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教學對象:八年級學生
指導教師:吳曉威(吉林省教育學院初中英語教研員)
本課例授課時長為45分鐘,教學內容為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話題聚焦“家庭生活”,主要談論家務瑣事、家庭互助、家庭生活及家務勞動,對學生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社會行為習慣及家庭關系的處理等都有正向、積極的輔助作用。教師按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五級標準中的“聽說讀寫”和“文化意識”的要求設計本堂課,并以“話題項目表”為依托,選擇Daily routines中的life at home話題,確定課型為閱讀課。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是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體裁多樣、語言知識豐富的特征,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部分。英語閱讀課是學生學習語法和鞏固知識的主要載體,也是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閱讀能力是學生英語學習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有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以及訓練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通過閱讀訓練能培養(yǎng)學生對語篇進行分析、綜合并從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也能培養(yǎng)其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目標之一。那么,教師怎樣才能上好閱讀課呢?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可分為三個步驟: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閱讀前活動為導入,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目的;閱讀中活動為處理課文形式,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閱讀后活動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
此閱讀文本為書信形式,兩位主人公針對青少年是否應幫助父母做家務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文本難度適中。本單元話題聚焦“家務勞動和家庭瑣事”,圍繞孩子是否應做家務展開,引出禮貌請求和得到允許的句式表達,突出要學習和掌握的句型。更重要的是,將討論升華到家庭親情關系的建立和孩子的成長教育上。本堂課是本單元Section B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聽說活動中,學生主要學習和應用本單元的重要單詞和短語,為本堂課的閱讀活動打下基礎。因此,教師將本堂課的主要教學目標確定為學會和應用跳讀的閱讀策略,尋找和總結文章主旨大意。同時,對于閱讀中發(fā)現的好詞佳句進行欣賞和仿句練習。
1.有利因素
進入八年級后,在英語學習方面,大部分學生態(tài)度積極,求知欲強,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目的,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較強。
2.不利因素
八年級學生的思維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型期,面對作業(yè)和升學的壓力,時常覺得心力交瘁,尤其是獨生子女,更不會與他人相處,缺乏感恩意識,甚至很多學生認為家務等事宜與自己無關。本堂課主要通過音樂、視頻和圖片等讓學生感受與理解父母的辛勞,并啟發(fā)他們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通過閱讀,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兩篇短文的主旨大意和作者的觀點。通過觀察發(fā)現,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缺乏自信,且基本功不夠扎實,特別是閱讀理解能力亟待提高。有鑒于此,本堂課閱讀技巧的展示應簡潔、直接,閱讀策略訓練應緊密、直接,答案的展示應準確、規(guī)范。同時,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講評和點撥應及時、有效且有針對性。
1.語言能力
100%的學生能夠看懂文本;95%以上的學生能夠理解文本中的生詞;80%的學生能夠理解文本中的不同觀點及結論:60%以上的學生能夠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2.文化意識
通過對文本的分析和理解,學生能夠認識到做家務不僅對自身的成長有極大的幫助,而且是作為家庭“小主人”必做的事情。
3.思維品質
100%的學生能夠體驗多維度思考的方式;80%以上的學生在啟發(fā)下能夠層層遞進地思考問題;60%以上的學生能夠基于經驗,結合觀點,辯證地看待問題。
4.學習能力
100%的學生能夠參與討論;90%以上的學生能夠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從文本中獲取信息;80%以上的學生能夠通過討論解決第三層次、第四層次的問題。
1.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短文了解不同的人對待家務的態(tài)度和觀點,明確自己的觀點,并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2)學會使用skimming等閱讀策略。
2.教學難點
(1)掌握閱讀策略,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2)運用所學詞匯、句法知識表達態(tài)度和觀點。
(3)合理使用網絡信息技術,改善學習狀態(tài)。
本堂課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3P教學法
3P教學法具體指Presentation(呈現)、Practice(練習)、Production(生成)。
2.交際法
通過運用閱讀策略(skimming),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使學生深層理解文章內容;通過探究討論,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明確不同的觀點及表達。
3.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本堂課貫穿不同的人對待做家務的不同觀點,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文章內容,提高表達觀點的能力,對做家務活形成正確的認識。
英語閱讀課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學生對教材文本的理解;二是學生對文本深層次的拓展閱讀。教師要結合閱讀內容,合理設置任務,融入一些需要學生經過認真思索或經他人點撥才能完成的活動,進行有效拓展,引導他們開展聽、說、讀、寫等語言活動,以加深他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全面提高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教師要照顧英語水平和理解能力較低的學生,課程設計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Step 1:Warm-up and lead in
Explain key words:
1.Greet the class
2.Share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of this class
Explain 5 key words through exercises and then have a conclusion.(provide,offer,keep,borrow,lend)
【設計說明】
首先,與學生分享本堂課的學習目標,讓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學生帶著目標學習,能提高學習效率。其次,讓學生通過練習發(fā)現與總結詞匯規(guī)則,為下一步學習作好鋪墊。
Step 2:Pre-reading
1.Quick minds—Lead students to have a quick review about the stories we have talked about in this unit.
2.Let students say these chore phrases with pictures.
3.Ask students about their feelings on doing chores at home.
4.Do you think children should help out with chores?What about parents’ideas?
【設計說明】
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以學生自身經歷為素材啟迪其思考問題。這樣,學生更愿意投入討論與思考,從而導入本單元的核心話題。
Step 3:While-reading
Activity 1:Skimming
Show the two passages.
1.Skim the passage and find which one agrees and which one disagrees.
