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禹維 戴繼誠
統一戰(zhàn)線領域風險治理專題
美國涉疆議題框架建構與中國應對
姜禹維 戴繼誠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犯罪學學院,北京 100038)
涉疆問題不是人權問題,而是反暴恐和反分裂問題。然而,出于冷戰(zhàn)思維與霸權邏輯,美國聯合盟友不惜編造所謂“拘留營”“強迫勞動”“強制滅絕”等駭人聽聞的謊言,抹黑與詆毀新疆反恐與去極端化工作,破壞我國國際形象,危害新疆社會經濟發(fā)展進步,企圖達到“以疆制華”的目的。為了更具欺騙性與蠱惑性,這些謊言被精心構建為一整套涉疆議題框架。該框架包括診斷式框架、預后式框架、促動式框架三個組成部分。診斷式框架通過虛假敘事無端指責中國政府存在所謂“侵犯人權”情形,為其“以疆制華”戰(zhàn)略提供正當性。預后式框架策動對華制裁和支持新疆分裂主義的對華戰(zhàn)略。促動式框架對涉疆議題大肆炒作,企圖推動其國際化。此外,涉疆議題框架還與涉港、涉臺、涉藏議題框架相互勾連,共同構成美國對華意識形態(tài)斗爭主框架。應對美國涉疆議題炒作,必須發(fā)揚斗爭精神,對其進行針對性“反框構”回擊,揭露其虛偽本質,指出其禍疆圖謀,提升各族干部群眾的國家意識,維護新疆社會穩(wěn)定與國家安全。
新疆事務;涉疆法案;分裂主義;人權;框架建構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點,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新疆工作。2022年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新疆時指出,“要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推動事關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保?]《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把安全發(fā)展貫穿國家發(fā)展各領域全過程,注重防范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風險,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tài)安全,加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和全民國防教育,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推進興邊富民、穩(wěn)邊固邊,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頂住和反擊外部極端打壓遏制,開展涉港、涉臺、涉疆、涉藏、涉海等斗爭,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有效維護國家安全?!保?]
一段時間以來,為了遏制中國發(fā)展進步,美國不斷以人權為由干涉我國新疆事務。國內學界對美國涉疆議題研究取得了積極成果。郭永良認為,美國通過炒作涉疆議題,圖謀實現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戰(zhàn)略封鎖[3]。鄭亮認為,涉疆人權議題是一種具有強烈政治色彩的社會運動動員[4]。靳曉哲認為,涉疆人權話語具有空幻性和虛假性特征,它配合美國對華遏制戰(zhàn)略,為污名化中國創(chuàng)造議題、載體與空間[5]。李捷指出,隨著美國右翼民粹主義的崛起,涉疆議題已成為其阻撓中國發(fā)展的重要抓手[6]。這些研究從不同側面揭露美國涉疆議題炒作的本質及其危害,有助于全面認識美國“以疆制華”圖謀。但是,當前學界少有從框架建構視角分析涉疆議題的研究成果,或僅將框架動員當作一個方面論述,缺乏詳盡展開。因此,本文將結合框架建構理論,詳細分析美國涉疆議題的框架構成,并提出我國的應對措施。
所謂“拘留營”“強迫勞動”與“種族滅絕”是美國干預新疆事務最常用的三個謊言。這些議題在美國及其盟友的政府文件、新聞報道、調查報告中不斷出現。美國與相關機構不斷加大炒作涉疆議題的力度,編造涉疆謊言,欺騙國際輿論,企圖阻撓新疆社會經濟發(fā)展,破壞民族團結,營造新疆存在所謂“侵犯人權”的假象。
