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顯
法學界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緊跟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發(fā)展的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發(fā)展過程中,黨中央先后提出過“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論述”“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習近平法治思想”三個理論標識。每一個理論標識的提出都在法學界、理論界引起強烈反響,促成了學習研究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熱潮,產生了一批又一批研究成果。自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正式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以來,法學界以高度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實踐認同、情感認同掀起了學習研究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熱潮,產出了一大批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出版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等著作,《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雜志和《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學術雜志刊發(fā)了近3000篇專題文章。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教育部、中國法學會等設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重大專項、重大課題、重點課題,組織和支持法學界、理論界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舉辦了一系列全國性學習研討班、學習座談會、學術研討會、理論報告會、中國法學家論壇等,有力推進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經黨中央批準,在中國法學會設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作為國家級學習研究傳播平臺,中國法學會創(chuàng)辦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與實踐》??l(fā)表了數十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磅文章。在這樣的大背景和高位階上,分析目前研究現狀,展望未來研究趨勢,可以預測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將呈現出深入推進和拓展的新動態(tài),具體而言,表現為六個顯著趨勢和特點。
習近平法治思想之所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21世紀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最根本的理據就在于習近平法治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作出了原創(chuàng)性貢獻,提出一系列原創(chuàng)性概念、命題、論語和觀點,原創(chuàng)性地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中央領導同志就研究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chuàng)性貢獻作出若干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深入學習、研究、闡釋、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chuàng)性貢獻。
對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chuàng)性貢獻的研究,首先,要準確理解原創(chuàng)性貢獻的語義和內涵。原創(chuàng)性貢獻的核心要義是提出了具有時代性、前瞻性的理論問題,破解了理論難題、填補了理論空白、變革了理論內容、創(chuàng)新了理論思維、構建了理論體系,也就是提出了前人和同代人沒有提出的具有時代性的問題以及在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中形成了新概念、新范疇、新命題,提煉了別人沒有關涉的理論觀點,揭示了研究對象尚未被發(fā)現的本質和規(guī)律,闡明了研究對象背后尚未被釋明的道理、學理和哲理,解決了其他理論沒有或者無法解決的重大實踐問題等。從原創(chuàng)性貢獻的這些理論品格和科學方法中,我們可以充分地感悟到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全方位原創(chuàng)性貢獻,更有充分的理據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思想史上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科學理論。
其次,要深刻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作出原創(chuàng)性貢獻的正確路徑和科學方法,即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chuàng)性理論是從哪里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是如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人類法治思想作出了原創(chuàng)性貢獻。筆者理解有五點:第一,偉大時代誕生偉大理論,偉大理論引領偉大征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也必然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歷史變遷。但如何在十四億多人口的大國、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沒有現成的答案,不可能簡單延續(xù)我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母版,不可能簡單套用國外法治現代化的模板,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教師爺”。我們只能從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踐中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guī)律性的新實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fā)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chuàng)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載《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習近平法治思想正是這樣一個大變革時代的產物。習近平法治思想萌發(fā)和孕育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形成和創(chuàng)立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中。在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社會變革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回答了法治的本質規(guī)律問題和重大戰(zhàn)略問題,開辟了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創(chuàng)造了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原創(chuàng)性地提出一系列發(fā)思想之先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的法治新理念、新概念、新思想。第二,習近平總書記有著長期推進法治建設和依法治縣、依法治市、依法治省、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的非凡經歷和豐富實踐,這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富于原創(chuàng)性和生命力的源頭活水。第三,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百年來領導法治建設的實踐、成就和經驗進行了科學總結、形成了規(guī)律性認識?!包h和人民百年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在法治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積累的寶貴經驗是其重要組成部分?!?2)郭聲琨:《從黨的百年法治奮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奮力推動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高質量發(fā)展》,載《求是》2022年第12期。黨一百年來矢志不渝地追求法治、探索法治、建設法治、推進法治、厲行法治,在世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史、人類法治文明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的系統(tǒng)總結和全面概括,深刻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制度邏輯和實踐邏輯,以“中國之治”的“中國之理”極大地深化、拓展和創(chuàng)新了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第四,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法治實際,解決中國法治問題,深刻回答了法治的人民之問、時代之問,闡明了法治的中國之路、中國之理,使習近平法治思想不僅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而且立足于真理和正義的制高點。第五,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相結合,深耕于中華法治文明和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土壤,既把我國古代法治文化的理論精華作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彌足珍貴的文化資源,又將那些經典論語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法治話語體系之中,生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厚重的歷史底蘊和民族底色。
