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婷
說來好笑,初三跑步訓練時鼻腔里的那股血腥味似乎還能回憶起來,而今年已經(jīng)是我堅持跑步的第五個年頭了。
我在2016年與跑步結緣。在此之前,除了學校的常規(guī)跑操之外,我從不曾計劃性地跑過步。直到中考體考前3個月,體育老師開始進行突擊訓練時,我才發(fā)現(xiàn),跑步原來這么痛苦。400米的跑道,每一圈都有嚴格限時,超時5秒罰跑兩圈。剛開始,我由于體質虛弱加上疏于鍛煉,幾乎每一節(jié)體育課都要被罰跑,每次跑完后我都用僅存的一點力氣走到廁所干嘔。我暗暗發(fā)誓:“中考完再也不跑步了!”
體考那天下著小雨,我踏著濕漉漉的跑道,迎著裹挾著雨點的風,居然跑出了自己800米最好的成績——3分16秒。高一時,我沒有在體育課之外的任何時間踏入過操場。由于家庭遺傳原因,風濕痛時常伴隨著我,但初三那年我從未犯過病。高一時,風濕痛重新找上門來,在長沙的綿綿雨夜里與我糾纏,讓我一晚上睡不好覺,上課時也難忍疼痛,無精打采。除此之外,增重、痘痘、痛經(jīng)也都盯上了我。我決定改變這一切,冷靜下來分析原因后我發(fā)現(xiàn),這些癥狀曾在初三時全部消失過,而我初三時最不同的生活軌跡就是跑步。雖然跑步在當時的我看來真的很痛苦,但我還是咬咬牙在高二的一天傍晚踏入了操場。
出乎我意料的是,操場人很多。除了刻苦訓練的體育生之外,還有很多普通學生也在跑步或者散步,我很快就加入了他們的隊伍。由于初三訓練時,正常訓練量是5公里,所以我鼓勵自己每次跑5公里?,F(xiàn)在想來,對一個BMI(身體質量指數(shù))即將超出正常范圍、一年多沒跑過步、膝蓋還不咋地的人來說,這樣的訓練量似乎不太科學。第一個星期的5公里很痛苦,每次跑完的頭兩三天里,爬上5樓的教室于我而言都是艱巨的任務,好在當時的我已經(jīng)嘗到了跑步的甜頭,所以從沒想過放棄。
跑步訓練見效很快,短短半學期,我已不再需要與痛風、痛經(jīng)、痘痘同時周旋了,雖然它們還是會時不時輪流來打擾我一下,但起碼不會影響我正常的學習生活了。為了鞏固成果,我打算堅持到高三,為高三緊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不知道是決心太強,還是習慣使然,我真的堅持到了高三,幾乎天天3到5公里。上大學后,我了解了更多的跑步知識,知道了這樣的強度對膝蓋反而是有損害的,還好當時我的配速不太快,傷害不大。
高三的我原本打算只在周末跑步,但每天傍晚時都會有“去跑幾圈吧”的聲音縈繞在我耳邊。去就去吧,這么拖著也學不進去。于是我堅持去操場跑五六圈,不同的是我的配速明顯提高了。6點20分下課,7點晚自習,這么短時間原本就只夠吃個飯,而我要完成跑步、洗澡、吃飯這3件事,當然只能壓縮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了,跑得快才能跑更多。在這緊湊的時間安排里,我并沒有因為多跑了兩圈而遲到過。
充實的高三時光飛逝而過,轉眼來到大學校園。這里有更多的跑步愛好者,也沒有太繁忙的學業(yè)限制我的跑步時間。于是,我在繼續(xù)跑5公里的同時,做了很多跑步的攻略,了解了更加科學健康的跑步方法,一堅持又是近3年?,F(xiàn)在我已經(jīng)開始了第一份實習,每日朝九晚六奔波于朝陽與昌平之間,自然是沒有更多精力與時間去堅持每天跑5公里,但我仍然會堅持在學校上課的那兩天與周末時跑步,也會在下班后到學校操場走幾圈。在我關于未來生活的暢想里,跑步是不能缺失的一環(huán)。
有些朋友問我為什么這么多運動里如此青睞跑步,我仔細想想,或許是因為跑步不需要太多特殊技巧,也沒有嚴苛的場地要求和搭檔門檻吧。
從小到大,我都是家長眼里“別人家的乖孩子”,從不頂嘴也不反駁,只是遵從與執(zhí)行。17年來第一次“叛逆”,就是為了跑步。高三時,班主任看我常常氣喘吁吁踩著點來上晚自習,而其他同學都早早地坐在了教室里,所以多次明示或暗示我放棄跑步。我思慮再三,最終決定拒絕這個建議,并且向班主任說明了情況,承諾不會耽誤學習。為此,我更加認真地對待學習和考試。在高三最后一次的家長會上,據(jù)爸爸轉述,班主任將我為了每天能跑幾圈而更加努力學習的事講出來后,家長們齊聲鼓掌,這讓當時即將高考的我備受鼓舞。
今年是我堅持跑步的第五年,我相信跑步一定還會陪我很久很久,它已經(jīng)成為我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
責任編輯: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