近年來,為了挽救被極端主義裹挾的部分群眾,深入推進去極端化工作,新疆依法設立職業(yè)技能教育培訓中心(下稱“教培中心”)。然而,這種歐美普遍采用的去極端化措施卻被美國及其庇護的反華組織與機構惡意歪曲。他們將“教培中心”誣稱為所謂“concentration camp”(集中營)和“detention camp”(拘留營),并編造所謂“百萬維吾爾族人被拘留、監(jiān)視、洗腦、折磨”等駭人聽聞的謊言。該議題的始作俑者是美國的所謂“中國人權捍衛(wèi)者”組織。2018年8月3日,該組織發(fā)布一篇名為“中國:大量維吾爾族人和其他少數民族被迫接受再教育”的虛假報告。僅根據對8名維吾爾族人的所謂“采訪”,就得出新疆每個村莊有12.8%的人被關押于“再教育營”的荒唐結論,甚至“預測”出約200萬南疆村民被“拘留”。在美國暗中操縱下,這份報告被提交至“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隨后,大量媒體捕風捉影,添油加醋,編造“聯合國稱上百萬維吾爾族人被拘留”等虛假消息。事實上,“教培中心”屬學校性質,學員通過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律知識、接受職業(yè)技能教育等,不僅認識到極端主義的虛偽與危害,還可以通過學到的技能,畢業(yè)后找到合適的工作,獲得穩(wěn)定的收入,開始嶄新的生活。
繼所謂“拘留營”問題之后,美國又炒作所謂“強迫勞動”議題。該議題與所謂“拘留營”問題具有邏輯上的延續(xù)性。它誣稱“拘留營”設置在工廠附近,目的是迫使維吾爾族人為工廠、農場提供免費高強度勞動。被指控的產業(yè)主要涉及棉花與西紅柿種植業(yè)、太陽能多晶硅產業(yè)。該議題起源于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2020年3月1日發(fā)布的名為“出售維吾爾族人:再教育、強制勞動與新疆的監(jiān)視”的所謂報告。該報告拼湊貼吧、微博等社交媒體招工信息,比對所謂“拘留營”衛(wèi)星地圖,據此推斷2017至2019年至少8萬多名新疆維吾爾族群眾被“強迫”到工廠勞動。該報告還稱,這些工人被“限制”人身自由,被“剝奪”勞動權益和宗教信仰,是“再教育營”剝奪人權的延伸。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一貫反華,并非其自我標榜的“獨立”“嚴謹”組織。其最大海外經費來源為美國國務院,實質是美國金主操縱的反華工具。該報告發(fā)布后,立刻在國際引起一輪反華輿論。美國借此炒作所謂“新疆棉事件”,聯合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五眼聯盟”國家對華實施經濟制裁。自2022年6月21日起,美國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正式實施,對我國棉花、西紅柿、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出口造成阻力。
近年來,所謂“genocide”(種族滅絕)一詞頻繁出現在外媒關于新疆的新聞報道中。在諸多涉疆議題中,“種族滅絕”這一謊言最為嚴重。該議題誣稱中國政府通過所謂“強制墮胎、絕育、分離維吾爾家庭等方式意欲滅絕維吾爾族”。事實上,“種族滅絕”這一指控荒誕不經,但由于它極具煽動性,常常成為反華勢力企圖干預中國內政、破壞中國國際形象的借口。2022年,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多次以所謂“種族滅絕”為由,鼓動“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甚至要求更換冬奧會舉辦地?!胺N族滅絕”議題起源于鄭國恩的一篇所謂報告。該報告以偏概全,捕風捉影,肆意篡改數據,偷換概念,宣稱2018年中國宮內節(jié)育器80%用于新疆,從而得出中國政府對新疆少數民族實施所謂“種族滅絕”的荒誕論斷。
1986年斯諾提出框架建構理論,該理論重視對社會現實的“解讀”過程,而這種“解讀”多受人的主觀能動性影響。美國編造的涉疆謊言并非孤立性言說,而是由反華學者、媒體和政府等共同編造的污名化國際表達[4]。美國通過虛假敘事蓄意制造涉疆議題,企圖通過媒體傳播推動國際化,體現出框架動員現象。從框架建構理論視域看,我們可從診斷式、預后式與促動式框架三個方面對美國涉疆議題炒作進行分析。
診斷式框架的建構包括三個步驟:首先是指出“問題”的所在;其次,指認“加害者”;最后,自證“代理人”身份為“受害者”發(fā)聲。在該框架下,若人們因對社會現實的認知差異不能就“問題”“加害者”“代理人”達成共識,則需要對相關事物與現實進行渲染,從而改變人們的“問題意識”。因此,診斷式框架的構建是一個對抗性、互動性過程。美國涉疆議題診斷式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組成部分。
