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詩祥
摘要:在小學體育課堂當中,足球教學是一項重要的內容,這為小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無論是參與日常足球訓練還是參加足球比賽,小學生都需要掌握一定的運球技巧和運球方法,這是展現足球運動體育價值的基礎。這其中腳內側變向運球能力就是一項重要的足球運動技巧,同時也是對運動者專業(yè)能力進行衡量的標準。本文運用文獻分析法、歸納總結法,對提高小學生腳內側變向運球能力的方法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希望為體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生;腳內側變向運球能力;足球教學;提高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運用游戲教學法、使學生熟悉球性球感
對于足球運動來說,球性與球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這會對學生對足球技術的掌握情況產生重要的影響。為了提高腳內側變向運球能力,教師要使小學生熟悉球性,培養(yǎng)他們的球感。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來達到這一目標,使他們具備更強的控球能力,同時提高足球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在教學實踐當中發(fā)現,以下三種游戲教學法在運用的過程當中可以發(fā)揮出較好的效果。
第一,腳內側顛球練習。具體來說,教師要引導小學生以膝關節(jié)為軸,使用腳的內側將足球顛起,并保持連續(xù)性。在單腳顛球練習的基礎上,小學生也可以使用左右兩腳交替顛球。在腳內側顛球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比賽,在規(guī)定時間內顛球次數多的學生獲勝。第二,原地腳內側敲擊球練習。在練習開始的時候,小學生的雙腳要比足球略寬,但同時要對球進行有效控制。在多次練習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適當地增加兩腳之間的距離,使足球來回運行的距離變得更長。在游戲當中,單位時間內擊球次數更多的小學生獲勝。第三,腳內側踢球練習。這要求小學生將腳作為支撐,立于足球的側面,使腳尖的位置與出球的方向對應。同時使迎球腳的內側與來球對準,使用腳的中后部進行踢球。在該項練習當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兩一組,其中一人負責踩球、一人負責踢球,并在練習完成之后交換位置。在單人練習的情況下,小學生也可以通過墻壁反彈的形式來感受腳與球相接觸的位置。
在上述的練習活動當中,小學生可以感受到足球運動的樂趣,他們好玩、好表現的心理得到了滿足,同時有利于球感的提升,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對球進行控制。
二、運用練習教學法、提升學生的變向能力
在培養(yǎng)腳內側變向運球能力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左右腳交替運球的技巧。尤其是在變相運球的時候,小學生需要保持重心的跟進,在身體稍側彎的情況下保持運球動作的自然和協調[2]。但在實際練習的過程中,很多小學生的變向能力都存在欠缺,腳掌控球能力也出現了不足,運球速度比較慢。為了幫助小學生克服這一問題,提高變向能力,教師要運用練習教學法,增加練習的頻率和強度。
第一,在操場等空地上,教師可以畫上若干條“S”形線條來引導學生進行變向練習。小學生需要在教師指定的范圍內,將線條作為路線來完成運球,同時要對球進行有效控制,避免使球超出路線。第二,組織開展繞桿練習。教師要在特定的區(qū)域內設置標志桿,將它們的距離控制在5米左右,同時將標志桿的數量控制在10個以內。具體來說,教師引導小學生通過腳內側運球的方式來繞桿。在這個過程中,腳與足球的接觸面積是比較大的,足球的可操控性更強。在進行繞桿的時候,學生的左右腳可以交替進行運球并能夠根據標志桿的位置來使足球的運動方向發(fā)生轉變。第三,引導小學生沿中圈進行運球。具體來說,教師要提前將小學生分為兩個不同的小組,使所有的成員縱向排列站在中圈直線的延長線上。在練習的時候,第一人按照相同方向沿著圓圈的位置來運球前進,在達到起點之后將球交給第二人,由第二人繼續(xù)運球前進。
在上述的練習活動當中,小學生的變向運球能力可以得到增強,他們的運球和控球技術也可以得到提高。
三、運用多種鍛煉方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在足球的過程中,運動員需要在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當中形成準確的判斷,并在這個過程當中快速地完成運球和傳球。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戰(zhàn)術的配合,同時還需要技術動作的支持,對運動員的靈敏性和速度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鍛煉方法。
第一,五星變向跑。在場地布置的時候,教師要在每隔5米的位置上放置一個標志桶,共放置5個標志桶,并使其在平面上呈現出五角星的形狀。在訓練的時候,小學生需要站在起點位置的標志桶,在教師給出口令之后以畫五角星的方式依次經過和觸碰相應的標志桶,最終到達起點的位置。在熟練之后,要求小學生盡量縮短時間。在觸碰到標志桶之后,學生需要變換方向,這可以提高他們的速度和靈敏度。第二,折返跑。在15米長的跑道上,在每隔5米的位置放置一個標志桶。學生先站在第一個標志桶前,收到教師的指令之后跑到第二個標志桶處,然后折回第一個標志桶的位置。在這之后跑去第三個標志桶并折回,一直到跑到第五個標志桶并折回起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變向能力和變速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3]。
在上述兩個練習活動當中,學生的靈敏度、速度可以得到增強,在跑步運動的過程中身體素質也可以得到鍛煉。
結語
總的來說,在開展足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小學生腳內側變向運球能力,使他們掌握相關的技巧,能夠做到靈活運球,并實現與隊員的有效配合。同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來使小學生熟悉球性球感,運用練習教學法提升小學生的變向能力,同時還要運用多種鍛煉方法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成華.寓教于樂 快樂學習——關于游戲在小學足球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32):125-126+129.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03-5750-6236.
[2]王舒,李玲,吳曉福,伍彩霞. 足球校本教材促進小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的實踐研究——以成都市金牛區(qū)為例[J]. 青少年體育,2021(06):56-57.
[3]周春娟,謝小偉,賴啟忠. 校園足球背景下深圳市南山區(qū)小學校園足球開展現狀研究[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10):71-7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