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妮 李曉薇
(1 大連市友誼醫(yī)院內鏡中心,遼寧 大連 116001;2 大連市友誼醫(yī)院手術室,遼寧 大連 116001)
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胃部疾病患者逐年增多,在臨床中,胃部疾病主張早診斷、早治療,對患者的康復有著積極的意義[1]。無痛胃鏡檢查為診斷和治療胃部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檢查前使用靜脈麻醉,讓患者在睡眠狀態(tài)下完成檢查,有助于減少患者的痛苦[2]。無痛胃鏡檢查診斷率高、安全性高、耗時相對較短。但無痛胃鏡檢查為侵入性操作,患者會有惡心、嘔吐和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3]。相關研究顯示,合理的護理可以減輕患者上述癥狀,合適的體位和精細的護理可提高受檢者的檢查效果[4]。筆者對無痛胃鏡患者采取體位護理聯(lián)合精細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大連市友誼醫(yī)院就診的80例進行無痛胃鏡檢查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5.00±2.30)歲。試驗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4.00±2.10)歲。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比較。納入標準:①初次進行胃鏡檢查患者,符合胃鏡檢查標準。②自愿參加,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麻醉過敏史者。②意識障礙以及認知障礙者。③心、肝、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患者采取左側臥位、頭部略后仰,雙腿屈曲,解松衣領和腰帶。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體位護理聯(lián)合精細護理。①改良體位護理:協(xié)助患者采取左側臥位,雙肩前傾,左下肢垂直,右下肢屈曲,保持軀干和右大腿呈100°的夾角,幫助患者右腳勾住左小腿,使用軟枕頭將頭部墊起,但不可過高,彎曲左上肢的肘部,再放置于右手腋下,同時將右上肢平放在骼部,解松衣領和腰帶[5]。②精細護理:由于胃鏡檢查痛苦較大,因此對患者的健康宣教非常重要,護理人員詳細的向患者講解胃鏡知識以及胃鏡檢查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如果超過忍耐極限,及時告知醫(yī)師[6]。同時在溝通過程中告知患者胃鏡檢查的安全性,讓患者放心。對于緊張、焦慮的患者,要盡量安撫,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讓患者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胃鏡檢查,提高胃鏡檢查成功率。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惡心、嘔吐、腹脹,記錄兩組麻醉后傾倒例數(shù)、進鏡順利例數(shù)。比較兩組患者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評分、視覺模擬量表評分、臨床特征及蘇醒程度評分、不良反應評分。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是臨床心理狀態(tài)評估量表,可區(qū)別患者短暫焦慮狀態(tài)以及人格焦慮傾向,有3個分量表,共14項描述題組成,其中5個為描述患者負性情緒的條目,9個為描述患者正性情緒的條目,用于評定患者最近某一特定時間的恐懼、緊張和神經質的感受,可用來評價患者在應激情況下焦慮以及患者經常的情緒體驗,其中3項為描述負性情緒的條目,2項為正性情緒的條目,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差。視覺模擬量表是從患者心理方面對其遭遇的客觀環(huán)境綜合評價,其臨床影響因素較為復雜,并因患者差異不同,視覺模擬量表是目前臨床上較為通用的患者心理評分量表,由等分為10個刻度區(qū)間的標尺組成,主要通過患者自我標記標尺的相對位置,從而將視覺模擬量表指標進行量化。本次試驗根據(jù)臨床相關研究結論并結合目的選取焦慮、口渴、不適、疼痛、疲勞、乏力等條目,可有效反映患者的舒適水平,通過視覺模擬量表進行評估。觀察并記錄患者的臨床特征和恢復程度評分。觀察記錄麻醉前后患者心率、脈搏血氧飽和度、平均動脈壓及恢復時間(即患者從胃鏡檢查指導結束,到睜開眼睛時,能夠準確回答患者姓名的時間)及出院時間。出院標準:達到臨床普通消化內鏡手術,麻醉相關共識,認為患者符合出院標準。生命體征評價標準:0分為患者體征變化超過術前值的25%;1分為患者術前值變化11%~25%;2分為患者術前數(shù)值變化在10%以內。疼痛評價標準:0分為嚴重;1分為中等;2分為輕微。運動功能評價標準:0分為患者不能行走;1分為患者需要幫助;2分為患者步態(tài)穩(wěn)定。惡心嘔吐評價標準::0分為患者嚴重;1分為患者中等;2分為患者輕微。如果得分超過8分為患者可以在親友陪同下出院。