1.選取所謂“侵犯人權”議題
診斷式框架的第一步是問題識別,若不存在問題,就要把某種現狀“渲染”成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為實現插手新疆事務的目的,美國選取所謂“拘留營”“強迫勞動”“強制滅絕”作為關鍵議題。這些議題的挑選具有極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與策略性,其實質是否認歷史陰影的心理防御性機制,即將個體錯誤行為強加于他人,避免直接面對自身陰暗面的“投射心理”。在面對敵對者時,投射者往往將自己的心理陰影與歷史情節(jié)強加于對方,通過情緒轉移排除自身焦慮。心理投射并不局限于個體,當無數個體基于相同心理而形成集體認同時,便形成了集體性投射心理。美國對華政治傳播便是利用本國的歷史陰影,借助特定話術,丑化被傳播對象[7]。“拘留營”“強迫勞動”“種族滅絕”現象均是美國歷史上對印第安人和黑人犯下的罪行。我國外交部發(fā)布的《美國對印第安人實施種族滅絕的歷史事實和現實證據》指出,美國自建國就對印第安人進行屠殺、驅趕、強制同化,剝奪其基本人權,試圖從肉體與文化上消滅印第安人,至今印第安人仍然面臨嚴峻生存危機[8]。美國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前,棉花種植園中的被迫勞動的黑人奴隸高達400萬人,黑奴被視為主人的私有財產,可隨意買賣,毫無人身自由人身尊嚴可言。美國正是借涉疆議題激發(fā)群眾心理陰影并進行心理投射以轉移注意力,企圖在實現自身道德解脫的同時栽贓中國。
2.指認中國政府為所謂“加害者”
在選取所謂“拘留營”“強迫勞動”“種族滅絕”等謊言后,美國還需指認“加害者”,確認誰應當為當前的“問題”承擔責任。為了制造所謂證據來源,美國通過非政府組織資助諸多反華“學者”與機構,編造一系列所謂涉疆問題報告。在一篇所謂報告中,鄭國恩篡改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人口出生率的數據,得出中國在新疆地區(qū)實施所謂“種族滅絕”的謊言。但事實上,2019年《新疆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8年喀什地區(qū)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93‰,和田地區(qū)為2.96‰。同時,鄭國恩將克州衛(wèi)健委文件中數據的百分比改為千分比,將人口自然增長率目標1.05%篡改為1.05‰。這種惡意篡改數據的行為完全違背基本的科學研究原則和方法,也充分暴露了他蓄意抹黑新疆的險惡用心。2021年3月2日,在詹姆斯頓基金會的資助下,鄭國恩再次發(fā)表所謂“新疆跨地區(qū)勞動力轉移中的強迫勞動與強迫轉移”報告。報告列舉所謂證據污蔑新疆勞動力轉移政策符合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對“強迫勞動”的定義,符合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guī)約》中“危害人類罪”的構成標準。鄭國恩的這些所謂報告漏洞百出,毫無“學術性”可言,但在美國主流媒體配合下往往能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將其作為中國所謂“侵犯人權”的證據來源。
3.樹立所謂“人權捍衛(wèi)者”形象
診斷式框架的前兩步確認了涉疆人權議題內容,指認中國政府為所謂“加害者”。在此基礎上,美國還需建立自身所謂“正當性”,即證明自己有資格代表“受害者”發(fā)聲。美國長期以“人權捍衛(wèi)者”自居,以保護人權為幌子插手他國內政。認知心理學認為,人們對自我形象的感知往往受外界對自身評價的影響。自我形象的建立受到他者多方位、多層次評價的影響[9]。對于國家形象,自我族群內部心理是自我映射下國家形象建構的重要影響因素[10]。盡管美國國內人權問題嚴重,但對于中國的人權狀況,由于受到美國政府的誤導,部分美國人作出了負面評價,認為美國應當對中國進行“干預”。2021年2月1日至2月7日,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對“美國趨勢小組”就中國相關話題進行抽樣調查,共抽樣2 943名小組成員,回收2 596份問卷,回復率88%。結果顯示,有3%的受訪者提到“維吾爾族”和所謂“種族滅絕”。可見,對于中國“人權問題”,部分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有義務以“人權捍衛(wèi)者”身份對華進行干預。對于美國而言,“以疆制華”戰(zhàn)略是其企圖強化所謂“人權高地”國家形象的行徑。
