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忠,陳月季,楊 娜,王巧巧,苗秀秀,冉 慧,唐 輝,李顯耀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8)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雞肉生產(chǎn)國,雞存欄量及雞肉產(chǎn)量居世界前列,雞肉生產(chǎn)與加工業(yè)發(fā)展速度迅猛[1]。隨著經(jīng)濟條件的改善,消費者對雞肉產(chǎn)品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不僅要求肉品安全、營養(yǎng),而且要有較好的口感和風味。生長速度的大幅度增加與肉品質下降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針對雞肉品質的研究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課題。
山東地方雞種資源及地方遺傳資源群體十分豐富,主要包含瑯琊雞、汶上蘆花雞、濟寧百日雞等。濟寧百日雞主要分布于濟寧市市中區(qū)[2];而汶上蘆花雞則主要分布于汶上縣及其相鄰的縣市。百日雞與蘆花雞均為肉蛋兼用型,因其耐粗飼、適應性與抗逆性強,遺傳性能穩(wěn)定等諸多優(yōu) 點而受到廣大養(yǎng)殖戶的青睞。
隨著生活水平與健康意識的日益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肉的品質,而肉品質由肌纖維特性決定,其特性也是優(yōu)質雞的育種工作中極其重要的因素之一[3]。肉質的評價包含3方面:(1)肌肉化學組成如蛋白質、脂肪、脂肪酸種類、水分等組成成分。(2)肌肉的理化特性如保水力、pH、嫩度、肉色、肉的風味、硬度等指標。(3)肌肉的組織學特性如肌纖維密度、肌節(jié)長度、肌纖維直徑等。在動物生長發(fā)育時,肌纖維受到年齡、品種、營養(yǎng)、環(huán)境、運動等的影響。不同營養(yǎng)水平的日糧對于家禽的肌纖維類型轉換和肌纖維直徑、密度等指標有較大影響,因而使不同家禽個體生長速度及肌肉組織結構存在差異[4]。目 前,對山東地方雞種肌纖維發(fā)育規(guī)律的研究較少,特別是對于地理位置接近的濟寧百日雞和汶上蘆花雞肌纖維發(fā)育的差異了解甚少。本試驗旨在通過比較濟寧百日雞和汶上蘆花雞兩個地方雞種不同發(fā)育時期肌肉纖維直徑、密度等指標,分析兩品種肌纖維發(fā)育的差異。
本試驗所用1日齡濟寧百日雞和汶上蘆花雞,分別來自山東百日雞家禽育種有限公司和山東金秋農(nóng)牧科技有限公司,每個品種35只,所有雞只飼養(yǎng)在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試驗牧場,飼養(yǎng)條件相同,自由采食與飲水。
分別在0周齡(1日齡)、1周齡、2周齡、3周齡、4周齡、8周齡,從每個品種中隨機選取體重相近的5只雞進行屠宰,左側胸肌、腿肌各取一塊長2 cm,寬1.5 cm左右的肌肉塊[5-6],保存在裝有福爾馬林溶液的離心管中。剝離右側胸肌、腿肌,在左側胸肌和腿肌對稱位置分別取一塊肌肉,保存在裝有30 % 硝酸的離心管中。
1.2.1 石蠟切片制作將肌肉組織樣本進行固定、脫水、浸蠟、包埋、切片、展片、撈片、烤片、脫蠟、染色、脫水透明、封片等一系列步驟后,用Leica RM2235石蠟切片機(德國徠卡儀器公司)制作石蠟切片。
1.2.2 顯微鏡觀察和數(shù)據(jù)收集選取切片的最佳部位,用正置生物顯微鏡(NIKON 55I)進行觀察。采用Image pro plus軟件和Image J對圖像進行處理。測定肌纖維直徑、肌纖維密度、肌內(nèi)膜厚度、肌束膜厚度指標。
肌纖維直徑測定方法:在圖片中連續(xù)測量相鄰的肌纖維,在5張圖片中測量肌纖維不少于40根,測定后計算平均值,代表一個個體的纖維直徑。
肌纖維密度的測定方法:選取5個視野,用圖像分析軟件測量每個視野的面積(S),測定其中的纖維根數(shù)(N),5個視野的平均數(shù)計為纖維密度(d)。
