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布克
放學了,趙小野拿著玩具棍棒在客廳里耍了一套自創(chuàng)的“金箍棍法”,美其名曰“養(yǎng)氣健身”,媽媽說:“瞧瞧你調皮的樣子!”
趙小野擺了個酷酷的造型說:“媽媽,孔子說‘君子不器?!?/p>
“嚯,你還知道‘君子不器。那你知道‘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嗎?”
“當然知道啦!這就是告訴我們,有理想的人不應把自己的思想、行為、氣度局限在有形的器物里,要不斷突破、提升自己?!?p>
三歲時,孔子的父親去世了,他的母親在他十多歲時也去世了??鬃与m家境貧寒,但少年時就立志向學,曾做過管糧倉、管放牧的小官,后來開始講學。那時,凡帶來拜師禮“束脩(xiū)”——十條肉干的,孔子都將其收為弟子。顏路、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都是孔子較早收的弟子,連魯國的大夫孟僖(xī)子和他的兒子孟懿子、南宮敬叔等都來向孔子學習。到30歲時,孔子的才學已聞名遐邇。
孔子生活的年代,國家動蕩、秩序混亂。魯定公時期,魯國政權掌握在卿大夫的手中,卿大夫又受制于家臣。孔子不滿這種國君不執(zhí)政,臣子執(zhí)掌國家命運的狀況。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年過50歲的孔子帶著自己的弟子顏回、子路、子貢、冉有等,離開魯國,開始了長達14年的周游列國旅程。
孔子想建設一個德治、仁愛、禮治的社會,可那時各個國家的君主都在想著如何擴張自己的地盤,對孔子的政治理念不感興趣。因此,孔子和弟子的“冒險之旅”遇到了很多困難,也曾遭遇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情況,那時候,他們帶的糧食吃完了,餓得無力趕路,幸好弟子子貢找來了楚國人幫忙,孔子師徒才免于一死。
公元前484年,孔子終于返回了魯國,除了繼續(xù)廣收弟子,他還不遺余力地整理古代典籍,完成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的編修,成了中國早期文化知識的集大成者。
當然,孔子之所以被我們后人所稱頌,其中重要的一點是他的教育理念與眾不同。有一次,弟子子路碰到一個落水的魯國人,他立即跳入水中將人救了出來,這個人為了感謝子路的救命之恩,送了他一頭牛,子路高高興興地收下了。很多人都認為子路救人是做了一件好事,但是不應該收取財物??鬃勇犝f后卻夸子路做得對,他說:“這下子魯國人一定會勇于救落水者了?!弊勇返淖龇梢怨膭罡嗟娜艘娏x勇為,有利于改善社會風氣。
孔子的教導告訴我們,凡事不可只看表面,還應該深入思考實際影響,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而我們如果遇到事情,應該運用辯證思維去思考。
孔子的弟子在他去世后繼續(xù)宣揚他的思想、踐行他的理念,使儒家學說漸漸傳播開來,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對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