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專稿 孟憲春
在一馬平川的關(guān)中八百里秦川,在信天游高亢的陜北黃土高原和稻花飄香的陜南魚米之鄉(xiāng),中華民族譜寫了繁榮興盛的華美樂章。周、秦、漢、唐四代在三秦大地上拉開了中華民族文明的大幕,抒寫了輝煌的歷史。在這片沃土上,周秦遺風(fēng)、漢唐氣韻,文化成脊;李杜詩篇里,長安繡成堆。西周創(chuàng)立的禮樂文化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核心,秦朝統(tǒng)一中國后確立的政治社會體系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chǔ),漢代開通的陸上絲綢之路使中國第一次以文明聞名于世,唐朝則創(chuàng)造了一個讓國人自豪并永遠激勵人們昂首奮進的黃金盛世。在唐朝,詩歌爭奇斗艷,大放異彩。步入詩的海洋,你會忘情于她的波瀾壯闊,感受到她的神奇力量。三秦大地根深葉茂、異彩紛呈的文化描繪了不朽的畫卷,文人墨客們走遍了三秦大地的名山勝水,也留下了傳唱古今的詩篇。今天,我們徜徉于三秦大地,追尋古詩,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孔子說:“不學(xué)詩,無以言”,這個“詩”指的就是《詩經(jīng)》?!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詩歌的生命起點,對后代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对娊?jīng)》開篇《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睋?jù)考證,詩中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洽川之地。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三千多年前《關(guān)雎》中的湖心小島之上。雎鳩和鳴,清風(fēng)吹拂,水微微蕩漾。一個小伙子于岸邊徘徊,不停地向?qū)Π锻?,在看些什么呢?原來,對岸有一位美好的女子在采摘荇菜。女子美麗、溫婉的樣子讓小伙子一見鐘情,心動不已,他立即上前追求,卻被女子拒絕了。詩之美,不僅美在“在河之洲、左右流之”的清新,美在“窈窕淑女”,美在“寤寐思服、輾轉(zhuǎn)反側(cè)”的想念,更美在“琴瑟友之”到最后“鐘鼓樂之”的美滿。
現(xiàn)在的洽川風(fēng)景名勝區(qū),位于陜西省合陽縣城以東20公里的黃河之濱。景區(qū)內(nèi)的黃河濕地“萬頃蘆蕩,千眼瀵泉,百種珍禽,十里荷塘,一條黃河”,十分迷人。在洽川濕地景區(qū),人們可以泛舟采蓮、泡溫泉、玩沙灘摩托,等到秋天河邊長成一片蘆葦蕩,更能讓人想到“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景色。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詩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寫道:“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兩次科舉落第,這次竟金榜題名,仿佛一下子就從苦海中掙脫出來,登上了人生頂峰。所以,詩一開頭他就表達了心中的狂喜,說以往那種生活上的困頓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一提了,此時金榜題名,終于揚眉吐氣,自由自在,真是說不盡的暢快?!按猴L(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痹娙说靡庋笱?,心花怒放,便迎著春風(fēng)策馬奔馳于鮮花爛漫的長安街道上。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時的詩人神采飛揚,不但感到春風(fēng)駘蕩,天宇高遠,大道平闊,就連自己的駿馬也四蹄生風(fēng)了。偌大一座長安城,春花無數(shù),卻被他一日看盡,真是“放浪”無比!詩人情與景會,意到筆成,“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兩句詩也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曲江流飲,是古長安八景之一。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約5公里,曾是我國漢唐時期一處極為富麗的園林。曲江池兩岸常年樓臺起伏、宮殿林立,綠樹環(huán)繞,水色秀麗。每當(dāng)新科進士及第,總要在曲江賜宴。新科進士在這里乘興作樂,放杯至盤上,放盤于曲流上,盤隨水轉(zhuǎn),輕漂漫泛,轉(zhuǎn)至誰前,誰就執(zhí)杯暢飲,成一時盛事?!扒黠嫛庇纱说妹?。