肌內(nèi)膜與肌束膜厚度的測定方法:測定相鄰纖維與肌束的距離作為肌內(nèi)膜與肌束膜的厚度,每個個體5個視野中測定,每個視野大于6個觀測點,取平均值作為個體肌內(nèi)膜與肌束膜的厚度。
1.2.3 數(shù)據(jù)處理利用SAS 9.1分析軟件,采用GLM過程對肌纖維直徑等4個指標進行分析,P< 0.01為差異極顯著,P<0.05為差異顯著。
圖2 0~8周齡兩個品種腿肌肌纖維直徑
兩個品種6個時間點胸腿肌肌纖維直徑如圖1、2所示。在8周齡時,蘆花雞胸肌肌纖維直徑顯著低于百日雞(P< 0.05);1日齡和4周齡,蘆花雞腿肌肌纖維直徑顯著低于百日雞(P< 0.05),2周齡百日雞腿肌肌纖維直徑顯著低于蘆花雞(P< 0.05)。兩品種種內(nèi)進行比較,胸肌肌纖維直徑均有隨周齡增加而增加的趨勢,從1日齡的 3.238 μm、3.215 μm增加到8周齡的29.159 μm、25.14 μm,除百日雞2周齡和3周齡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周齡間均差異極顯著(P< 0.01);腿肌肌纖維直徑從1日齡6.921 μm、6.415 μm 增加到 8 周齡的 25.400 μm、24.49 μm,除百日雞1日齡和1周齡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周齡間均差異極顯著(P< 0.01)。
圖1 0~8周齡兩個品種胸肌肌纖維直徑
兩個品種骨骼肌肌纖維密度結果如圖3、4所示。在1~3周齡4個時間點百日雞胸肌肌纖維密度均高于蘆花雞,且1、3周齡差異顯著(P< 0.05);在整個試驗時期兩品種胸、腿肌肌纖維密度有較大幅度變化;兩個品種胸腿肌肌纖維密度在8周齡將至最低,百日雞胸腿肌肌纖維密度為794.59根/mm2、755.64根/mm2,蘆花雞為901.74根/mm2、851.68根/mm2,兩個品種胸肌肌纖維密度均大于腿肌肌纖維密度。同一品種內(nèi)進行比較,百日雞和蘆花雞胸肌肌纖維密度從1日齡的9 485.875根/mm2、9 286.478根/mm2減少到8周齡的755.64根/mm2、901.74根/mm2,除蘆花雞4、8周齡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周齡間均差異極顯著(P<0.01);腿肌肌纖維密度從1日齡9 668.536根/mm2、9 809.311根/mm2減少到8周齡的755.64根/mm2、851.68根/mm2,除蘆花雞4周齡和8周齡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周齡間均差異極顯著(P< 0.01)。
圖3 0~8周齡時兩個品種胸肌肌纖維密度
圖4 0~8周齡兩個品種腿肌肌纖維密度
圖5、6為兩品種肌內(nèi)膜厚度分析結果。3~4周齡時,百日雞和蘆花雞胸肌肌內(nèi)膜厚度增加速度均較快,蘆花雞胸肌肌內(nèi)膜厚度顯著高于百日雞(P< 0.05);3、4周齡時,百日雞胸腿肌肌內(nèi)膜厚度均差異小于蘆花雞(P< 0.05)。同一品種之間進行比較,百日雞胸肌肌內(nèi)膜厚度從1日齡的1.111 μm增加到8周齡的6.936 μm,蘆花雞則從1.256 μm增加到7.738 μm,除百日雞4周齡和8周齡差異不顯著、蘆花雞3周齡和4周齡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周齡間均差異極顯著(P< 0.01);百日雞腿肌肌內(nèi)膜厚度從1日齡的1.21 μm增加到8周齡的10.614 μm,蘆花雞則從1.005 μm增加到10.469 μm;百日雞腿肌肌內(nèi)膜厚度8周齡>4周齡>2周齡和3周齡>1日齡和1周齡(P< 0.01),蘆花雞腿肌肌內(nèi)膜厚度在各周齡間均有極顯著差異(P< 0.01)。
圖5 0~8周齡兩個品種胸肌肌內(nèi)膜厚度
圖6 0~8周齡兩個品種腿肌肌內(nèi)膜厚度
