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
村民說,如果一只鳥兒愿意把巢建在自家樹上或者屋里,那是家人的福氣。就是這樣口口相傳的樸素觀點,讓一代代村人,種樹庇蔭,與鳥為善。
燕子飛來的時候,鄉(xiāng)村就進入了三月,或許是在某場細雨后,你一抬眼就發(fā)現(xiàn)眼前有一團黑色的剪影,伴隨著“唧唧”的幾聲鳴叫,迅速地掠過。而此刻,柳枝已抽出了綠芽,風也柔和了許多。它們靈動、輕盈、俏美的身影,給鄉(xiāng)村這幅靜美的水墨畫卷帶來了生機。我們無法說得清,整個冬天燕子去了哪里,但它們跋山涉水的歸來,依舊識得舊時的窩巢,總令人生出幾分敬畏。在鄉(xiāng)村,燕子是眾所周知的益鳥,它們以蚊、蠅等昆蟲為食,它們巢于檐下,房頂?shù)忍?,秋去春來的燕子被視作吉祥物。只要有燕子在屋?nèi)筑巢的人家,不管何時出門,總會把門留條縫兒,以方便燕子飛進飛出。
鄉(xiāng)下有句俗語叫“宅子現(xiàn)四喜,家中出能人”。四喜指的是,枯木發(fā)芽,鐵樹開花,堂前飛燕,蜘蛛吊絲;而堂前飛燕被村人看作四喜中最大的喜事。為此,凡是有燕子筑巢的人家,即便外出也會把家門留條縫兒,以便燕子進出。詩人筆下的燕子頗多溢美之詞。宋詩人葛天明《迎燕》寫到:“咫尺春三月,尋常百姓家。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痹娙斯P下的燕子不嫌貧愛富、趨炎附勢,主人也“不下舊簾遮”,熱情地迎接燕子的歸來,和劉禹錫筆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頗有異曲同工之效。
這些腹部白色羽翅輝藍色的燕子,因為在村民屋檐下筑巢,所以也叫家燕。春天,鄉(xiāng)下村民的屋檐下確實有燕子成雙成對地銜泥筑巢,咿咿呀呀,你儂我儂,給人親切自然之感。可燕子嬌貴,也有“不進寒苦門”的說法。至少在我的記憶中,兒時因為家中窮困,我家的茅屋土房里,從未有燕子光顧。而鄰家的青磚瓦房的屋檐下,每年都有燕子出入。這對于家人來說,是件難堪的事。
杜甫在《絕句漫興·其三》寫道:“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銜泥點污琴書內(nèi),更接飛蟲打著人?!?江燕明知主人的茅齋低小,卻頻頻進擾,連主人也難以容身。而且它們銜來的泥污、飛蟲,時常落在主人身上。杜甫發(fā)出燕子好像也欺負人的感慨,頗耐人尋味。不過燕子在屋內(nèi)筑巢,弄臟墻壁,糞便落到屋內(nèi)或者人身上確實是常有的事。為此,村民會在燕子巢下,掛上一個簡易的擋板遮,可效果并不太好。令人奇怪的是,如果一只雛燕從窩巢內(nèi)掉落到地面,即便主人將它再次送到窩巢,它的父母也不會接納它,依舊會把它清出窩巢。這只雛燕是因為爭食遭到懲罰,或者因為弱小被擠落而自然淘汰,還是它沾上了人的氣味所致?這就不得而知了。