預后式框架與診斷式框架具有邏輯上的一致性,即對特定問題作出什么“診斷”就會開出什么“藥方”。美國涉疆議題的預后式框架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以中國政府所謂“侵犯人權”為由對華實施制裁;二是以所謂“保護維吾爾族權益”為由,支持“東突”分裂勢力。
1.對華實施所謂制裁
美國政客炒作涉疆議題雖然披上所謂人權、民主、自由等外衣,但充斥謊言與偽善,其真實目的是破壞新疆的社會穩(wěn)定與經濟發(fā)展,阻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自美國第116屆國會以來,為借人權之由打壓中國,參眾兩院針對涉疆問題進行了大量的法案討論。截至2022年8月5日,在美國國會官網數據庫以“uyghur”作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得到涉疆法案82條。在諸多法案中,“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和“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已經美國總統簽署,正式成為美國法律。以“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為例,該法案顛倒黑白,將中國政府援助新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一系列政策歪曲為“侵犯人權”。法案第四條“國會建議”部分,涉及對象包括美國總統、國務卿、亞洲自由電臺、聯邦調查局、美國在華企業(yè)與個人。其鼓動美國總統“譴責”中國政府的新疆政策,要求中國關閉所謂“拘留營”;美國國務卿應依據《宗教自由法》聯合美國盟國和多邊機構譴責中國;亞洲自由廣播電臺應加強人權與政治權利方面的報道,助力維吾爾語的傳播;聯邦調查局和相關執(zhí)法機構,應追究中國官員“騷擾威脅”維吾爾族人及美國公民的行為;在新疆銷售商品和服務的美國公司及個人,需聲明沒有實施協助中方侵犯人權強制勞動的行為。該法案第五條修訂美國《外交關系授權法》,宣稱要將美國對華政策與新疆形勢“關聯”。第六條至第十條主要是“制裁”措施,包括限制相關商品流入、取消簽證、限制相關人員入境、封鎖資產等[11]。2021年3月22日,美國聯合加拿大、英國等盟友基于謠言和虛假信息,以所謂新疆人權問題為借口對中國相關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12月23日,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經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成法,該法案要求禁止進口新疆地區(qū)“強迫勞動”生產的棉花、番茄等商品,進口商需提供一系列證據證明所涉商品并非“強迫勞動”生產所得[12]。美國限制打壓我國棉紡企業(yè),制裁新疆棉花及其棉紡企業(yè),究其實質是攻擊我國紡織產業(yè)鏈,企圖達到重構全球棉花供應鏈、價值鏈的目的[13]。
2.支持新疆分裂勢力
美國政府對新疆分裂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的資本扶持,也有輿論的引導與造勢。
首先,美國借部分非政府組織之手,直接資助“東突”恐怖勢力。必須指出,某些非政府組織披上中立非官方組織偽裝,實際上是服務于美國對外戰(zhàn)略的“白手套”。美國民主基金會于1983年成立,成立之初的目的是服務于美國對蘇聯隱蔽戰(zhàn)線。它依賴國會和白宮的資金支持,通過各種形式對外輸出美國價值觀,實施顛覆滲透破壞活動,是“玫瑰革命”、“橙色革命”、“阿拉伯之春”、非法“占中”等事件的幕后黑手。依據該基金會官網公開信息,該組織2020年對包括“世維會”在內的7個“東突”組織資助1 246 998美元[14]。通過分析美國民主基金會歷年資助情況可以發(fā)現,2016—2019年,它資助涉及中國的項目共228個,資助總金額達29 240 779美元,大多與涉疆、涉藏、涉港和所謂維護人權、輸出民主意識等內容相關。
