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順義區(qū)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 陳軍方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中國自古就有“容錯” 的思想,選人用人也遵循“忘其前愆,取其后效” 的原則。容錯免責,是“給改革創(chuàng)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是對工會經審干部的激勵和保護。把“容錯免責” 理念融入經審工作,也是充分發(fā)揮審計在監(jiān)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為經濟平穩(wěn)運行保駕護航的重要手段。經審工作應充分適應新常態(tài)、踐行新理念,把容錯免責貫穿審計工作始終,探索建立完善的容錯免責機制。
“容錯” 本是計算機技術領域的術語,指“當系統在運行時有錯誤被激活的情況下仍能保證不間斷提供服務的方法”。“容錯”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寬容錯誤”。本文討論的“容錯” 是基于“三個區(qū)分開來” 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的容錯?!懊庳煛?,顧名思義就是“免除責任”。在法學理論中,“免責” 一般是指出現了應該承擔法律責任的情況,由于具備法定理由而免除責任。機制,指“機器的總體構造和工作原理”,又指“某個復雜的工作系統或某些自然現象的演變規(guī)律”。綜上,容錯免責機制是指對改革創(chuàng)新中出現的應當承擔責任的情況,通過法律規(guī)范性文件明確免于承擔責任的方式和制度。
“三個區(qū)分開來” 的核心就是鼓勵改革創(chuàng)新、容錯免責。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 也明確提出:“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別是改革創(chuàng)新中的失誤?!?因此,工會經審工作建立容錯免責機制,是貫徹落實“三個區(qū)分開來” 的重要措施和渠道。
“三個區(qū)分開來” 就是為解決為官不為而提出的。為官不為的原因有跟多,有的是怠于履行責任,知法犯法的行為,對此當然不能適用容錯免責;但也存在怕擔責任而不敢為的情況,這就需要在審計時區(qū)分應對。建立容錯免責機制能夠促使經審干部摒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的心態(tài),鼓勵改革創(chuàng)新,激發(fā)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審計是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具有預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工會經審組織要發(fā)揮好審計監(jiān)督作用,就要當好“免疫系統”,還要擔起推動改革、鼓勵創(chuàng)新、維護地區(qū)經濟繁榮穩(wěn)定的責任。建立容錯免責機制,對改革創(chuàng)新中的失誤和錯誤寬容對待,不僅能夠促進改革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也能夠提高效率、減少改革探索中的成本。不死板地套用法律條文,實事求是地分析審計發(fā)現問題,有助于更好地履行審計監(jiān)督職責,提高經審工作效率和審計威信。
依法審計是審計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建立容錯免責機制的基礎。嚴格遵循憲法和基本法律法規(guī),以是否符合中央決定精神和重大改革方向作為審計定性判斷的標準。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的違法違紀行為不屬于容錯免責的范圍,要堅持依法審計的基本原則,嚴肅追責問責。只有在法規(guī)未明確規(guī)定的范圍內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發(fā)展、先行先試的行為,才可納入容錯免責適用范圍。容錯免責機制是以依法審計為基礎的,不能為明知故犯、以權謀私的行為免責。
在廣泛調研、充分實踐的基礎上,從頂層設計上考慮建立完善的容錯免責機制,并在一定范圍內收集相關案例、編寫成冊,以便各級經審組織學習和借鑒。也可從完善監(jiān)督體系的高度,會同紀檢監(jiān)察機關、司法機關共同建立容錯免責機制,形成監(jiān)督合力。從頂層設計上建立容錯免責機制,能夠避免容錯范圍和容錯標準的不統一。同時,加強對下級經審組織的指導,開展專門針對容錯免責機制的培訓,并在遇到問題時及時給予答疑解惑,這樣也有利于各級經審組織參照執(zhí)行。
要建立完善的容錯免責機制,就必須明確容錯免責的適用原則、標準和程序。對于能否適用容錯免責,有四個方面需要考慮:一是看是否符合改革方向,即是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符合中央決策部署、有利于改革發(fā)展大局、不明確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可以適用。二是看主觀思想,是故意還是過失。參照刑法學理論,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過失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主觀上明知會造成(不論是直接造成還是間接造成)損害后果而不管不顧的,不能適用容錯免責,而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的情況則可以適用。三是看程序是否符合規(guī)定,經過民主討論、集體決策的可以適用容錯免責,而一意孤行、拍腦袋決策則不能適用。四是看是否造成了重大不良后果,未造成重大后果或不良影響且主動挽回損失、消除影響的,或參照刑法學的緊急避險理論,選擇了不良影響較小的方式解決問題的,則可以適用容錯免責,反之不可。
確定適用原則后,明確的標準和程序能夠保證容錯免責順利實施,也能降低審計風險。必須要注意的是,標準要明確而詳細,并盡可能地全面;程序中要包含集體討論的環(huán)節(jié),能否容錯免責,不能是個人意見,而是要經過民主討論、集體決策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審計工作面臨“審計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與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干部隊伍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 的問題,總書記也提出過審計人員要“以審計精神立身、以創(chuàng)新規(guī)范立業(yè)、以自身建設立信”的要求,從順利推進容錯免責機制的角度,更要著力提升審計人員工作能力。要強化經審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揚“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 的審計人員核心價值觀。要加強學習和培訓,提高分析研判能力。要緊跟中央決策部署,準確領會改革方向,充分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知識,適應新時期審計理念和審計工作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