統(tǒng)計患者惡心嘔吐、呼吸抑制、低氧血癥、循環(huán)抑制、低血壓、肌肉痙攣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患者完全蘇醒1分,對刺激有反應1分,對刺激無反應0分。患者呼吸道通暢程度,患者可按醫(yī)囑進行有效咳嗽為3分;不用支持,患者可以維持呼吸道通暢為2分;患者呼吸道需要予以支持為1分。肢體活動度評價標準:患者肢體能做有意識的活動3分,患者肢體無意識活動2分,肢體無活動1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臨床特征及蘇醒程度越佳。不良反應評價標準:①呼吸抑制:麻醉誘導開始至患者完全清醒期間血氧飽和度<90%、呼吸暫?;蛐枰R床干預情況,臨床需行托下頜手法通氣。②嗆咳。③反流、誤吸等,需要停止檢查或氣管插管等操作。④術后患者咳嗽。⑤血壓下降:麻醉誘導開始至患者完全清醒期間收縮壓下降至≤80 mm Hg,或收縮壓下降幅度超過基礎值的30%;患者出現(xiàn)呃逆、惡心、嘔吐,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標準進行評分。⑥呼吸系統(tǒng)不良反應:呼吸抑制,麻醉誘導開始后,至患者完全清醒期間,患者血氧飽和度<90%,臨床需行輔助通氣、嗆咳、術后咳嗽、咳痰,患者循環(huán)系統(tǒng)波動涉及不良反應,患者血壓下降等。觀察患者藥物使用情況及時間變量指標,得分越高不良反應癥狀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結果比較 試驗組麻醉后傾倒、進鏡順利、惡心、嘔吐、腹脹、腹痛比例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結果比較[n(%)]
2.2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評分、視覺模擬量表評分、臨床特征及蘇醒程度評分、不良反應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分,)
注:a與對照組比較,P<0.05。
無痛胃鏡即在胃鏡檢查時采取麻醉方法減輕患者的痛苦,避免檢查時患者的不良情緒以及不良反應造成胃鏡檢查失敗,同時也給醫(yī)療工作者的操作帶來便利。對于一些疾病較為特殊的患者,傳統(tǒng)胃鏡檢查會引起患者嘔吐,從而引起咽喉黏膜出血以及黏液進入氣管進而產生嗆咳等反應,患者較為痛苦[7-8]。無痛胃鏡檢查存在一定的風險,患者會對鎮(zhèn)痛鎮(zhèn)靜藥物產生不良反應,有的患者會發(fā)生消化道疾病、術后氣腹殘留等問題,如果患者處于麻醉狀態(tài),麻醉后傾倒的發(fā)生也給胃鏡操作帶來影響[9]。有些患者因為對檢查產生恐懼感,會出現(xiàn)焦慮等不良情緒。有報道顯示,合理的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的焦慮,合理的體位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0]。胃鏡作為一種異物刺激,一次插鏡成功非常重要[11]。有研究顯示,合理的體位可提高一次插鏡成功率,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縮短患者的檢查時間[12]。筆者對患者采取改良體位進行無痛胃鏡檢查,科學合理,患者屈曲右下肢可降低身體的重心,并且將雙下肢分開,增加支撐點,將患者與床面的接觸增大,減少傾倒的風險,左手夾在右腋下以增加身體的穩(wěn)定性,防止患者意識消失以后左手離開床而影響操作[13]。同時改良體位護理優(yōu)點還體現(xiàn)在:①有效避免誤吸的發(fā)生,減少唾液和胃液,防止發(fā)生嗆咳。②有效的避免胃液反流,胃液反流將引起嘔吐,患者會發(fā)生強烈的不適。③提高檢查效率,縮短檢查時間。④可減輕上消化道的蠕動幅度。精細護理可減輕患者由于害怕而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減輕患者的排斥心理,減少患者的身體應激反應,減少由于中樞神經導致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xiàn)不適癥狀。在交談過程中進行胃鏡宣教,提高了患者對胃鏡檢查的認知,減少其心理負擔。相關研究指出,合理的護理方法可減輕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確保胃鏡檢查的順利完成[11-13]。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麻醉后傾倒1例,進鏡順利39例,惡心1例,嘔吐0例,腹脹0例,腹痛0例,對照組麻醉后傾倒4例,進鏡順利37例,惡心4例,嘔吐1例,腹脹1例,腹痛1例;試驗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評分、視覺模擬量表評分、臨床特征及蘇醒程度評分、不良反應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無痛胃鏡檢查患者采取體位護理聯(lián)合精細護理可以明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確保進鏡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