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萌·江蘇省徐州市第三十二中學七(5)班
薄暮時分,金光黯淡,斑駁的光碎落一地。我和奶奶坐在陽臺的小板凳上,她捧著一本很有年代感的畫冊,一幅幅翻過,畫大都是暖色調的,是奶奶溫暖的手,賦予了它們“溫度”。
打我記事起,奶奶就是一副老人的模樣:滿頭銀絲,臉上留下了道道歲月的痕跡,胳膊上的皮肉早已松弛。她的手關節(jié)有些腫大,皮肉上還有很多斑點與褶皺,但當她每次用粗糙的手握住我時,總是非常溫暖,任何時候,都是如此。
我六年級那會兒,爺爺奶奶跟我們住在一起。冬天的一個早晨,窗外的一切都被凍住了,安靜無聲;窗內的小水珠流淌著慶祝自己戰(zhàn)勝了窗上的冷氣。爸爸單位有事,六點就從家中走了,讓我掌握好時間,吃完飯早些出門自己走去學校。從家到學??偣膊坏揭焕锏穆烦蹋棠誊P躇了半天,最后就是放不下心,堅持要送我去。臨出門時,她拉著平時買菜用的小推車笑呵呵地從房間里走出來:“我看你書包撐得那么大,得十幾斤吧!把你書包放上邊,咱拉著去,省勁兒!”“倒也沒那么重,反正走兩步路就到了,不值當了?!钡棠虘B(tài)度堅決,我只得又一次向她妥協。路上,她一手利索地拉著小推車,一手緊握著我的手腕,那一瞬間,一股暖流從手腕貫穿到我的全身直至心窩,走到學校奶奶才松開我的手。
幾年前,奶奶開始學習使用智能手機,一開始我們教她打電話和用微信。奶奶按一些按鍵時,總是可著勁按住幾秒后才松手,生怕按不好,但正因為這樣,手機才一直沒反應。她捧著手機用食指一遍一遍地滑著按著,每次的失敗都讓她很沮喪,流露出了一些無助,念念叨叨地“自嘲”著自己的手太笨,反應慢。后來,奶奶又開始學習打字,二十六個字母順序太雜,盡管字號調到了最大,但她找起來還是費勁,最后索性選擇了手寫模式。
春節(jié)到了,我收到了一條來自奶奶的微信消息,格式非常像寫信:開頭有我的小名和問候語,最后還有落款——奶奶,看起來非??蓯邸G昂笫畮仔凶钟心棠虒ξ倚履甑淖8?,學習的鼓勵,細膩的關心,字里行間還藏著她從未曾提及的愛意,藏著寒冬中獨有的溫暖……
年夜飯在碗筷的叮咚聲中開始,一年的酸甜苦辣都將融在大家的酒水中,我們沉浸在團圓的溫馨中,笑意滿懷。飯后,我看到奶奶正在專心給她的老同學們——發(fā)新年祝福,她不會使用復制粘貼,給每個人的祝福都是一筆一畫地在手機屏幕上寫下的。有時候她的手速度慢了些,手機識別比較快,出現了錯字,奶奶只好消掉它,重新寫一遍;不僅如此,有時候她還會不小心蹭到別的地方,就出現了一系列奇怪符號,她又是感到奇怪又不知所措,還以為是什么特別功能呢。我看著戴著老花鏡的奶奶,吃力地寫著那幾行字,想著她給我寫這么一大段文字得花多長時間,費多少精力……
大年初一下午,我和奶奶坐在陽臺上,天邊最后一抹余暉散在她的身上,也落在她捧在手里的畫冊上:西下的夕陽,歸林的鳥,籠著“金光”的老樓……里面每一幅畫都蘊含她的青春,她的回憶,她手心的溫暖。
我看著奶奶,不禁有些心疼。記憶中,她沒有什么消遣的愛好,只是每次到奶奶家都能看到一張小桌子上有葷有素,她的身影在廚房和客廳間從容地忙碌。那一刻,我不禁想起歌手毛不易的一句歌詞:“一雙手讓這時光有了溫度。”
老師點評
文章充滿濃濃的“暖意”,語言真摯,情意濃濃。全文的核心是“溫暖”,文章圍繞溫暖寫了奶奶牽著“我”的手送“我”去學校,奶奶學習智能手機發(fā)信息,奶奶和“我”看畫冊三件事。通過環(huán)境描寫,渲染了一種溫暖的氛圍,又照應文章中心,為下文做鋪墊。三件事體現了奶奶雖飽經風霜仍抱著溫暖之心,側面突出了主題“溫暖”。通過對雙方相處的敘述,讓我們感受到了奶奶對于孫女的愛與關懷,進一步體現“溫暖”。最后一段引用了歌詞,寫了奶奶的溫暖,又點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