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怡如 時倩倩 牛琛 李帥 付麗
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高侵襲轉(zhuǎn)移的乳腺癌亞型[1],患者從新輔助化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中獲益較小[2]。乙醛脫氫酶2(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在維持腫瘤細胞干性方面起關(guān)鍵作用[3]。本研究旨在通過檢測IMPC 和浸潤性導(dǎo)管癌非特殊型(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no special type,IDCNOS)組織樣本中ALDH2 的表達水平,分析ALDH2與IMPC 患者臨床病理學特征、NAC 反應(yīng)分級及預(yù)后的相關(guān)性,揭示 ALDH2 對行新輔助化療IMPC 患者的意義,為IMPC 患者的精準治療提供依據(jù)。
選取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298 例于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行NAC 的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其中IMPC 為84 例、IDC-NOS 為214 例。IMPC與IDC-NOS 患者采用傾向評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以1∶1 進行最近鄰匹配(容差值為0.01),以治療前連續(xù)變量腫瘤直徑、分類變量年齡>50 歲、淋巴結(jié)是否轉(zhuǎn)移為預(yù)測變量[4],標準化差異法評價兩組基線資料的均衡性,匹配得到IMPC 組為84 例,IDC-NOS 組為84 例。納入標準:1)本院初治的女性患者,既往無嚴重器質(zhì)性基礎(chǔ)疾??;2)術(shù)前明確無遠處轉(zhuǎn)移及其他部位原發(fā)腫瘤;3)手術(shù)均在本院進行,臨床及病理學資料詳盡完整;4)IMPC 患者均經(jīng)EMA 染色驗證(EMA 表達在腫瘤細胞團外表面);5)全部患者至少行6 個周期化療,術(shù)前化療至少1 個周期。
1.2.1 免疫組織化學法 石蠟切片首先經(jīng)脫蠟、水合、抗原提取、封閉及一抗孵育。再經(jīng)二抗和過氧化物酶孵育并沖洗,DAB 顯色及蘇木精染色。最后洗滌、分化、返藍、脫水及透明。
1.2.2 免疫組織化學法評估標準 ER 和 PR 陽性細胞核染色比例≥1%為陽性,HER-2 染色強度3+為陽性,或熒光原位雜交HER-2/CEP17≥2.0 或HER-2 基因拷貝數(shù)≥6;Ki-67 高表達為細胞核染色比例≥20%,p53 突變高表達為細胞核染色比例≥10%。ALDH2表達在細胞漿,染色強度分為無著色(0 分)、弱著色(1 分)、中等著色(2 分)、強著色(3 分),陽性細胞百分比分為0(0 分)、1%~25%(1 分)、26%~50%(2 分)、>50%(3 分)。強度與百分比乘積>4 分為ALDH2 高表達組,乘積≤4 分為ALDH2 低表達組。
1.2.3 病理化療反應(yīng)分級評分標準 采用日本乳腺癌協(xié)會的標準[5]:0 級:腫瘤細胞大部分變化不明顯;Ⅰ級:腫瘤細胞<2/3 的區(qū)域變化明顯;Ⅱ級:腫瘤細胞≥2/3 的區(qū)域變化明顯,但仍存在浸潤性成分,或療效與Ⅲ級相似,但仍殘留少量癌細胞;Ⅲ級:鏡下未見浸潤性成分僅存在原位癌,或癌細胞被肉芽組織或纖維化組織替代。病理學完全緩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即原發(fā)病灶與轉(zhuǎn)移病灶病理檢查均不存在浸潤性癌細胞。
1.2.4 隨訪 通過電話和門診進行隨訪。患者的生存時間為手術(shù)結(jié)束至末次隨訪。中位隨訪時間為41.27(4~124)個月。其他死亡原因按失訪病例處理。隨訪內(nèi)容為是否進展、復(fù)發(fā)、轉(zhuǎn)移及死亡。末次隨訪時間為2021年1月。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確切概率法。單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 比例風險回歸模型。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行PSM 后IMPC 組N 分期與Luminal 型比例較高,為50.0%(42/84)與86.9% (73/84),IDC-NOS 組為34.5%(29/84)與64.3%(54/84),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ALDH2 均定位于細胞漿中,IMPC組ALDH2 高表達率為48.8%(41/84),IDC-NOS 組為33.3%(28/8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1,圖1,2)。此外,兩組患者均未達到pCR,IDC-NOS 組的NAC 反應(yīng)分級較高,對NAC 的敏感性為73.8%(62/84),顯著高于IMPC 組的54.8%(46/84),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表1)。
表1 IMPC 與IDC-NOS 臨床病理學特征及NAC 反應(yīng)分級的比較
圖1 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ALDH2 在IMPC 組織中的表達(SP×200)
圖2 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ALDH2 在IDC-NOS 組織中的表達(SP×200)