其次,美國為“東突”分裂主義提供輿論支持。2019年6月,佩洛西在美國國會大廈向“世維會”頭目多里坤·艾沙頒發(fā)“民主貢獻獎”。2020年10月,蓬佩奧妄稱沒有證據表明“東伊運”持續(xù)存在,將其從恐怖組織名單除名。詹姆斯頓基金會官網設“中國簡報”欄目,長期發(fā)布報告批判中國人權狀況的虛假消息。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人權觀察”等組織聯合“世維會”多次宣稱中國存在“人權侵犯”。CNN、BBC等西方媒體則采用“編劇式”策劃采訪、“陰間濾鏡式”拼接剪輯等伎倆,大肆傳播涉疆虛假新聞[15]?!白杂蓙喼揠娕_”下設“解讀新疆”“聚焦維吾爾”等專欄,不間斷推送涉疆虛假信息。2022年7月29日,“自由亞洲電臺”在“專欄”解讀中,引用鄭國恩、“世維會”成員拉?,敗ゑR赫穆提、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研究員詹姆斯·萊博爾德等人虛假論斷,對我國治疆政策進行詆毀歪曲。
在診斷式框架和預后式框架解決了存在什么“問題”、應該怎么辦之后,美國還試圖額外提供一個促動式框架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其中,媒體角色至關重要。媒體報道是社會運動傳播其思想主張的重要渠道,對公眾認知、大眾支持度和運動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16]。美國不斷編造、渲染、蠱惑的行為,很容易導致西方社會大眾真?zhèn)文?、上當受騙。
首先,從媒體角度而言,在后真相時代,情感價值的影響力遠高于事實真相,“弱信息、強情緒”成為突出特征,一些媒體傾向于通過爭議性報道獲取熱度。當前,美國及其西方盟友仍然占據全球媒體主導權,擁有設置議程的能力和條件[17]。以CNN為首的美國媒體報道內容帶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傾向,不斷強化對華輿論包圍圈。美國網絡公司基本控制全球信息傳播生態(tài)系統,無論Chorm、Safari等瀏覽器,還是YouTube、Facebook等社交媒體的用戶量均穩(wěn)居世界前列。以YouTube平臺所謂新疆“拘留營”報道為例,截至2022年8月5日,CNN上傳的一篇名為“中國阻礙CNN記者進入集中營采訪”的所謂報道,觀看次數就有75萬次,獲得點贊1.7萬次、評論6 995條;NBC NEWS上傳的“泄露文件表明穆斯林拘留營內部令人毛骨悚然”所謂報道,觀看次數達74萬次,獲得點贊1萬次、評論3 178條;BBC上傳一則名為“走進中國新疆思想轉化營”的所謂報道,觀看次數341萬次,獲得點贊6.6萬次、評論35 165條。這些報道的評論內容多表達對中國的無端批判和對所謂“被拘留者”的同情。由此可見,一些西方媒體的選擇性、誤導性報道對涉疆議題炒作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次,從受眾角度而言,不少美國民眾對新疆情況知之甚少,而所謂“種族滅絕”“強迫勞動”等聳人聽聞的報道直接沖擊其情感,導致他們跟風附和、落入政客們預先挖好的陷阱。情緒性謠言折射了事件中群體的社會心理,成為人們情緒宣泄、互動和極化的重要推手。情緒性謠言的目的是情感動員和價值動員,公眾的情緒以謠言為媒介得到發(fā)泄,難以通過認知糾偏予以消除[18]。當前,美國國內社會撕裂、政治極化、種族對立嚴重,凡是涉及種族的話題均可能在美國社會引發(fā)大量熱度。在此背景下,美國媒體抓住新疆地區(qū)多民族特點,利用“民族”“種族”符號大肆傳播虛假信息。對于此類新聞,多數美國受眾不會深挖信息來源是否可靠,而是僅僅關注新聞中的敏感字眼,在極短時間內形成負向情緒。美國一些媒體的“流量至上”思維助長了美國政府對涉疆議題的炒作。
框架擴散是指同一時期多個運動框架互相合作和影響,進而形成一個共享的主框架。主框架為社會運動提供超越運動周期的“解讀戲碼”,即創(chuàng)造一套解讀類似社會問題的模板,后續(xù)的社會運動可沿用模板高效構建框架。美國長期介入涉疆、涉港、涉藏、涉臺問題,把對應的各個“議題框架”進行惡意拼接,最終構成對華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主框架。當前,拜登政府將對華競爭歸為不同政體間的較量,具有濃重意識形態(tài)底色[19]。2021年3月3日,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fā)布《臨時國家安全戰(zhàn)略方針》,聲稱“中國是唯一有能力將其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結合起來,構成持久挑戰(zhàn)的潛在競爭對手”[20]。