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昀昀
如果要問了解一個陌生國度最便捷的方式有哪些,那觀看影視劇、綜藝節(jié)目一定榜上有名。這些視聽作品如同“時光機”,能將觀眾帶到另一個時空,“沉浸式”地感受與理解異國的風土人情。
近20年來,一部部中國視聽作品“下南洋”,向東盟國家展示了立體、豐富的中國形象。隨著技術與市場革新,中國與東盟在這一領域展開了更加深入的合作,讓雙方既收獲了經濟效益,又拉緊了民心相通的紐帶。
在電視劇中讀懂中國
東盟地區(qū)是中國視聽作品最早、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兩地山水相連,文化相近,是相關作品在市場上能產生共鳴的主要原因。曾經參與譯制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中文系教授譚國安表示,中國電視劇易于被泰國觀眾接受,得益于兩國文化相通。因為很多泰國華人從小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這些文化元素在泰國社會沉淀下來,潛移默化地發(fā)揮著作用。
目前,中國視聽作品基本在東盟10國實現全覆蓋,特別是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傳播規(guī)模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tǒng)計,近年來有70余部共1200多集優(yōu)秀的中國視聽作品被譯配成東盟國家語言,在東盟多國主流電視頻道播出。其中,古裝劇、倫理劇呼聲最高,現實題材電視劇的比例也不斷增加。
從早年間中國知名古裝電視劇《還珠格格》在東盟市場收獲“粉絲”,到近幾年現實題材中國電視劇《小丈夫》《歡樂頌》《山海情》等在當地走紅,帶著文化屬性和經濟屬性的中國電視劇,成為了跨文化傳播的使者,讓東盟國家觀眾通過小小屏幕,透視中國影視產業(yè)、整個社會的大發(fā)展。
而除了引入成品劇集這一種途徑之外,中國—東盟還延伸出了聯合開發(fā)的深度合作模式。2020年,由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共同支持翻拍的新加坡劇《小娘惹》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開播短短10余天,收視率就突破了2%。
為何要翻拍?其導演郭靖宇介紹,原因之一便是娘惹文化一方面秉承著中華傳統(tǒng)美德,另一方面又融合了多種文化習俗。對中國觀眾來說,人們既能接受其內在的傳統(tǒng)價值觀,又對其融合了多種文化的習俗感到好奇。那么,劇組又是如何推進翻拍的呢?郭靖宇表示,為了盡量保留原作的韻味,劇組請來了原版編劇洪榮狄和導演謝敏洋參與合作。洪榮狄在改編前,特意調查了中國市場偏好,在守住故事基調的同時,對情節(jié)安排作出了調整。
這樣的合拍案例除了《小娘惹》外,還有許多。通過聯合開發(fā)的方式,中國與東盟共享資源、渠道與人才,推動視聽行業(yè)開展深度交流和密切合作,形成了多層面、多渠道、多樣化的良好局面。
互聯網賦能視聽合作發(fā)展
隨著移動終端和互聯網技術逐漸根植于東盟市場,中國—東盟視聽合作的形式與內容也更加豐富。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嗶哩嗶哩等中國視頻網站在本土市場摸索出一套內容制作與平臺運營方法后,積極“出海”東盟。
“2020年5月~2021年5月,愛奇藝國際版的泰國用戶增長了8倍?!睈燮嫠嚫笨偩庉嫯呌鹞鹘榻B,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成為愛奇藝國際重點市場。在網絡選秀節(jié)目成為觀眾“新寵”的當下,愛奇藝于2021年3月宣布與新加坡長信傳媒達成戰(zhàn)略合作協議,在新加坡成立經紀公司,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挖掘潛力新人,為他們打造一檔全新的選秀節(jié)目,并在愛奇藝國際版獨家播出。這意味著中國企業(yè)將以藝人培養(yǎng)為切入點,深度參與東盟娛樂產業(yè)發(fā)展。
除了愛奇藝,騰訊視頻也成為印尼、泰國等市場中有影響力的平臺。騰訊視頻海外區(qū)域管理負責人張小雨說:“我們不但將優(yōu)質內容帶出去,也將好內容帶回來。”據她介紹,通過中國影視劇海外翻拍等形式,騰訊視頻將優(yōu)質內容在中國平臺播出,建立起文化交流的雙向橋梁。
目前在互聯網上,與各類劇集、綜藝爭奪用戶注意力的,還有短視頻、直播等碎片化視聽作品。為緊扣娛樂新趨勢,促進中國—東盟民間往來,2021年5月,第二屆中國—東盟友好合作主題短視頻大賽在線上舉行。該大賽收到了來自中國與東盟共11國的15686件參賽作品,它們從不同視角講述雙方抗疫合作、人文交流等故事。2021年11月,東盟副秘書長艾格帕在頒獎儀式上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背景下,本屆短視頻大賽取得圓滿成功具有特殊意義。青年一代通過鏡頭講述的多元故事反映了當下雙方民眾的深厚友誼,有助于深化雙方長遠友好合作。
在直播領域,中國與東盟各國青年主播參與跨國網絡直播和短視頻創(chuàng)作研學,相互交流自己關于鄉(xiāng)村振興、特色產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的所見所聞。
廣西攜手東盟推動視聽合作行穩(wěn)致遠
無論是電視劇、網劇,還是短視頻與直播,都是重要的傳媒產品,它們參與塑造觀眾對社會,乃至世界的認知。中國—東盟視聽合作蒸蒸日上的態(tài)勢,則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為把握與引領中國—東盟視聽合作,雙方曾搭建中國—東盟融媒體論壇、中國—東盟媒體合作論壇、中國—東盟視聽傳播峰會等機制性平臺,不斷拓展雙方視聽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2019年,中國—東盟媒體交流年開幕式在中國北京舉行。在當年的第16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首屆中國—東盟電視周正式啟動,推動視聽合作行穩(wěn)致遠。2021年10月27日,由中方與老撾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東盟電視周(以下簡稱電視周)舉行。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首次由東盟國家“加盟”主辦的電視周。
在本屆電視周上,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廣播電視局局長張虹介紹,電視周舉辦3屆以來,促進中國區(qū)域內、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媒體共簽訂18項合作協議,展播節(jié)目442部,創(chuàng)新發(fā)布《中國—東盟視聽節(jié)目傳播智庫報告》,為區(qū)域視聽傳播和產業(yè)合作發(fā)展提供了經驗參考,樹立了中國—東盟文化交流的新典范。
柬埔寨國家電視臺臺長金烏提介紹說,中柬一直密切合作,推動中國與東盟的電視交流取得成果。在本屆電視周上,廣西廣播電視臺與柬埔寨國家電視臺締結合作果實,進行了項目簽約,將合拍《一灣一世界》《家在青山綠水間—瀾湄花開》《漓江》3部紀錄片,講述中國—東盟友好合作故事、展示廣西壯美山水風光。
據了解,廣西近年來通過完善文化產業(yè)管理體制、深化文化企業(yè)改革發(fā)展等措施,激發(fā)廣西文化市場活力,并利用毗鄰東盟的區(qū)位優(yōu)勢,與東盟國家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文化貿易。截至2021年12月初,廣西在東盟設立了工作站、譯制站,合作開設了《中國劇場》《中國動漫》《多彩中國》等欄目和廣播節(jié)目,先后譯制中國優(yōu)秀電視劇1930集、動畫片1727集。
·聯系編輯:9441097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