再次,要科學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有哪些在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史上、中國法律思想史上、人類法治文明發(fā)展史上堪稱原創(chuàng)性、經典性的概念、范疇、命題、論語,有哪些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原創(chuàng)性理論貢獻。當前,要聚焦習近平法治思想基本原理和核心要義的原創(chuàng)性研究,著力開展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原創(chuàng)性、獨創(chuàng)性、集成性貢獻的研究。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chuàng)性理論貢獻很多,如果要舉出一個最具原創(chuàng)性貢獻的理論概念和命題的話,那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主要理據在于:第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曾列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提出的十六個“具有原創(chuàng)性、時代性的概念和理論”,其中之一,亦即法治領域唯一的,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3)參見前引①,習近平文。黨的十九大報告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歸結為“八個明確”,其中第五個明確是“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4)參見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載《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第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習近平同志對關系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就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chuàng)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其中第六條是“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5)參見《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2021年11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載《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第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既是原創(chuàng)性實踐貢獻,也是原創(chuàng)性理論貢獻。從實踐的原創(chuàng)性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擘畫了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6)《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4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載《人民日報》2014年10月29日。其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并推進。其闡明了法治體系與法治國家的辯證關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既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抓手,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由之路。只有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才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和實踐基礎。
從理論的原創(chuàng)性來看,作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總設計師提出的一個原創(chuàng)性、時代性和統(tǒng)領性概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思想品位極高的理論概念。第一,“法治體系論”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體現了我們黨新時代推進法治建設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第二,它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科學的對當代中國法治的理解系統(tǒng),精準描述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全景視窗,正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征、發(fā)展規(guī)律、道路選擇、重大任務的理論模板。第三,它確立了當代中國法治理論體系的基本范疇和核心概念,對我國法治建設實踐具有現實的解釋力、科學的穿透力和理論的整合力。第四,它提供了審視、批判和重構法治理論的思想武器,其深邃的法理意涵有助于分析、鑒別古今中外法治理論的優(yōu)劣,其鮮明的實踐指向有助于反思批判不合時宜、脫離實際的觀點、學說、理論,其強大的建構功能有助于對各種法治思想兼容并包、擇善而用,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第五,它為正在形成的中國法治話語體系找到了“阿基米德支點”,為正在生成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法學體系建立了理論基地。第六,法學體系既是法治體系內在的組成部分,又是貫穿于法治體系的精神力量,建設法治體系必然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法學體系,在這個意義上,“法治體系論”又是法學體系構建的動力資源。第七,“法治體系論”不僅具有強大的現實解釋力、穿透力,而且具有強大的理論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力,必將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法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指引法學家們更加自覺地樹立實踐意識、問題意識、系統(tǒng)觀念,在觀照、理解和反思實踐中凝練新概念,在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中創(chuàng)造新命題,在把握實踐和發(fā)展全局中生成新理論。第八,“法治體系論”既是理論也是方法,它的凝練和運用必將引發(fā)從法律思維、法治思維到法理思維的法學方法論革命。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chuàng)性貢獻,不僅體現在理論上,也體現在實踐中,是包括原創(chuàng)性理論貢獻和原創(chuàng)性實踐貢獻在內的總體性創(chuàng)新。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偉大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科學理論體系,實踐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源頭活水,實踐性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特征,實踐邏輯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邏輯。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源于實踐并經過實踐證明了的思想理論成果,具有無與倫比的實踐創(chuàng)新和實踐偉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治國理政的時代要求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鮮明地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全局和戰(zhàn)略上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系統(tǒng)提出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法治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法治大事,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黨和人民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法治中國建設的壯麗史詩。所以,我們在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chuàng)性理論研究的同時,加強其原創(chuàng)性實踐的研究,用原創(chuàng)性理論解讀和發(fā)展原創(chuàng)性實踐,用原創(chuàng)性實踐驗證和豐富原創(chuàng)性理論。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chuàng)性實踐貢獻主要體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進一步發(fā)揮,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茖W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黨對法治中國建設統(tǒng)一領導的能力不斷增強。通過憲法修正案,明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全面實施憲法取得重大成就。制定民法典、外商投資法、國家安全法、監(jiān)察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國家機構組織法、國防法、環(huán)境保護法等法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一體實施憲法和基本法,制定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維護國家安全法,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選舉制度。