2020年5月,《美國對華戰(zhàn)略》聲稱“價值觀挑戰(zhàn)”“經濟挑戰(zhàn)”“安全挑戰(zhàn)”是美國面臨的三大挑戰(zhàn),美國正在與中國進行一場意識形態(tài)之爭[21]。在對華意識形態(tài)滲透主框架之下,美國蓄意推動涉港、涉藏、涉臺議題與涉疆議題相融合,如出臺“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2019年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2019年臺北法案”等涉華法案,均把“人權”“民主”“自由”作為關鍵詞。其最終目的是塑造中國的“他者”印象,制造與所謂“專制中國”的二元對立。
當前,美國已形成一套嚴密的涉疆議題框架建構邏輯。對于不同框架建構的特點,我國需進行針對性的“反框構”回擊,具體包括兩方面,即采取“框架揭露”和“框架拯救”策略。在內容上,“框架揭露”指戳穿對方框架的漏洞,“框架拯救”指維護和恢復受對方詆毀的框架。
我國既應堅決反對美國及反華勢力以任何形式挑撥中國民族關系、遏制中國發(fā)展的圖謀,還需強化國際傳播能力、提高我國國際話語權。首先,強化對外宣傳,化解美國部分群體對中國政府與人民的刻板印象。宣傳工作對維護國家和政府的形象至關重要。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行的第三十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22]。我國可通過各種方式多角度、多層面展現真實的新疆,批駁虛假的信息與謊言;還可適時邀請聯合國有關機構與對華友好團體、人士訪問新疆,讓他們親眼見到新疆的和平安寧、民族團結與社會進步。其次,充分利用好網絡媒體,積極傳播正能量。要用好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渠道,加強國際傳播專業(yè)人才培訓,盡快培育一批精通國際傳播的政府工作人員和媒體從業(yè)人員[23]。要利用好微信海外版、抖音海外版等社交媒體軟件傳播中國聲音,化解國際社會對涉疆問題的負面認知。第三,積極開展國際反分裂斗爭領域的合作交流。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刑警組織第八十六屆全體大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安全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必須擯棄唯我獨尊、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等狹隘思維。各方應該堅定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在謀求自身安全時兼顧他國安全,努力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安全之路?!保?4]第四,要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廣泛合作的基礎上爭取對華友好國家的支持,擠壓反華勢力的生存空間。
拜登政府的人權政策在美國國內重點迎合年輕人、女性、少數族裔等選民主體的政治訴求,在國外則將其作為維護美國霸權利益和開展國際政治斗爭的工具[25],具有很大的欺騙性與偽善性。中國政府是促進人權發(fā)展、切實保護人權的真正踐行者。中國特色人權觀堅持以“人民中心論”為導向,將人民生存權與發(fā)展權置于首位,注重改善民生,是個人權利和集體權利的有機結合,符合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新興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26]。中國人權事業(yè)成績斐然,具有建設人權話語權的現實基礎。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保?2]一方面,要在敘事內容層面加強自身設定,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講好新疆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長治久安,人民生存權發(fā)展權得到極大保障的新疆故事[3]。另一方面,要對美國涉疆敘事框架進行拆解,揭露部分所謂學者、媒體、官員的謊言,揭示非政府組織與美國政府部門的實際關系,并對美國自身人權侵犯的情形進行揭露,使美國涉疆敘事框架失去合理性。在投射手段方面,除政府直接組織參與公共外交活動外,大眾傳媒、學者等也應加強相關方面的報道與研究,回擊美國涉疆謊言。