坐落于慈恩寺的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該塔是舊時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志之一,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今天,大雁塔腳下有兩處馳名中外的旅游景點。西安大雁塔噴泉位于大雁塔北廣場,每到旅游高峰期,許多中外游客會把亞洲最大矩陣式音樂噴泉作為旅游的必經(jīng)之地。音樂噴泉《水韻雁塔 舞動西安》由獨白、獨唱、合唱、輕音樂四部分組成,四個篇章分別是“花綻芙蓉”“水潤古城”“夢縈絲路”“春滿長安”。音樂與噴泉共舞,栩栩如生地描繪了西安的線條之美、色彩之美、律動之美和人性之美。大唐不夜城則以盛唐文化為背景,唐風(fēng)元素為主線,每當(dāng)夜幕降臨,火樹銀花不夜天,人頭攢動,唐文化節(jié)目表演精彩紛呈,是中外游客來西安體驗唐文化的首選之地。過去盛唐的皇家園林,如今成為了百姓日常休閑的城市花園和西安的文化高地。千年“雁塔題名”的榮耀,讓西安成為了一座“來了不想走”的城市。
站在華山之巔看日出,迎著微微的山風(fēng),遠眺關(guān)中平原如詩如畫的風(fēng)景。當(dāng)你乘坐從華山北站到西安的高鐵回頭東望時,會突然發(fā)現(xiàn)離華山已經(jīng)很遠了。透過車窗,遼闊坦蕩的八百里秦川,浩浩蕩蕩,平平坦坦。遠方若隱若現(xiàn)的蜿蜒曲折、重重疊疊、宏偉壯麗的秦嶺山脈,在視線中一一飛奔登場,又轉(zhuǎn)眼間呼嘯而去,宛若一幅流動的山水風(fēng)景畫。在一片希望的鄉(xiāng)野上傾聽“華陰老腔要一聲喊,喊得那巨靈劈華山,喊得那老龍出秦川,喊得那黃河拐了彎……”
從中原大地進潼關(guān)入陜西眺望秦嶺,首先看到的就是號稱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西岳華山,西峰絕壁,東峰日出,南峰奇松,北峰云霧,名不虛傳。李白、李商隱、韓愈等文人墨客寫過許多吟頌華山的詩詞文章,詩歌、碑記和游記不下千余篇,摩崖石刻多達上千處。韓愈曾于淮西凱旋途中創(chuàng)作了《次潼關(guān)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詩中寫到:“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guān)四扇開。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回。”詩中的“荊山”和“華山”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在凱旋者心目中,雄偉的山岳仿佛也為他們的豐功偉績所折服,爭相奔來表示慶賀。
華山古稱太華山,為五岳中的西岳,以奇險著稱,因其陡峭險峻的小徑、壁立千仞的山脈而聞名。華山山峰似由一塊塊斧劈刀削的巨石組合而成,有“奇險天下第一山”“自古華山一條道”之說。登臨華山猶上天梯,游客到了“千尺幢”下、“回心石”處,如無勇氣,便會回心轉(zhuǎn)意,望峰興嘆,悻悻而歸。當(dāng)年韓愈上了華山,結(jié)果找不到下去的路了,見蒼龍嶺太窄,尤其是云霧襲來時,更是如墜云里,寫下了絕命詩句,讓后人回味不已!
驪山晚照,自古就是人們觀賞的動人景色。尤其是在深秋時節(jié),滿山紅葉,更令人沉浸于“渭水秋天白,驪山晚照紅”的詩情畫意之中。驪山位于西安市臨潼區(qū)境內(nèi),屬于秦嶺支脈,傳說,女媧在這里“煉石補天”,周幽王于此“烽火戲諸侯”,驪山下的華清池見證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演繹了白樂天筆下的長恨歌。相傳,每年冬天,李隆基都會帶楊玉環(huán)來華清宮避寒,第二年春天才回長安?!按汉n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一曲《長恨歌》道盡了人間的離合悲歡,一支貴妃舞驚艷了玄宗雙眸,也驚艷了整個盛唐。從此,歷史上留下了一段傳奇,也催落了無數(shù)多情人的眼淚?!堕L恨歌》是白居易對玄宗重色誤國和楊玉環(huán)紅顏禍水的譴責(zé)批判,但從愛情的角度來讀,讀到的卻是玄宗與貴妃的似海深情和他們對深情難續(xù)的惋惜。
華清宮中最著名的是御湯遺址,其中就有當(dāng)年楊貴妃沐浴的海棠湯。景區(qū)還重現(xiàn)了詩詞中提到的長生殿、飛霜殿等建筑。每年四到十月晚上,人們可以在華清宮景區(qū)觀看大型山水歷史舞劇《長恨歌》,這一舞劇以“兩情相悅”“恃寵而嬌”“生離死別”“仙境重逢”等四個層次十一幕情景組成,以勢造情,以舞訴情,在故事的原發(fā)地藝術(shù)地再現(xiàn)這一動人的愛情故事。該劇將歷史與現(xiàn)實、自然與文化、人間與仙界、傳統(tǒng)與時尚有機交融,演繹了一篇神奇的歷史樂章,成就了一個杰出的藝術(shù)典范。歷史在華清池的九龍湖畔“站了起來”,它創(chuàng)造了國內(nèi)旅游文化演出的若干個“第一”,被冠以“中國首部大型實景歷史舞劇”之名,堪稱中國旅游文化演出的驚世之作。
在人杰地靈的三秦大地上,每一篇詩歌,每一處自然人文景觀,都經(jīng)歷過蝶變。如今的三秦大地,可以說是過去和未來的重疊,是歷史遺篇、當(dāng)代華章。古詩里映射出的幸福夢想,正在照進現(xiàn)實,它從未像今天這樣距離我們?nèi)绱酥?。佇立于華山極頂看日出,遠眺八百里秦川,俯視渭河,心中無限自信、豪邁和激越。在曲江池和咸陽古渡遺址旁,游客們流連、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定格它們昔日的繁榮。他們親耳聆聽過慈恩寺的晨鐘暮鼓,也親眼觀賞過灞河岸邊的綠柳“飛雪”。穿越時空,長安城已經(jīng)遠去;如今的三秦大地,物阜民豐,活力迸射。砥礪前行的三秦兒女,正在以新的姿態(tài),擁抱新的時代,創(chuàng)造新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