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燁群 胡寧寧 戴春美#
1 桐廬縣中醫(yī)院 浙江 桐廬 311500
2 浙江省立同德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以疼痛、肢體麻木、下肢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xiàn),對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氣血瘀滯而導致脈絡受阻,引起肢體疼痛,活動受限者可歸為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上最為常見。本觀察采用中藥熏洗聯(lián)合循經刮痧法治療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50例,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在浙江省立同德醫(yī)院骨傷科和桐廬縣中醫(yī)院骨傷科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1]患者100例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30~55歲,平均48.97±3.77歲;疼痛1~5分,平均2.56±0.58分。觀察組中,男18例,女32例;年齡25~52歲,平均46.67±5.31歲;疼痛1~6分,平均2.64±0.80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對照組采用醫(yī)院自制草藥方(海桐皮、花椒、蘇木、五加皮、地楓皮、艾葉、桂枝、徐長卿、甘松、劉寄奴、山奈、木香、白芷、伸筋草各15g,肉桂、紅花各10g,丁香5g,透骨草30g)進行患部熏洗,每次熏洗30min。觀察組在中藥熏洗結束后增加循經走穴刮痧。刮痧方法:先刮拭后正中線的督脈大椎穴至腰俞穴;后刮拭足太陽膀胱經腰部之腎俞至關元俞,重點刮拭腎俞、大腸俞、關元俞;下肢承扶至承山,重點刮拭承扶、殷門、委中、承山;最后刮拭足少陽膽經下肢的環(huán)跳至陽陵泉,重點刮拭環(huán)跳、風市、陽陵泉。刮痧板按壓的力度為4~5kg,刮拭速度≥30次/min,每條經絡刮拭20~30次,刮痧板移動范圍大于5cm,重點穴位刮拭時間0.5~1min。兩組均為每5天進行1次治療,3次為1個療程。
3.1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復原工作,腰椎日本骨科協(xié)會評估治療分數(shù)(JOA)改善率≥95%;顯效: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明顯,生活可自理,JOA改善率70%~95%;有效:腰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稍有,生活基本自理,JOA改善率30%~70%;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JOA改善率<30%。
3.2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JOA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JOA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JOA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后24.60±2.20*#21.62±3.30*例數(shù)50 50治療前11.26±3.32 10.76±2.23
3.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歸屬于中醫(yī)學“腰痛”“痹證”的范疇,中醫(yī)學認為腰痛與正氣不足、肝腎虧虛有關,與風、寒、濕邪損傷人體陽氣,導致氣血凝滯關系密切。刮痧通過在體表進行刮拭,將經絡中瘀滯的毒素以痧的形式排出體外,以行氣活血、通經活絡,達到通則不痛的治療效果。筆者采用先熏洗,使肌肉松弛,再行刮痧治療,能有效降低刮痧帶來的疼痛感。熏洗后皮膚腠理處于開放狀態(tài),刮拭產生的通絡效果會更加顯著。綜上所述,先中藥熏洗再循經刮痧,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的中藥熏洗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進一步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