當前,新疆反恐與去極端化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連續(xù)多年沒有發(fā)生暴恐案件,社會長治久安,各民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但是,新疆維穩(wěn)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和尖銳性的特征,是一場反對美國與其他反華勢力對我“西化”“分化”的斗爭。必須深入推進伊斯蘭教中國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將剛性治理與柔性治理有機結合。我國既要嚴厲打擊少數嚴重暴力恐怖犯罪,維護新疆社會穩(wěn)定;也要開展源頭治理,強化公民認同感。首先,繼續(xù)保持反恐與去極端化高壓態(tài)勢,深挖幕后黑手,打擊暴恐犯罪活動。要完善“訪惠聚”工作機制,夯實基層組織建設,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精準到人”的去極端化格局。其次,強化宣傳思想教育工作,揭露極端主義本質,教育信教群眾辨明真?zhèn)危杂X抵制與舉報非法宗教活動。最后,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推進依法治疆、團結穩(wěn)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新疆時再次指出:“要以增強認同為目標,深入開展文化潤疆?!保?]文化潤疆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性工作,要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在心理層面強化各族群眾的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自覺抵制美國反華勢力與“三股勢力”的分裂破壞活動。
當前,拜登政府依托“印太戰(zhàn)略”加強與印太地區(qū)國家的軍事經貿合作,試圖與盟國找尋共同利益出發(fā)點,加劇中國周邊安全不確定性。美國持續(xù)介入涉臺、涉港、涉藏、涉疆等中國事務,制造反華包圍圈,以阻撓中國發(fā)展。新疆是美國對華包圍圈的重要一環(huán),必須結合美國“印太戰(zhàn)略”研判其“以疆制華”圖謀。美國不遺余力從政治、經濟、科技方面干涉新疆事務,也是此背景的產物。政治上,美國不斷炒作涉臺、涉港、涉藏、涉疆問題,宣揚“中國威脅論”,拉攏盟友加強區(qū)域控制力。經濟上,美國制裁新疆棉花,發(fā)動對華貿易戰(zhàn),意在干擾破壞“一帶一路”倡議,拉攏更多國家加入“印太經濟框架”??萍忌?,美國海關扣留我國出口的光伏組件,制裁新疆光伏企業(yè),為“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國節(jié)能減排制造阻力。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美國對中國的遏制與打壓將更加不擇手段。涉疆議題因具有強烈地緣政治屬性與意識形態(tài)色彩,將不斷被炒作與包裝。我國要加強關于美國對華戰(zhàn)略的研判,整體把握涉疆議題在美國對華戰(zhàn)略主框架中的角色,積極防范,敢于斗爭,堅決挫敗美國“以疆制華”的任何圖謀。
[1] 習近平在新疆考察時強調 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 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yè)生態(tài)良好的美好新疆[N].人民日報,2022-07-16(1).
[2]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 郭永良.共建“一帶一路”背景下對美國炒作涉疆問題的應對[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1-8.
[4] 鄭亮.涉疆人權議題國際傳播:現狀分析與應對策略[J].統一戰(zhàn)線學研究,2021(4):93-101.
[5] 靳曉哲.美國涉疆人權話語:性質、解構及應對[J].統一戰(zhàn)線學研究,2022(1):106-118.