在我居住的這座城里,還有一種燕子叫雨燕。春日里很少見到它們,夏日鬧市中,尤其在雨前或黃昏時刻,時常可見它們成群結(jié)隊漫天飛舞的身影,它們離人很遠,很難看清它們的模樣。它們一生總在飛行,速度極快,大約是世上飛行最快的鳥兒,只有在繁殖季,才會短暫躲進鬧市木質(zhì)閣樓的暗縫中繁養(yǎng)后代。據(jù)說,執(zhí)行夜間飛行任務(wù)的飛行員,曾發(fā)現(xiàn)雨燕在高空邊睡覺邊飛行。我對這些鳥兒充滿了好奇與敬畏,總感覺它們天生帶著一種神秘而來,它們從不會辜負翅膀的使命。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在我看來,家燕是天生具有小市民氣質(zhì)的禽鳥,它們沒有麻雀近人,沒有鴿子清明,也沒有烏鴉率直。它們軟語呢噥、鶯鶯燕燕,借人檐下卻不易讓人接近。它們更像是生動的一個點綴,不管是在偏遠的鄉(xiāng)村還是在水墨畫卷中。
麻雀
那日下樓,被一陣急迫扇動翅膀和撲通的撞擊聲音嚇了一跳。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只誤飛入樓道的麻雀,急著出去,把白白的玻璃當作了出口,結(jié)果重重地撞擊了一下,旋即又慌亂地飛入樓道,四處飛躥。因為十分了解麻雀的脾性,我急忙打開窗戶下了樓,希望這只麻雀可以幸運地飛出去。
童年在鄉(xiāng)村度過。麻雀,鳥類的平民,鄉(xiāng)村的鄰居,我喜歡它們落葉色的玲瓏身體和機靈勁兒。鄉(xiāng)村有了它們而充滿生機,童年有了它們而變得生趣。童年的鄉(xiāng)村是清瘦的。稀落的村莊,高低起伏著同樣稀疏的草房,多的是高大的樹木與一簇簇狗尾草,有些長在草屋頂上,但同樣活得生機勃勃,讓人心生妒忌。大多的日子,農(nóng)人們荷鋤、擔水、施肥,忙于生存。他們把孩子像動物一樣放養(yǎng),任由著孩子跌、摸、滾、爬。孩子們自會尋找樂趣,于是和麻雀成了朋友。
那時,地里的收成不是很好。往往一年,一家人也就收獲幾百斤麥子。在農(nóng)人的眼里,那些黃黃的麥粒,顯得尤為珍貴。每次,母親把麥粒用水淘洗,待干后去磨面。淘洗后晾曬的這段時間,我便會被母親派去看著麥粒,不被那些唧唧喳喳、時時覬覦麥粒的麻雀吃了去。那時,我便是麥粒的忠實守護者,麻雀則成了我眼中最大的“敵人”。最終的勝利者屬于我,那些麻雀們畢竟膽小,一哄也就散去了,但這些偷食者們也有得逞的時候,偶爾得到幾粒麥粒,也會興奮地在樹頭上歡唱。
在農(nóng)村,麻雀有很好的住處。草房的屋檐縫里是它們做巢的最佳地方。春天的時候,它們銜草安家,與人為伴。農(nóng)人們?nèi)兆雍芮遑?,面對這有些吵鬧的鄰居,也不會有意地去侵犯它們。麻雀也怡然自得和農(nóng)人們一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日天剛亮,它們便開始了一天的歡歌,太陽落山時就會擠在樹頭相擁而眠。只是頑皮的孩子們,時常會踏著高凳,把手伸到草屋檐下,去掏它們的巢,有時會掏出幾枚麻雀蛋,有時會掏出些小麻雀。只是這些小家伙們很難養(yǎng)活,它們的“氣性”很大,往往養(yǎng)不了幾天,它們便絕食死去,更別說成年麻雀了。
我一直無法說清,麻雀,這鄉(xiāng)村忠實的陪護者,這些在我上小學、初中時,還一直在我上學路上唱著歡歌的精靈們,是何時悄然淡出我們視野的。清晰地記得,在我上大學一年級后的暑假,由城市回家鄉(xiāng)時,我第一次有了警覺,鄉(xiāng)村的路寬了、直了、硬了,草屋,狗尾草不見了蹤影,樹木也少了,也沒有了它們成群飛來飛去的身影。即便有幾只聚在一起,也變得膽怯,和留守在鄉(xiāng)村的老人孩子一樣成了鄉(xiāng)村寂寞的背景。
麻雀紛飛的日子,越來越遠了。在城市,我所遇到的麻雀,都是警覺的,不與人親近。它們瘦弱而缺乏靈性。一年四季它們在城市高樓的夾縫與草木間穿行,它們將巣安放在石縫甚至高樓外壁掛空調(diào)里,僅為了生存就耗去了它們?nèi)康木Α?/p>
