邊境,2600平方公里宛如一條騰飛的巨龍。地跨柳州、河池兩地且綿延至貴州南境的區(qū)域,又有著“九萬大山”,就連玉林市境內(nèi),都藏著“六萬大山”。據(jù)言,“十萬、九萬、六萬”都不是確切的數(shù)字,是由壯語的發(fā)音翻譯而來,但廣西多山,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桂北,如桂林,喀斯特山脈拔地而起,奇峰連綿,山中多有溶洞,怪石嶙峋,形態(tài)各異。位于桂林北部的貓兒山地跨興安、資源、龍勝三縣,因頂峰形似臥貓而得名。貓兒山為南嶺山脈越城嶺主峰,是華南第一高峰,居五嶺之冠,號稱“華南之巔”。境內(nèi)山高林密,風(fēng)光如畫,既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亦有廬山之幽、峨嵋之秀。
相比于桂北群山的險、奇,桂中的山似乎柔和許多。南寧的大明山,橫跨武鳴、上林、馬山、賓陽四個縣區(qū),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龍頭山海拔1760米,為桂中南第一高峰。大明山以“雨后晴翠,層巒疊嶂,滿目生機”而得名,被譽為“嶺南奇山,人間仙境”?!按褐?,夏之瀑,秋之云,冬之雪”是大明山四季景觀的縮影。
崇山峻嶺之下的廣西,水系發(fā)達,河網(wǎng)密布,萬千支系穿過群山、田野、城市、村莊……
桂林的漓江之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漫游漓江的真實寫照。邕江之水穿過綠城南寧,帶來綠意的同時,也滋養(yǎng)著萬千邕城人。九曲回腸的柳江浩浩湯湯,肆意穿過柳州的市中心。“千峰環(huán)野立,一水抱城流”,一江碧水讓柳州少了鋼筋水泥城市的疏離感,多了份山水的詩意和柔情。
在山里也在海邊
長達1595千米的大陸海岸線串聯(lián)起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座海濱城市,“足不出戶”便能看海的愿望在廣西也能實現(xiàn)。陽光、沙灘、熱浪、日出、晚霞、燈塔、帆船……你想象中大海的樣子,廣西都有。
北海銀灘因“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的特點被譽為“天下第一灘”。在陽光照耀下,潔白、細膩的沙灘微微泛出銀光,故稱銀灘。
一腳踩進銀白沙灘,提著小桶和沙揪,一鏟一個海螺、沙蟲,一手一只小螃蟹,或者進入海上迷宮“疍箔”圍海撈魚?;蛘?,乘著輪渡,前往中國最年輕的火山島——北海潿洲島,在島上觀賞因海水常年侵蝕形成的奇觀,海蝕洞、海蝕龕、海蝕蘑菇……幸運的話,在橄欖玄武巖沙灘上,可以撿到大似蠶豆、小如菜籽的碧綠透明寶石。
防城港,以港為名,注定與海洋有著解不開的淵源,它是北部灣的邊陲明珠,也是廣西的西南門戶,轄區(qū)內(nèi)的東興市與越南僅一河之隔。特殊的地理位置,讓這座中越邊境的濱海小城有著獨特的韻味。
日落時分,在熹微的霞光下,夕陽的金光將萬尾金灘的沙礫映得愈加耀眼。遠處,京族捕魚人在潮汐的漲退之間,高蹺捕魚。
東興北侖河入??谔?,大片紅樹林在此蓬勃生長,郁郁蔥蔥,宛如海上森林。在盤根錯節(jié)的枝丫之下,是一個熱鬧的“動物王國”,海蟹、跳跳魚、灘涂魚以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鱟在此覓食、棲息。紅樹林還是鳥類的天堂,夕陽西下,萬千白鷺在樹林間齊飛,頗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韻味。
山水之外,是多民族的歡歌
