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殊蘊 王健
作者單位:1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國際學院,北京 100083
2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 清華大學臨床醫(yī)學院,北京 102218
青少年時期是生命歷程的重要階段,不僅身體發(fā)育,同時還有心理的成長。陶然等[1]在研究中曾指出,近年來,抑郁癥發(fā)病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青少年抑郁癥患者逐年增多,抑郁癥已成為當今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最為嚴重的心理障礙之一。北京市海淀區(qū)作為教育資源豐富且集中的地區(qū),各學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需要得到了解,但針對該地區(qū)初中生心理狀況的相關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調查并分析北京市海淀區(qū)某中學初中生情緒狀況,以了解該校初中生抑郁傾向的現(xiàn)狀。
1.1 研究對象對北京市海淀區(qū)某中學在讀的初一、初二、初三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48份,回收248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230份,有效回收率為92.7%。全部問卷完成時間為30~1 307s,平均用時為185s。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采用Kovacs根據(jù)成人貝克抑郁問卷(Beck's depression inventory,BDI)改編得到的兒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進行評估。該問卷包含27個條目,分別對應5個因子:負面情緒、人際問題、效率低下、快感缺乏、負性自尊。每個條目按0~2級評分(0偶爾,1經(jīng)常,2總是),總分 0~54分,得分越高的選項,則表明與抑郁傾向正相關程度越高。評估時段為最近2周。根據(jù)原量表常模,得分≥19分則判斷為抑郁傾向[2]。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53,信度與效度良好[3]。
1.2.2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Excel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及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有效CDI評分的230名初中生中,男生135名(58.7%),女生95名(41.3%)。初一28名(12.2%),初二89名(38.7%),初三113名(49.1%)。被調查者年齡12~16歲,平均(14.38±0.777)歲。
2.2 CDI評分情況230名初中生CDI平均得分為(14.23±9.049)分。男生平均得分為(13.95±8.733)分,女生平均得分為(14.64±9.514)分,男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68)。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學生平均得分分別為(14.04±11.587)分、(13.72±8.465)分和(14.69±8.851)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747)。
2.3 不同年級初中生抑郁傾向檢出率比較230名初中生整體抑郁傾向(評分≥19分)檢出率為28.3%(65/230)。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學生抑郁傾向檢出率分別為17.9%(5/28)、27.0%(24/89)和31.9%(36/113),隨年級的升高呈上升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29,P>0.05)。
2.4 不同性別初中生抑郁傾向檢出率比較女生抑郁傾向檢出率為32.6%(31/95),男生抑郁傾向檢出率為25.2%(34/135),女生高于男生,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14,P>0.05)。
2.5 不同年級及不同性別初中生CDI總分及各因子評分比較三個年級學生在快感缺乏、負性自尊兩個方面評分無明顯的波動性。而人際關系評分初一年級最高;初三年級學生負面情緒評分高于初一、二兩個年級;隨著年級升高,效率低下評分逐漸升高。但各年級評分兩兩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女生與男生相比,除快感缺乏外,其他四個方面評分均高于男生,但兩兩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級及不同性別初中生CDI總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較(分,±s)