[6] 李捷.美國對華政治極化與涉疆虛假人權敘事[J].當代傳播,2021(4):69-72.
[7] 王松松,趙雪波.投射性傳播:西方對華政治傳播的心理學分析[J].國際傳播,2022(1):18-29.
[8] 外交部.美國對印第安人實施種族滅絕的歷史事實和現實證據[EB/OL].(2022-03-02)[2022-04-03]. https://www.mfa.gov.cn/web/zyxw/202203/t20220302_10647118.shtml.
[9] 徐明華,江可凡.“自我映射”與形象建構:外交格局調整下民眾對國家形象認知的心理形成機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102-109.
[10] 吳飛,劉晶.“像”與“鏡”:中國形象認知差異研究[J].新聞大學,2014(2):1-9.
[11] Uyghur Human Rights Policy Act of 2020[EB/OL].(2020-06-17)[2022-08-05].https://www.congress.gov/ bill/116th-congress/senate-bill/3744/text?q=%7B%22search%22%3A%5B%22xinjiang%22%2C%22xinjiang%22%5D%7D&r=3&s=3.
[12] To ensure that goods made with forced labor in the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o not enter the United States market,and for other purposes[EB/OL].(2021-12-23)[2022-07-23].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7th-congress/house-bill/6256/text?q=%7B%22search%22%3A%5B%22xinjiang%22%2C%22xinjiang%22%5D%7D&r=1&s=3.
[13] 鄧金劍.美國限制進口新疆棉花:供應鏈與產業(yè)鏈之爭[J].國際經濟合作,2021(5):79-89.
[14] XINJIANG/EAST TURKESTAN(CHINA)2020[EB/OL].(2021-02-25)[2022-01-24].https://www.ned.org/ region/asia/xinjiang-east-turkestan-china-2020/.
[15] 羅昕,趙小飛.西方涉疆虛假新聞的議題框架與輿論操縱——以BBC報道為例[J].新聞戰(zhàn)線,2021(11):116-118.
[16] 趙鼎新.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44.
[17] 何軍.智能時代國際政治謠言傳播趨向及應對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1(11):16-20.
[18] 何飛,楊森.情緒性謠言傳播機制及演化機理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J].當代傳播,2022(1):90-93.
[19] 趙明昊.拜登執(zhí)政與美國對華戰(zhàn)略競爭走向[J].和平與發(fā)展,2021(3):14-36.
[20] U.S.MISSION CHINA.UNITE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EB/OL].(2021-03-03)[2022-08-01].https://china.usembassy-china.org.cn/united-states-strategic- approach-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21] U.S.MISSION CHINA.UNITE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EB/OL].(2020-05-20)[2022-08-05].https://china.usembassy-china.org.cn/united-states-strategic- approach-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22]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 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N].人民日報,2021-06-02(1).
[23] 何海翔.中國在海外社交媒體的傳播力建設困境與路徑[J].青年記者,2021(24):65-67.
[24] 習近平出席國際刑警組織第86屆全體大會開幕式并發(fā)表主旨演講 強調高舉合作、創(chuàng)新、法治、共贏的旗幟 共同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N].人民日報,2017-09-27(1).
[25] 崔小濤.拜登政府的人權政策:動向、特點與困境[J].統一戰(zhàn)線學研究,2021(3):99-108.
[26] 楊安琪.“人民中心論”人權觀為當代國際人權事業(yè)發(fā)展樹立新坐標[J].焦作大學學報,2022(1):1-10.
本刊微信公眾號
G353.1;D633
A
2096-3378(2022)05-0126-10
10.13946/j.cnki.jcqis.2022.05.011
姜禹維,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碩士研究生;戴繼誠,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教授。
2021LL05項目;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重大項目“當前我國宗教領域突出問題及治理對策研究”(2019JKF102)
姜禹維,戴繼誠.美國涉疆議題框架建構與中國應對[J].統一戰(zhàn)線學研究,2022(5):126-135.
責任編輯:劉洢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