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瑞·江蘇省金湖縣實驗初級中學(xué)八(5)班
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fēng)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風(fēng)撐著青草的長篙,以云為舟,自由來去,真是個光陰如繡,蔓草生香。原來家常安康的日子,是這一鼎一鑊滋潤出來的。
故鄉(xiāng)的風(fēng)吹走了一整個童年,還猶存著瑣碎的片段——巷口花香撲鼻的槐樹,孩童純粹的笑聲,還有爺爺奶奶的身影揮之不去。印象里爺爺少言寡語,但奶奶卻有著說不完的話,爺爺并不反駁,一旁聽著,眼里溢滿了笑。每到深秋,奶奶便會為我們織毛衣。蒼翠的小院里,一棵老樹下,奶奶坐在矮凳上,一張布滿皺紋的手握住長針,拿出細(xì)線,她吮一吮那根細(xì)線,對著陽光,瞇著眼全神貫注地盯著那根線和那小小的針眼。細(xì)線輕盈地穿過那個針眼,在針眼的另一端,在耀眼的陽光下飄動,好像是一位清秀的女子在翩翩起舞。我半躺在土地上,望著她,淺陽輕撫奶奶的臉龐,清風(fēng)微挑奶奶的銀發(fā)。一下午的時光便匆匆過去。穿上毛衣,暖暖的,軟軟的,心里美滋滋的,仿佛盛開了一個春天。我看向奶奶,兩排粉紅的牙齦露了出來,問道:“奶奶,你怎么會織毛衣的呀?”奶奶摸著我的腦袋,講起了以前:“你爺爺年輕時一到冬天就怕冷,我偷偷為他織了條圍巾?!闭f罷,我看向爺爺,他的脖子上正圍著一條做工粗糙的圍巾,便滿臉羨慕地說:“爺爺真幸福?!?/p>
再多家常細(xì)節(jié)也比不過俏皮的少女為了家人洗手做羹湯。聽爺爺說,奶奶年輕時是村里有名的“百靈鳥”,后來認(rèn)識了他,放棄了歌唱,跳進廚房做羹湯。那時日子清貧,他最愛吃的是蔥油芋頭,奶奶便為他學(xué)著做。家里有一個菜園子,清晨,鳥兒鳴啾啾,奶奶拿上鋤頭,到菜園里挖芋頭。里面的青翠纏綿成一片,深綠配淺綠,各自占據(jù)一方,又相互交融,吸納著陽光雨露,著實美好。朝陽靜靜攀上樹梢,灑下綢緞般的陽光,奶奶額頭的皺紋里滲著密密的汗珠。刨出芋頭,剝下外面一層黑乎乎的皮毛,就露出里面雪白的身子。夜晚,清風(fēng)夾雜著花的香氣,吻落片片枝葉,家家炊煙冒了出來。奶奶圍在鍋前燒菜,她麻利地把芋頭切成大小均勻的疙瘩,一粒一粒,放鍋里燒。灶膛里的火苗燒得旺旺的,誘人的香氣在鐵鍋上方翻滾升騰。燈光照出一個水霧婀娜的身姿,我在一邊看奶奶做飯,她眉眼間掩不住的喜悅在眼角的皺紋中流淌,沙啞的嗓子里不斷蹦出音符。我問奶奶:“你為什么做飯也這么開心?”奶奶炒著菜說:“給家人做飯是幸福的?!比缃?,家里很少吃蔥油芋頭了,我曾想讓母親做,她卻說:“碰過芋頭后,手就會過敏,不太好做。”想起奶奶做了那么多年,卻從未聽她說過癢,那里面該有多少愛的支撐。
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安。家常,是充滿煙火氣的。
※ 創(chuàng)作感悟 ※
小時候我的家長比較忙,秋收時我就住在奶奶家,我第一次用筷子也是奶奶教的,我的爺爺少言寡語,但和奶奶在一起,總是很溫馨。奶奶并未陪伴爺爺一生,但他倆冥冥之中相互溫暖。這個夏天回老家,破舊的屋子,屋里的畫面卻一幅幅顯現(xiàn),讓我有了創(chuàng)作靈感,想寫一下爺爺奶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