麻雀,這鄉(xiāng)村樸實的平民歌者,它們低微地蜷縮在城市的角落。在城市,我還真說不清,有哪種鳥兒愿意為一條喧鬧的街道歌唱。
黃鸝
黃鸝鳥是真正的歌者,它們具備歌者所需的特質(zhì),除了具有美麗的外形外,它們音色完美、歌聲婉轉(zhuǎn),且懂得知止。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是我最愛的詩句之一。我覺得,它傳神地寫出了鄉(xiāng)村水墨畫般動與靜和諧之美。黃鸝鳥屬中型雀類,體型比麻雀大出很多,麻雀是留鳥,黃鸝只有在春夏之交時,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身上長著橙黃色的羽毛,翅膀上的長羽是青褐色的,眼角和頭部也有一圈黑色短羽,很漂亮。它們鳴聲響亮悅耳,很是招人喜歡。尤其對于夏日趕路走累在樹下休息的人們,聽到黃鸝的鳴叫,那真不啻于一盞涼茶,令人平心靜氣。但黃鸝是一種警惕性很高的鳥兒,它們棲息在樹上,以昆蟲、漿果為食,幾乎不停留在地面。當你循聲去找尋它們時,它們要么閉口躲藏起來,要么迅疾地飛走。
美麗的黃鸝鳥和它醉耳的聲音,時常成為詩人筆下歌詠的物象。諸如,“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薄傲暨B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薄皫滋幵琥L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新泥”等,鶯歌燕舞,花香鳥語,萬紫千紅的自然風物場景總是令人愉悅的。但黃鸝鳥的啼叫聲也會惹人心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黃鸝鳥清脆動聽的歌聲,對于一個思婦來說,是鬧心的。它越是歡鳴,越讓人內(nèi)心不得安寧。不得不說,這世間的褒與貶,有時很難分辯。
黃鸝的筑巢技術(shù)十分高超,它們的巢是吊籃狀的懸巢。它們膽子很小,它們不會選擇顯眼的高枝來筑巢。奶奶在我小時候,時常告訴我,不可以掏鳥巢,尤其是黃鸝鳥的。奶奶說,鳥天生就會除蟲護林。鄉(xiāng)村不能沒有鳥,沒有鳥的鄉(xiāng)村是死寂無趣的。有的鳥,比如杜鵑鳥自己不筑巢,把鳥蛋下在其他鳥的窩里,讓鳥媽媽代養(yǎng)。有些鳥是雄鳥筑好巢,吸引雌鳥前來交配、產(chǎn)卵。而黃鸝鳥是雌雄鳥一同筑巢,邊筑巢邊戀愛。有些鳥類在小鳥剛學會生存技能的時候,就會棄之不顧,過自己的逍遙日子去了。而黃鸝鳥不會這么無情,它們和人類一樣會時刻惦念著孩子。即使孩子已經(jīng)能夠獨自生活了,它們依然會繼續(xù)照料。這樣就能夠大大提高幼鳥的成活率,讓幼鳥能夠更加安全地成長。
有趣的是,黃鸝鳥有著很好的記憶力,它們會把曾經(jīng)傷害過它們的人牢牢記住,并予以報復。村子里曾發(fā)生這樣一件事,一個張姓村民,經(jīng)常會受到黃鸝鳥的突然襲擊,而和他同行的妻子卻絲毫沒事。原來,幾年前,張姓男子曾爬樹掏了黃鸝鳥的孩子,當時黃鸝鳥夫婦,只能驚慌地在四周哀鳴。從此以后,黃鸝鳥產(chǎn)生了報復的心理。