表1 不同年級及不同性別初中生CDI總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較(分,±s)
因子年級性別初一(n=28)初二(n=89)初三(n=113)FP男(n=135)女(n=95)FP負面情緒2.86±3.5562.79±2.5783.14±2.6590.4410.6442.86±2.6183.13±2.9220.5270.469人際問題1.86±1.7581.38±1.3781.7±1.32291.820.1641.59±1.4321.61±1.3860.0180.894效率低下2.89±1.7503.09±1.7233.19±1.7160.3630.6963.01±1.5933.26±1.8811.1660.281快感缺乏3.82±3.5913.84±2.8123.89±3.2110.0100.9903.97±3.1223.72±3.0760.3750.541負性自尊2.61±2.2002.62±1.7022.76±1.7740.1880.8292.52±1.6742.93±1.9422.8950.090總分14.04±11.587 13.72±8.46514.69±8.8510.2930.74713.95±8.73314.64±9.5140.6750.568
本研究結果顯示,初中生抑郁傾向總體檢出率為28.3%,與張巧玲等[4]2012年對北京市順義區(qū)中學生抑郁狀況調查結果(18.1%)相比,檢出率增高,提示海淀區(qū)某中學目前初中生抑郁傾向較以往順義區(qū)的初中生抑郁狀況有所增加。本研究結果與何倩倩等[5]2021年對重慶市某城區(qū)1 703名初中生抑郁癥狀發(fā)生率調查結果(26.8%)基本一致;但低于王鑒等[6]2020年對深圳市原關內(nèi)城區(qū)和原關外城區(qū)的4 175名中學生抑郁情緒檢出率(38.3%);亦低于車貝貝等[7]2021年對上海市3 108名初中生抑郁情緒的檢出率(36.0%)。以上結果顯示,初中生存在抑郁傾向的現(xiàn)象在國內(nèi)一些地區(qū)均較為普遍,應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并盡早采取應對措施。
本研究結果顯示,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學生抑郁傾向檢出率分別為17.9%、27.0%和31.9%,且隨著年級的升高,總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初三年級是一個特殊時期,學生們面臨著中考這一慢性應激事件,學習任務較初一初二年級更加繁重,面臨來自學校、家庭、同學和自身等方面的壓力,因此更容易導致情緒波動,進而出現(xiàn)抑郁癥狀。雖然不同年級初中生抑郁傾向檢出率并無顯著性差異,但從另一層面表明初中生抑郁傾向在各個年級中均較普遍且發(fā)生時期較早,即從初一年級學生起便開始出現(xiàn)抑郁癥狀。
比較不同年級初中生CDI各因子評分,結果顯示各個年級均有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人際問題、效率低下、快感缺乏及負性自尊,其中,快感缺乏及負性自尊兩個方面評分在三個年級學生中無明顯的波動性,而人際關系評分初一年級最高,初三年級學生負面情緒評分高于初一、二兩個年級;并且隨著年級升高,效率低下評分也逐漸升高。說明畢業(yè)年級學生當面臨中考的壓力時,存在抑郁情緒傾向是最為嚴重的。從人際關系因子方面看,初一年級評分最高,說明當從小學畢業(yè)進入中學時,面對新環(huán)境與新同學時,初一年級的學生會面臨更多的人際問題,從而影響到其情緒狀況。效率低下方面,三個年級學生都存在,且隨著年級升高,其評分也呈上升趨勢。表明當初中生面對繁重的學業(yè)與競爭壓力時,不合適的學習方法、自控力的欠缺、行動力不足等均可能導致效率低下問題的出現(xiàn)[8]。
對不同性別抑郁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女生抑郁傾向檢出率為32.6%,男生為25.2%,提示女生整體抑郁傾向檢出率高于男生。青少年時期時,女生從心理上會比男生普遍成熟早兩歲,并有研究表明女生青春期發(fā)育速度過快可能是抑郁癥狀發(fā)生發(fā)展的危險因素[9,10]?;诖擞绊懸蛩兀斆媾R升學壓力和同伴壓力時,女生更容易感知并產(chǎn)生不良的情緒。此外,女生與男生CDI各因子評分相比,除快感缺乏方面外,其他四個方面即負面情緒、人際問題、效率低下及負性自尊評分均高于男生,進一步說明了女生群體中存在抑郁傾向的狀況較男生群體更嚴重。因此,應加強對女生群體如何樹立自尊心、管理情緒等方面的引導和教育。
本研究因入組樣本量較小,且受不同城區(qū)、不同設計方法等因素干擾,不能代表北京地區(qū)初中生的抑郁發(fā)生率,此方面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北京市海淀區(qū)某中學初中生的抑郁傾向隨年級的增高略有上升趨勢,女生較男生多,且在初中各個年級均較為普遍,即從初一便開始出現(xiàn)抑郁癥狀,在只有抑郁傾向而未形成抑郁癥時,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癥的發(fā)生。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相信“K12”雙減政策的實施,會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