對84 例IMPC 進行分析顯示,ALDH2 高表達組N 分期與p53 突變水平較高,分別為65.9%(27/41)與53.7%(22/41),ALDH2 低表達組為34.9%(15/43)與27.9%(12/43),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ALDH2 表達水平與NAC 反應(yīng)分級呈負相關(guān),ALDH2高表達組的IMPC 患者化療敏感性為39.0%(16/41),顯著低于ALDH2 低表達組的69.8%(30/4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1)。見表2。
表2 ALDH2 與IMPC 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及NAC 反應(yīng)分級的相關(guān)性 (續(xù)表2)
表2 ALDH2 與IMPC 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及NAC 反應(yīng)分級的相關(guān)性
IMPC 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為40.91(4~109)個月,Kaplan-Meier 生存曲線顯示ALDH2 高表達組的無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為43.9%(18/41),顯著低于ALDH2 低表達組的72.1%(31/43),ALDH2 高表達組預(yù)后不良(P=0.003,圖3)。
圖3 ALDH2 不同表達組對IMPC 患者DFS 的影響
對84 例IMPC 患者行單因素生存分析顯示,T分期、N 分期、p53 突變水平及ALDH2 表達水平與IMPC 患者的DFS 顯著相關(guān)(表3)。將上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Cox 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顯示,ALDH2 表達水平與p53 突變水平是IMPC 患者的獨立預(yù)后因素(HR 為2.607,95%CI 為1.284~5.294,P=0.008 與HR 為2.735,95%CI 為1.374~5.442,P=0.004,表4)。
表3 IMPC 患者DFS 的單因素生存分析
表3 IMPC 患者DFS 的單因素生存分析 (續(xù)表3)
表4 IMPC 患者DFS 的Cox 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
研究表明,NAC 可縮小乳腺癌原發(fā)腫物體積,進行降期,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6]。對純型IMPC 行NAC的療效分析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均未獲得pCR[2]。行NAC的Luminal 型患者獲得pCR 的比例較低,且在未達到pCR 時可使總生存率降低[7]。本研究發(fā)現(xiàn),IMPC組Luminal 型多達86.9%(73/84),均未達到pCR,84例患者中12 例(14.3%)腫瘤體積增大,10 例(11.9%)出現(xiàn)復(fù)發(fā)和/或轉(zhuǎn)移。
研究顯示,IMPC 具有部分腫瘤干細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特征[8],腫瘤干細胞行化療后仍出現(xiàn)復(fù)發(fā)和/或轉(zhuǎn)移[9]。本研究顯示,ALDH2 高表達的乳腺癌患者預(yù)后較差。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在浸潤性膀胱癌中,ALDH2 高表達組病理學分期和組織學分級均高于低表達組[10-11]。
ALDH 家族因表達水平與預(yù)后相關(guān),被作為CSCs 生物標志物[3]。ALDH2 可維持癌細胞干性和微管結(jié)構(gòu),在細胞水平過表達ALDH2,使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降低[12]?;熕幬锍R姷哪退帣C制包括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狀態(tài)、抗凋亡途徑激活和DNA 修復(fù)系統(tǒng)激活等,ALDH2 高表達可促進底物乙醛轉(zhuǎn)化為乙酸,降低ROS,增強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耐受性[13]。小鼠體內(nèi)實驗顯示,降低ALDH2 可增加腫瘤細胞對順鉑的敏感性,同時細胞內(nèi)ROS 增強順鉑對腫瘤細胞的毒性[14]。在乳腺癌中,ALDH2 抑制劑雙硫侖(disulfiram)可增加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15]。
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IMPC 中ADLH2 表達水平高于IDC-NOS,在IMPC 患者中ALDH2 表達水平與NAC 反應(yīng)分級及DFS 呈負相關(guān)。由此推測,ALDH2高表達不僅與淋巴結(jié)高轉(zhuǎn)移及不良預(yù)后有關(guān),也可能影響患者從NAC 中獲益。這可能與ALDH2 作為干細胞標志物,可導(dǎo)致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耐受有關(guān)。
綜上所述,IMPC 是一類具有高侵襲轉(zhuǎn)移特性的乳腺癌亞型,ALDH2 高表達與預(yù)后不良密切相關(guān),此外,ALDH2 高表達與NAC 療效呈負相關(guān)。因此,針對ALDH2 高表達的IMPC 患者應(yīng)盡早手術(shù)切除,以改善患者預(yù)后,延長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