2.Have a general comparison about the two passages in topic sentence,reasons and conclusion.
【設計說明】
首先,訓練學生的掃讀能力。通過閱讀文章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掌握文章大意。其次,通過比較兩個段落的主題句、原因及結論,讓學生對文章的結構有大體的了解。
Activity 2:Scanning for analyzing
1.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mind-map.
2.After finishing the two mind-maps,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mind-maps.
3.Do some exercises:
Why does Ms.Miller think there is no need for kids to do chores now?
Mr.Smith thinks these days children depend on_________________.
Ms.Miller thinks doing chores is not difficult.(T or F)
Mr.Smith’s neighbors’son looked after himself well during his first year in the college.(T or F)
【設計說明】
引領學生從內容到結構分析文章,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他們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
Activity 3:Stress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1.Practice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by making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or phrases.
2.Underline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passage and explain them.
【設計說明】
通過引領學生用文章中的核心單詞和短語編造句子,使其更深入地理解該詞匯在語境下的不同含義。
Step 4:After-reading
Activity 1:Jigsaw
Jigsaw-mind-map of the letters.
1.Divide the whole mind-map into 9 parts in a random arrangement.
2.Let students put the 9 parts in right order into a complete mind-map.
3.Retell the letters with the mind-map.
【設計說明】
通過拆解和重組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文章內容,加強他們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再次復述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鞏固和夯實。
Activity 2:Sublimation of the article
Sublimate the meaning of the article through the pictures and contents.
Is it just parents’job to do chores?
Everyone should do chores at home together.—HOME
Whether your parents ask you to do housework or not,that’s the way they show their love to you.
But I think we should help our parents with housework in free time because it’s not easy for them to raise us up.
【設計說明】
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思考核心問題,幫助他們實現并認識到幫助父母做家務的真正意義。
Activity 3:Happy exercises
Do some exercises about the key words or phrases.
1.I forgot my pen.Can I_____ yours?(borrow/lend/keep)
2.I_____ the book to him but he never returned it.
3.Can you ______me your new book?I won’t________it to others.
4.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supermarkets don’t________free plastic bags for shoppers.
A.take B.show
C.provide D.carry
5.Can you ________her your new book?She won’t________it to others.
A.lend;borrow B.borrow;lend
C.borrow;borrow D.lend;lend
6.The movie theater offers good service and comfortable seats ________us.
A.to B.with
C.for D.about
【設計說明】
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進行有效輸出。
Activity 4:Homework
梯度作業(yè),鞏固所學。
1.Have a debate in your group about whether the children should do chores at home.
2.Write a short paragraph to explain your opinion.
3.Finish quiz 4 and test 4.
【設計說明】
通過辯論的方式幫助學生對此話題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和體會,并使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生成匯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碰撞會激發(fā)出更多的靈感和想法。
本堂課為線上授課,通過釘釘視頻會議的方式進行講授與探討。由于是網絡授課,如何使學生不斷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強化所學內容,鏈接好課上、課下是一個關鍵問題。作者的情感或價值取向往往蘊藏在文本中。教師須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層層遞進,領悟作者想要傳遞的情感或倡導的價值取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恰當地利用文本所蘊含的思想和道理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
在本堂課上,教師引導學生運用skimming、scanning、referring的閱讀技能對文本從內容到結構進行理解和掌握,使他們不斷加深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學生的互動狀態(tài)要比預期好很多。網課的講授不在多而在于強化與鞏固,轉換不同的形式也是上好網課的一大因素。在講授重點單詞的用法時,因為學生在課前通過學案有了初步理解和認識,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引導他們通過習題發(fā)現規(guī)律,自主總結并歸納其用法。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比教師直接講授的效果好。課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該不該做家務”進行辯論,并要求他們以書面形式陳述觀點,說明論點、論據及結論。
第一,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真正給予他們思考與討論的時間和空間。
第二,較好地突出重點,在分析文章時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并結合課標要求,對文章進行深度解析。
第三,以鑒賞性閱讀為主,弱化語法的講解,通過圖文結合解疑釋難。
第四,在辯論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興趣,從而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并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首先,在問題的設置上要更加注重梯度,使所有學生都能受益。
其次,課后辯論操作起來有一定難度,因為教師不能深入學生小組聆聽他們的辯論,所以無法及時更正其表達中出現的錯誤。
最后,知識點較多,密度較大,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是很充足。
課后下發(fā)有關于辯論的支撐材料(辯論用語及關于Should kids do chores at home?這個論題的有關論據)。
雖然文本是表層信息、語言點和語法的載體,但僅僅專注語言點、語法和表層信息的英語閱讀教學會導致課堂教學“失真”。文本賦予語言學習以主題和情境,挖掘文本所蘊含的主題意義是英語閱讀教學回歸“本真”的重要途徑。事實證明,這種處理方式既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又能通過編故事的方式讓他們對文本信息進行二次梳理、整合。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文本所要表達的主題意義,學會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體諒父母的不易。這也體現了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
Eg:Everyone should show your own opinions while discussing.
Useful sentence:
I think kids should/shouldn’t...because...
I agree/disagree with you because...
Pros:
1.Doing chores helps to develop children’s independence.
2.Doing chores teaches children how to look after themselves.
3.Doing chores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idea of fairness.
4.Everyone should do their part in keeping the house clean and tidy.
Cons:
1.Kids already have enough stress from school.
2.Housework is a waste of their time.
3.They should spend time on schoolwork to get good grades.
4.They will have to do housework when they get older.There is no need for kids to do chores now.
5.It is the parents’job to provide a clean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for 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