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明,李書磊,楊丹丹,徐俠劍
(洛陽礦山機械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河南 洛陽 471039)
風力發(fā)電以其低碳、環(huán)保、無污染的特點備受全球各國的高度重視,尤其是海上風電,全球約2/3面積為海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在我國,陸上風電已趨于飽和,海上風電正處于高速發(fā)展階段。據統(tǒng)計,我國在2022年,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將會達到1 000萬kW,成為累計裝機量最大的國家[1]。
為了滿足海上風電高速發(fā)展的需求,充分發(fā)揮和利用海洋資源,根據不同的地質特點以及水深,人們已經開發(fā)并應用了不同的海上風電基礎形式,例如,重力式基礎、單樁基礎、吸力樁式基礎和浮式基礎等[2]。單樁基礎以其自重輕、受力明確、結構簡單的特點被廣泛應用,單樁基礎由鋼管樁和附屬結構件組成,附屬結構件又包括內平臺、外平臺、靠船構件、上部爬梯和犧牲陽極。其中內平臺安裝于鋼管樁內部,外平臺、靠船構件、上部爬梯和犧牲陽極的安裝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獨立安裝于已預焊接于鋼管樁上的生根件上,一種是集成于套籠上整體套在鋼管樁的牛腿上。本文將對比兩種安裝方式,介紹集成套籠的結構特點和優(yōu)缺點。
集成套籠指的是將外平臺、靠船構件、爬梯及犧牲陽極焊接于圈梁結構上,顧名思義,集成套籠由圈梁結構、外平臺、靠船構件、上部爬梯和犧牲陽極組成,集成套籠結構見圖1。
圖1 集成套籠結構圖
圈梁結構通常由5層~6層方管組成,各層方管間通過鋼管連接,其中最下層圈梁內部均勻布置6處燕尾卡槽。圈梁結構是承載外部平臺、靠船構件、爬梯及犧牲陽極的載體,通過下部6個燕尾卡槽連接到鋼管樁。
外平臺由矩形管和方管拼焊而成,外平臺焊接于圈梁結構的最上層圈梁外側,平臺四周用鋼管焊有一圈圍欄,平臺框架上面敷設一層鋼格柵,外平臺是塔筒與樁頂法蘭連接用的載人平臺,外平臺上還布置有吊機支座、運維艙以及柴油發(fā)動機箱等。
靠船構件由兩根主靠泊鋼管組成,主靠泊鋼管通過連接鋼管焊接于圈梁結構,靠泊鋼管間焊接有爬梯結構,爬梯上方安裝有防墜落裝置速差器,兩根靠泊鋼管外側各焊有5處~6處系攬柱。安裝船或維修船通過靠泊鋼管停船,將纜繩系到系攬柱,船停穩(wěn)后安裝人員或檢修人員佩戴安全帶,安全帶掛于速差器環(huán)眼,通過爬梯結構進入到外平臺。
上部爬梯由鋼管和方鋼焊接而成,爬梯上焊接有護籠,上部爬梯位于靠船構件和外平臺之間,是安裝或檢修人員由靠船構件進入到外平臺的通道。
犧牲陽極利用活性金屬與鋼管樁及附屬構件之間所形成的電位差,從而起到對鋼管樁及附屬構件防腐保護的作用,通過支架將其安裝焊接于圈梁結構的最下層圈梁外側。
集成套籠是將外平臺、靠船構件、爬梯以及犧牲陽極焊接于圈梁結構的一個整體結構,圈梁結構的最下層圈梁內側布置6處燕尾槽結構,相應的在鋼管樁上焊接6個牛腿?,F(xiàn)場安裝時,只需將集成套籠吊裝至鋼管樁6個牛腿即可,每層圈梁與鋼管樁之間布置4處鎖緊裝置,避免集成套籠撞擊鋼管樁的情況發(fā)生。而獨立安裝式的附屬構件是需要在鋼管樁上焊接固定外平臺、靠船構件、爬梯和犧牲陽極的生根件,在鋼管樁上的焊接工作較多,相比獨立安裝式的附屬構件,集成套籠的優(yōu)點比較明顯。