1~2周齡時,兩個品種胸肌肌束膜厚度無顯著差異,3周齡時,蘆花雞顯著低于百日雞(P< 0.05);整個試驗期間,兩品種腿肌肌束膜厚度差異不顯著,且兩個品種的腿肌肌束膜厚度隨日齡增加而增加,增長趨勢較平緩;同一品種內(nèi),隨著周齡的增加,百日雞和蘆花雞胸肌肌束膜厚度從1日齡的16.698 μm、15.116 μm增加到8周齡的43.218 μm、39.157 μm,百日雞4周齡和8周齡>3周齡>2周齡和1周齡>1日齡(P< 0.01),蘆花雞胸肌肌束膜厚度1日齡顯著低于其它時間點,8周齡顯著高于其它時間點(P< 0.01);百日雞腿肌肌束膜厚度從1日齡的17.683 μm增加到8周齡39.707 μm,蘆花雞則從17.156 μm增加到的44.071 μm,除百日雞1日齡差異極顯著外(P< 0.01),其余周齡間均差異不顯著(圖7、8)。
圖7 0~8周齡兩個品種胸肌肌束膜厚度
圖8 0~8周齡兩個品種腿肌肌束膜厚度
本研究分析了濟寧百日雞與汶上蘆花雞0~8周齡肌纖維發(fā)育特點,闡明了地理位置相近的兩雞品種肌纖維發(fā)育的異同。骨骼肌較機體其他部位來說成熟較早,8周齡蛋雞骨骼肌可發(fā)育至成年的四分之三且是發(fā)育最快的時期,10周齡時可達到80 % 以上,生長至20周齡骨骼肌發(fā)育基本完成[7]。李世杰[8]等人表明,胸腿肌在1~8周齡分化生長率較高且生長速度比整體快;胸肌生長速度由強到弱的拐點在4、5周齡,腿肌在5周齡時期。本研究中對兩個雞種早期的胸肌和腿肌肌纖維組織學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百日雞與蘆花雞胸腿肌的肌纖維直徑、肌束膜、肌內(nèi)膜厚度在出殼后均呈增加趨勢,且胸腿肌肌纖維直徑,腿肌肌內(nèi)膜厚度在4~8周齡增加速度較快,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
骨骼肌肌纖維直徑和密度等與產(chǎn)肉量及肉品質有密切的聯(lián)系,是反應肌肉嫩度、評定肉質好壞的重要指標[9]。朱淑斌[10]對姜曲海豬骨骼肌的研究發(fā)現(xiàn),肌纖維直徑和面積與肌肉剪切力的相關系數(shù)最大(P< 0.05),肌纖維直徑隨著數(shù)值的增加剪切力增加,而肌肉嫩度降低;肌纖維密度隨著數(shù)值的增加剪切力下降,嫩度增高。肌纖維直徑與肌內(nèi)脂肪和大理石紋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P< 0.05)[11],即肌纖維直徑數(shù)據(jù)越小則密度與肌內(nèi)脂肪含量越高,肉質越嫩;反之則肉品質越差[12]。本試驗中隨著日齡的增長,肌纖維直徑逐漸變大,肌纖維密度逐漸變小,這是因為肌纖維的總數(shù)是不變的,肌肉的發(fā)育只是表現(xiàn)為肌纖維的增粗和延長。在4、8周齡兩個時間點時,百日雞的胸腿肌肌纖維直徑均大于蘆花雞,差異顯著(P< 0.05),而肌纖維密度差異不顯著,表明在4周齡和8周齡時,蘆花雞肌纖維剪切力較百日雞小,肌內(nèi)脂肪含量較百日雞高,由此可知,蘆花雞嫩度優(yōu)于百日雞。
在雞的骨骼肌中,肌肉的結締組織主要由肌束膜、肌內(nèi)膜等構成,其中肌束膜占總量的90 %[13]。肌內(nèi)脂肪是指沉積在肌肉塊之內(nèi)的脂肪,分布在肌外膜、肌束膜以及肌內(nèi)膜上[14],可以增強肉的風味、嫩度以及多汁性[15]。有研究報道,肌束膜和肌內(nèi)膜的厚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間脂肪的含量。肌肉中脂肪含量與肌肉的剪切力值呈負相關[16],說明肌內(nèi)膜、肌束膜越厚,肌內(nèi)脂肪含量越高,肌肉剪切力值越小,肌肉的嫩度越高。本研究3、4周齡兩個時間點蘆花雞胸腿肌肌內(nèi)膜厚度大于百日雞,差異顯著(P< 0.05),1~8周齡時,蘆花雞腿肌肌束膜厚度大于百日雞,由此可推測出蘆花雞肌內(nèi)脂肪含量高于百日雞,且肌肉剪切力較百日雞小,由此可知,蘆花雞肌肉的嫩度優(yōu)于百日雞。
不同品種的肌纖維發(fā)育特點有著明顯差異,這種差異具有周齡依賴性,4~8周齡是肌纖維迅速生長發(fā)育階段,1~8周齡蘆花雞肌肉的嫩度優(yōu)于百日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