村里的老人說,很少有鳥兒會主動攻擊人。平常它們和人類和諧相處,但它們知好惡,愛憎分明。有的鳥兒對于傷害過它們的人,除了會襲擊人還會往人的身上撒鳥糞?!对娊?jīng)》寫道: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看來,哪怕面對一只鳥,人也要時常反省自己的行為,與鳥為善,不為惡行,才能積累福德。
喜鵲
喜鵲是天生的喧鬧者。
冬日蕭冷。大多與人為鄰的鳥兒都隱匿了身影。草灰的麻雀三五成群在小區(qū)低矮細密的花木枝丫與厚厚的落葉間尋覓食物。若不是偶爾發(fā)出窸窸窣窣的聲響,你很難發(fā)現(xiàn)它們。喜鵲卻高調(diào)得多,它們撲騰肥碩的身體,油光锃亮的毛羽,時而立在光禿的枝頭,時而在樓頂喳喳大聲地鳴叫。即便是在微曦的清晨,它們也會在樓前屋后“喳喳”的追逐嬉鬧,絲毫不在意與之為鄰、善待它們的人是否被吵醒?!昂_厱形镊[便,戶外詩來喜鵲鳴?!薄靶彰讶腼w龍榜,書信新傳喜鵲知?!钡靡嬗谟袀€好聽而吉祥的好名字,在它們飛過頭頂,它們響亮的叫聲并不招惹人煩。人們往往會不由地搜尋它們的身影,內(nèi)心暗暗自喜,今天我是不是好事將近了?
喜鵲聰明。它們最為聰明之處在于,它們與人為鄰卻并不與人靠得太近。
烏鴉喝水我未曾親見,喜鵲喝水我是親眼目睹過的。有人將大半瓶礦泉水放在馬路邊離鵲巢不遠的樹下,一只喜鵲飛來,它先是警惕地繞著瓶子觀望,不一會兒便蹦蹦跳跳地跑到綠化帶樹坑出口叼顆石子,投入瓶子內(nèi)。如此往復幾次,喜鵲順利地喝到了水。在它滿足地拍著翅膀飛離時還留下喳的一兩聲愉悅的叫聲。其實,鳥巢離湖水并不遠,隔條馬路就是,扇動翅膀不出半分鐘,這只喜鵲就可以輕而易舉喝到水,可它偏要費了氣力,銜來石子對著瓶口飲水,實在匪夷所思。
喜鵲將巢建在荒無人煙的野外高樹上,也建在離人很近的小區(qū)高樹,也或高大的鐵塔上?!谤o登高枝”寄托著美好的寓意,也是樸素的常識。從前鄉(xiāng)村樹木繁多,并不缺少高大的樹木供喜鵲筑巢。但時過境遷,不知何時鄉(xiāng)下粗壯的樹木屈指可數(shù)了,鳥雀也漸少了起來。喜鵲將巢安在低弱的樹上,老人們見了總不免嘆息一番,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鄉(xiāng)野嘉木漸少,就連鳥雀也免不了將就。老人眼里,鳥雀像一面鏡子,它們的一舉一動折射的是大地真實的影像。
我見過有人將鸚鵡、八哥、金絲雀等當作寵物來養(yǎng),卻鮮見有人養(yǎng)喜鵲。喜鵲與人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小區(qū)樹木間有不少鵲巢,冬日,可供喜鵲食用的食物變少。小區(qū)內(nèi)一塊碩大的石頭臺面上,經(jīng)常有些居民將半塊面包、剩米飯等投擲在上面。放置不久,就會陸續(xù)飛來幾只喜鵲啄食??杀M管如此,想靠近它們并不容易。往往離它們尚有段距離,便警覺地跳躍,拍打翅膀,飛到枝頭或房頂上。
小區(qū)里的鵲巢,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初春,樹木枝條尚禿,一只勤快的喜鵲忙著給老巢添磚加瓦。任是誰也無法知曉個中原因,這只喜鵲為何會喜歡上了一支尚有火星的煙頭,并將它叼到巢內(nèi)。巢最終轟轟烈烈燃燒了起來,所幸空巢里并沒有雛鳥。鳥巢在燃燒近一半時,火熄滅了。支撐起鵲巢的枝丫被燒成黑乎乎的一片,那只喜鵲不見了蹤影。沒人知道,在以后的歲月,它是否會想起這個與它而言有些悲劇的春天!