廣西除了山野、水秀、海美,千百年的時光賦予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底蘊,多民族在這片土地上聚居、繁衍生息,多元文化在此繁榮興盛。壯族的歌、苗族的節(jié)、侗族的樓、瑤族的舞,每一個民族的文化支系匯成豐富多元的廣西歷史人文河流。
壯族、瑤族、苗族、侗族……少數(shù)民族多聚居于桂西北地區(qū),信仰布洛陀的壯族人愛唱山歌,喜敲銅鼓,去劉三姐的故鄉(xiāng)河池宜州,聽阿公阿婆在山腳下對唱山歌,去銅鼓之鄉(xiāng)東蘭感受銅鼓千年的敲擊聲。鼓樓、風(fēng)雨橋是侗寨的標志,哪里有侗族,哪里便有鼓樓,侗族人的智慧在木構(gòu)建筑的建造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們是天生的藝術(shù)大師,無需圖紙,不經(jīng)一釘一鉚,便可化腐朽為神奇,建造出形態(tài)各異、精美絕倫的鼓樓群。柳州三江侗族的程陽風(fēng)雨橋絕對讓你驚艷于侗族人的木構(gòu)建筑天賦。
廣西的少數(shù)民族風(fēng)情在桂西北百花齊放,位于桂東地區(qū)的梧州則蘊藏著濃厚的嶺南風(fēng)情。梧州作為2100多年的嶺南名城,是古蒼梧文化的中心地,也是嶺南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梧州的嶺南味,藏在斑駁老舊的騎樓城、低回婉轉(zhuǎn)的粵劇、清淡可口的廣府菜中,身在桂地,卻粵味十足。
來到騎樓城下,琳瑯滿目的商鋪映照出百年商埠的影子,柔軟斯文的梧州白話在人群中此起彼伏,退休老伯在茶餐廳“嘆”著早茶。2020年梧州曾被評為“中國最適合養(yǎng)老和宜居城市”,它的悠閑都藏在梧州人不急不躁的性子里。
舌尖上的廣西不止是嗦粉
廣西人的一天,從一碗熱騰騰的米粉開始,要問廣西人究竟有多喜歡吃粉?廣西人會堅定地告訴你,一日三餐皆可粉,且不帶重樣的。除了“粉圈”三巨頭:粉壇常青樹桂林鹵菜粉、當前頂流螺螄粉、酸爽美味但待爆出圈的老友粉,還有賓陽酸粉、融安濾粉、蒲廟生榨米粉、玉林牛巴粉、梧州牛腩河粉、北海海鮮粉……在廣西,沒有你吃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米粉吃法。
廣西以稻食文化為主,以大米作為主食,大米為原料的食物品種繁多,米酒、米粉、米餅遍地開花,“無粉不廣西”倒也是情理之中的。
地域遼闊,東西南北跨度大的廣西,與廣東、湖南、貴州、云南相鄰,與越南交界,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桂菜沒有十分明確的統(tǒng)一標準,據(jù)地域大概分為桂北、桂西、桂東南和濱海等四個風(fēng)味,一起構(gòu)成了廣西獨特的地方飲食文化。
喜食清淡、講究養(yǎng)生的,可以選擇桂東南的美食。桂東南口味接近廣東,講究鮮、甜、嫩,以白灼、白切為主,力求最大限度保留食材的鮮味,如梧州白切雞、南寧白切鴨、陸川白切豬腳……桂北菜則是火辣而狂野的,桂林全州醋血鴨、酸辣禾花魚、田螺鴨腳煲……鮮香麻辣,無辣不歡。
而諸如北海、防城港等濱海城市靠海吃海,海鮮是日常飲食的重頭戲,為了保持海產(chǎn)的鮮味,口味則是偏鮮咸口,蟹仔粉、沙蟲粥、沙蟹汁悶豆角……防城港東興市與越南交界,吃食上頗有東南亞風(fēng)味,越南卷粉、屈頭蛋等越南美食在當?shù)財偽簧蠈乙姴货r。
無論是桂東的甜、桂南的鮮還是桂北的辣,都是廣西人飯桌上盈盈繞繞的飲食煙火氣。在廣西,看山、戲水、趕海、吃桂菜,唱著壯族的歌,跳著瑤族的舞,聽著京族的琴,一身的疲憊早就消散在這些山水人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