深化以完善司法責任制為重點的司法體制改革,加強對執(zhí)法司法活動的監(jiān)督制約,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依法糾正冤錯案件,嚴厲懲治執(zhí)法司法腐敗,執(zhí)法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進一步提升。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基本形成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huán)境。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是對人類法治文明成果的批判性繼承、擇善性借鑒,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具有內在的傳承性,與人類法治文明思想精華具有一定的融通性。我們要加強其傳承性研究,展示習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文化,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加強其融通性研究,展示其海納百川、博采眾長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關懷和全球法治文明精髓,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走向世界,引領人類法治文明發(fā)展方向和道路。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過去一個時期,我們側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中國特色”,今后要把“中國特色”和“世界意義”結合起來一體研究。習近平法治思想既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理論表達,也是當今世界人類法治文明的理論形態(tài)。習近平法治思想不僅系統(tǒng)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本質和規(guī)律、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抓手,而且站在世界歷史和全球發(fā)展的高度,深刻把握人類政治文明的發(fā)展趨勢,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強調“和平與發(fā)展是我們的共同事業(yè),公平正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共同追求”,為推動人類社會政治文明發(fā)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理論,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中國方案,產生了重大的世界意義。我們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以提升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國際社會的感染力、影響力,擴大世界人民在法治問題上的共識,共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盡管我們有符合國情的一套理論、一套制度,但我們也應當抱著開放的態(tài)度,無論是傳統(tǒng)的還是外來的,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皥猿謴奈覈鴮嶋H出發(fā),不等于關起門來搞法治。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對于各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具有普遍意義?!?7)習近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求是》2015年第1期。諸如依法而治、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權力制約、人權神圣、財產神圣、稅收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約自由、言論自由、罪刑法定、正當程序、權利推定、“法無禁止即自由”等法治理論。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優(yōu)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加強對習近平法治思想關于法治古今傳承性、中外融通性的研究,有利于體現古今中外法治文明和世界法治趨勢的21世紀的法治話語體系,有利于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域外傳播,助推人類法治文明的發(fā)展進步。
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從單純的宣介型研究向學理性闡述升華。所謂學理性闡釋,即在讀懂、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文本的基礎上從學理上解釋、論述、闡明習近平法治思想內在的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科學方法,從學理上闡明其精神實質、核心要義、實踐要求、重大意義、歷史地位、世界貢獻等,揭示其民族精神、文化基因、文明元素、原創(chuàng)理論,展示其中國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規(guī)律性認識。在學理性闡釋的基礎上,進行學術化表達。學術化表達,即以概念、范疇、命題等學術話語科學表達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理論精髓。推進學理性闡釋和學術化表達,需要進行必要的話語轉換。一是善于將法治建設實踐中以講話、批示、談話、中央文件等為主要載體的工作語言進行法學理論話語轉換,提煉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要素。二是善于進行政治話語、法治話語與學術話語的互相轉換,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政治與學術相融通,具有強大解釋力、穿透力、說服力的話語體系,避免脫離實際的空泛化表達或偏離理論本質的標簽化敘述。通過學理性闡釋和學術化表達,進一步彰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性、真理性、開創(chuàng)性,展示習近平法治思想蘊含的實踐理性和科學方法。
要從專注于宏大敘事研究向具體領域研究延展。如同法治滲透在國家和社會的各個領域一樣,習近平法治思想涵蓋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數字中國建設和黨的建設各個領域,運用于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體現在政治與法治、民主與專政、權利與權力、自由與秩序、安全與發(fā)展、法治與德治、依法治國與依規(guī)治黨、改革與法治等重大關系中,這就需要我們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不斷深化具體領域的專題研究,從宏觀、中觀、微觀各個層面全方位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這種研究有助于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實踐中,同時也有助于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豐富和發(fā)展。
與時俱進、守正創(chuàng)新,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特色。當前,我們要更加重視發(fā)展型研究,為習近平法治思想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學術理論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加強理論思維”。(8)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6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指導思想和根本遵循,指引我國法治建設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面向未來,為了適應法治建設的理論需求,我們必須繼續(xù)與時俱進、守正創(chuàng)新,在對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學習闡釋的基礎上總結法治建設新經驗、新成就,從理論上作出新概括、新表述,提出具有時代性、標識性、引領性的新概念、新命題、新觀點。
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9)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7月1日),載《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又進一步指出:“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用以指導實踐。”(10)《繼續(xù)把黨史總結學習教育宣傳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載《人民日報》2022年1月12日。這些論述深刻說明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生生不息,奧秘就在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學習研究習近平法治思想,更加注重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同我國法治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相結合,遵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規(guī)律,系統(tǒng)總結中國法治建設的實踐經驗,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思想精華,充分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繼續(xù)解放思想、守正創(chuàng)新,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提煉更多具有時代性、原創(chuàng)性、標識性、融通性的新概念、新命題、新話語,建構中國自主的法學知識體系,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的法治話語體系,在更高起點上推進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時代化,不斷發(fā)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