喜鵲的領(lǐng)地意識極強且爭強好勝。在野地,我曾見到在一處鵲巢附近,一只兇猛的紅隼費了一番氣力,抓住了一只倒霉的麻雀,停留在樹枝上稍作喘息。這時一對喜鵲夫婦飛了過來,它們十分默契地用鋒利的尖爪從紅隼的頭部和尾部發(fā)起進攻,紅隼雖然兇猛,依然不敵喜鵲,最終拋下了口中的麻雀落荒而逃。喜鵲夫婦搶得了麻雀,一只叼著飛向窩巢,另一只則愉快地“喳喳-喳”的鳴叫,似乎在向他鳥宣告,誰才是這里領(lǐng)地的主人。
喜鵲也捕食麻雀、雞仔等禽類。在我七歲時一個春日午后,母親叮囑我看管好一窩雞仔,不要被野貓、野狗叼走。我搬了個凳子,拿了根竹竿坐在屋前,看著母雞歡快地帶著雞仔們四處啄食,其樂融融。春日的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不一會兒我就放松了警惕。僅僅是一瞬間的工夫,不知從哪里飛來一只喜鵲,它迅速地落到一只毛茸茸的雞仔跟前,用它的利嘴用力啄了那只雞仔頭部幾下,隨后抓起雞仔便飛了起來。待我反應過來,那只喜鵲已經(jīng)飛遠,空留下懊惱的我。后來在我翻看有關(guān)鳥類的雜志得知,雄喜鵲在追求配偶時,時常會捕捉麻雀、雞仔,或叼啄漂亮的花朵向雌喜鵲獻殷勤。這確實是件有趣的事。
去年一個夏日午后,我在小區(qū)樹下納涼。聽見一只喜鵲,一直“喳喳、喳喳”不安地叫喚。樹下,一只狗兒在樹四周搜尋著什么。忽地,那只喜鵲從樹上俯沖下來,對著狗兒的頭部一陣亂啄。見狗兒依舊沒有離開的意思,那只喜鵲索性落到地面,一直跟隨著它“喳喳”地警告,還不時用它尖尖的喙繼續(xù)驅(qū)趕狗兒。
我很是好奇,抬眼望去,見在結(jié)有鵲巢的樹上,幾只小喜鵲撲棱翅膀不穩(wěn)地飛躍。我內(nèi)心滿是欽佩。原來,喜鵲還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烏鴉
在城里,我從沒有見過烏鴉的身影。
至少,在我居住的這座城市,二十年來我未見過它們。離我見他們最近的一次,是三年前的春天,在賀蘭山小口子。它們碩大烏黑的身影和呱呱的叫聲,在明媚的春日陽光下,在突兀的群山間,顯得尤其奇詭但合理。
因為,它們雖然不招人喜歡,但這世間總有一個地方屬于它們。
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烏鴉是種不吉利的鳥,老人認為它通常代表著死亡。五歲時,我認識了一只烏鴉,那是在奶奶墳地邊的一棵大樹上,太陽已經(jīng)落下去了,田野染上了一層蒼茫的暮色,父親跪在墳前。我眼前狂舞著燃燒后的冥幣,像一群黑色而悲涼的蝴蝶。那只長滿黑羽毛的大鳥站在樹枝上,沖我轉(zhuǎn)動著圓溜溜的大眼珠,我被嚇哭了,它卻異常神氣地抖動豐滿的雙翅呱呱大叫著振翅而去。自那刻起,我知道它叫烏鴉。
上了小學,我見到一只聰明的烏鴉,在寓言《烏鴉喝水》里,那只烏鴉利用小石子,如愿以償?shù)睾鹊搅嗽竞炔坏降乃?。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篇稱贊烏鴉的文章。自此以后,烏鴉總出現(xiàn)在凄慘恐怖的氛圍中,比如“枯藤老樹昏鴉”、比如魯迅先生的《墳》、比如某些關(guān)于這戰(zhàn)爭的影片……