鋼管樁的實際工作狀態(tài)是,底部位于泥面以下,中間部分位于水中,上部位于大氣中;鋼管樁頂部焊接有樁頂法蘭用于連接風機塔筒,塔筒頂部安裝風機。由此可看出,鋼管樁的受力狀態(tài)比較復雜,其所受的力包括軸向壓力、彎矩、扭矩以及海水的波浪力等[3]。在如此復雜的疲勞載荷作用下,如何確保風機基礎的設計壽命達到27年,這就對鋼管樁的制造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鋼管樁制作過程中要求焊接在樁體上的生根件距離樁體環(huán)縫和縱縫不小于300 mm,樁身開孔的孔邊緣距離樁身環(huán)縫、縱縫以及生根件焊縫不小于3倍孔徑。獨立安裝式的附屬構件需要在樁身上焊接的生根件數量較多,在樁身上進行焊接工作本身就會對樁身母材造成一定損傷,生根件數量多更加不易保證生根件焊縫與樁身環(huán)縫、縱縫的距離要求,同時也不易保證樁身開孔與各焊縫之間的距離要求,降低了鋼管樁的使用壽命。
集成套籠結構需要在鋼管樁上焊接的工作量較小,只需在鋼管樁上焊接6個牛腿,很容易避免上文提到的焊縫距離和開孔距離問題。對比獨立安裝式的附屬構件結構,集成套籠結構減少了在鋼管樁上的焊接工作量,減少了對鋼管樁的損傷,提高了鋼管樁的使用壽命。
外平臺、靠船構件、爬梯及犧牲陽極焊接于圈梁結構上形成整體的集成套籠結構,與獨立安裝式的附屬構件的結構形式對比,其焊接牢固,整體受力狀態(tài)好,避免出現(xiàn)生根件掉落的風險,質量和安全性更高。
獨立安裝式的附屬構件需要安裝于鋼管樁的生根件中,配合面較多,安裝復雜。為避免出現(xiàn)施工現(xiàn)場無法裝配的情況,對生根件的定位尺寸及附屬構件的制作精度要求較高,并且所有附屬構件(包括外平臺、靠船構件、爬梯及犧牲陽極)均需在制造廠內完成預裝配,因此獨立安裝式的附屬構件的制造精度要求高,對工人的技術水平要求高。
集成套籠則不存在上述問題,集成套籠和鋼管樁的連接是通過套籠下方的6個燕尾卡槽,燕尾卡槽直接插到鋼管樁的6個牛腿中,燕尾卡槽制作時預留間隙,可彌補制作偏差,因此集成套籠無需廠內預裝,對制造精度和工人的技能水平要求相對較低。
近年來,由于國家對海上風電行業(yè)的高度重視,甚至出臺了一系列的貼補政策,國內各大電能企業(yè)積極響應,紛紛投資建設海上風電場,這直接導致海上施工船緊張,海上施工費用上漲明顯。獨立安裝式的附屬構件的各部分基本上都是法蘭和插銷連接,配合面較多,有的甚至需要在水下進行施工,施工難度大,施工周期較長,施工成本高。
集成套籠的安裝工作相對較簡單,只需一次吊裝工作即可完成外平臺、靠船構件、爬梯及犧牲陽極塊的安裝工作,集成套籠的6個燕尾卡槽落到鋼管樁上6個牛腿,安裝方式簡單、安裝速度快、安裝周期短、施工成本低。
相比較獨立安裝式的附屬構件,集成套籠的優(yōu)點眾多,但是其也存在一些缺點,例如集成套籠增加了圈梁結構,所需鋼板原材料增多,產品重量增大,集成套籠體積大,不易運輸等。
通過對集成套籠和獨立安裝式附屬構件的結構特點及優(yōu)缺點的介紹,可以看出集成套籠的缺點是容易被接受的,集成套籠的優(yōu)點是各大設計院和建造單位所關心和關注的。因此,集成套籠是單樁基礎附屬構件的發(fā)展主流。
本文對集成套籠的組成、各組成部分的結構特點以及各部分的功能作用做了詳細介紹。通過對比獨立安裝式的附屬構件結構,集成套籠具有對鋼管樁損傷小、整體焊接剛性好、無需試裝、現(xiàn)場施工方便等優(yōu)點,同時集成套籠也存在原材料需要量大、產品重量大、產品體積大等缺點。
通過優(yōu)缺點對比,集成套籠才是單樁基礎附屬構件發(fā)展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