入冬,落了雪。老家只剩下三種留鳥。離人最近的是麻雀,不疾不徐地蹦跳覓食,它們的家在人的屋檐下。村莊外的楊樹林子里,住著喜鵲也住著烏鴉,它們和人保持著距離,黑黑的巢擎在樹枝上。而今,在我寫著喜鵲與麻雀的文字時,我總不自覺地會想到烏鴉。只是,在我生活的這個城市,烏鴉是不會來的。倒是人們喜歡的鴿子在樓層之上成群結(jié)隊的飛翔。小區(qū)對面的樓頂,就住著一群鴿子。它們每天清晨都會呼啦啦地拍動翅膀一起飛起,盤旋,然后飛遠,傍晚又飛回來。一年四季,從不爽約。我和門房那個看門的老頭,爭論過很多次。后來我承認,他說得對:鴿群看著還是那一群,但它們一定已經(jīng)并繼續(xù)經(jīng)歷著輪回。
說起烏鴉,人們總有貶損。什么烏合之眾了,烏鴉落在黑豬上,還有烏鴉嘴等等。一種普通的鳥兒,被人加以不祥的寓意,和喜鵲相比烏鴉背的黑鍋著實不輕。在日本的一所大學附近,有成群的烏鴉,它們在路上等紅燈,紅燈時把胡桃放在汽車的輪胎下面,紅燈再亮,它們飛到輪胎下找壓碎的漿果美餐??磥恚瑸貘f實在是一種聰明的鳥。《說文解字》里說:烏者,日中之禽。這樣的解釋多少有些令人費解。在古人眼里,烏鴉或許是得到太陽精華之鳥。有人說,人生得意須盡歡。有人說,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人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也有人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哪怕面對同一個事物,人們總有不同的看法。人們?yōu)楹螀拹簽貘f?在我看來,是因為烏鴉會給人們帶來沉重。有多少人愿意直面沉重?
在荒無人跡的野山禿枝上,烏鴉除了出聲粗俗不懂遮掩外,它們飛行甚是敏捷,飛起來的姿態(tài)也有些像雄鷹。只是它們不太懂得像人類那樣選擇生存環(huán)境,而是棲息在陡生凄涼的荒野也或墓地。試問,有多少鳥敢于直面這樣的生存空間?有多少鳥敢于承認自己真實的靈魂?又有多少人能夠面對痛苦的環(huán)境而坦然自若?
烏鴉能。它們的存在,時時刻刻提醒,每一個抬頭仰望天空翅膀的人,生命還有一種令人痛苦的形式,你永遠繞不過它。
《夷堅志·馴鳩》寫道:鹽官縣慶善寺明義大師了宣退居邑人鄒氏庵。隆興元年春,晨起行徑中見鳩雛墮地,攜以歸,躬自哺飼,兩月乃能飛,日縱所適,夜則投宿屏幾間。是歲十月.其徒惠月復主慶善寺,迎致其師于丈室之西偏。逮暮鳩歸,則閴無人矣,旋室百匝,悲鳴不止。守舍者憐之,謂曰:‘吾送汝歸老師處。’明日?;\以授宣,自是不復出,馴狎左右,以手摩拊皆不動。他人近之輒驚起。嗚呼!孰謂畜產(chǎn)無知乎?”一只熟養(yǎng)的斑鳩不但知近疏,且懂利害,不得不說,有著晶瑩剔透羽毛、清澈明亮眼眸的鳥兒們自有靈性,是這世間的一面鏡子。
讓鳥雀飛,其實是同萬物回歸本性,一任自然。讓心擺脫束縛,清明自在。
責任編輯? ? 楊? ?櫪
盧永,寧夏作協(xié)會員。作品發(fā)表于《當代》《星星》《散文百家》《朔方》《安徽文學》《美文》《六盤山》等刊,作品被《思維與智慧》《特別文摘》《少年文摘》等轉(zhuǎn)載,入選《中國鄉(xiāng)村詩選編》《稻花香里》等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