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寧津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 劉忠強
大棚黃瓜由于連年種植,造成大棚內病菌逐年積累,特別是黃瓜灰霉病的發(fā)生逐年加重,已成為大棚黃瓜生產(chǎn)的一大障礙。發(fā)病大棚一般可減產(chǎn)20%~30%,重者減產(chǎn)50%以上,甚至提前拉秧、嚴重影響黃瓜的產(chǎn)量和質量。
黃瓜灰霉病多從開敗的雌花開始侵入,初始在花蒂產(chǎn)生水漬狀病斑,逐漸長出灰褐色霉層,引起花器變軟、萎縮和腐爛,并逐步向幼瓜擴展,瓜條病部先發(fā)黃,后期產(chǎn)生白霉并逐漸變?yōu)榈疑?,導致病瓜生長停止,變軟、腐爛和萎縮,最后腐爛脫落。葉片染病,病斑初為水漬狀,后變?yōu)椴灰?guī)則形的淡褐色病斑,邊緣明顯,有時病斑長出少量灰褐色霉層。高濕條件下,病斑迅速擴展,形成直徑15~20毫米的大型病斑。莖蔓染病后,莖部腐爛,瓜蔓折斷,引起爛秧。
灰霉病屬低溫高濕型病害,是大棚比較難防治的一種真菌性病害。病原菌靠風雨及農(nóng)事操作傳播,黃瓜結瓜期是病菌侵染和發(fā)病的高峰期。發(fā)病的最適溫度為20~25 ℃,最高30℃,最低4℃。適宜濕度為持續(xù)90%以上的高濕條件。連陰雨雪,棚室內濕度大,結露持續(xù)時間長,放風不及時且溫度低時,適宜病害發(fā)生流行,病害重;溫度高于30℃,相對濕度90%以下,病害停止蔓延。
防治黃瓜灰霉病要以控制、調節(jié)結瓜期濕度為主,采取綜合措施,及時防治,合理輪換藥劑是防控灰霉病的關鍵。
1.健身栽培。推廣高畦覆地膜或滴灌栽培法,減少棚內濕度;增施磷、鉀肥,避免過量施用氮肥,培育壯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
2.加強管理。黃瓜生長期間澆水適量,忌在陰天澆水,防止大水漫灌,最好選在晴天上午澆水;保持棚面清潔,增強光照,及時放風。棚室要通風透光,注意保溫增溫,防止冷空氣侵襲。
3.增溫降濕。提高棚溫至32℃則不產(chǎn)生孢子,降低濕度,減少棚頂及葉面結露和葉緣吐水。棚內溫度提高到31~33℃,超過33℃開始放風,下午溫度維持在20~25℃,降至20℃時關閉風口,使夜間溫度保持在15~17℃,調節(jié)溫濕度,控制病菌侵染。
4.藥劑防治。采用煙霧法或粉塵法及噴霧法或交替輪換等施藥技術。
(1)煙熏施藥法??蛇x用10%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或20%百速煙劑,每畝用藥200~250克,于傍晚分點布放,用暗火點燃后立即密閉煙熏一夜,次日開棚通風。
(2)粉塵劑施藥法。于傍晚蓋草氈前噴撒5%百菌清粉劑、或6.5%甲霉靈粉塵劑、或5%加瑞農(nóng)粉塵劑,每畝噴藥1000克,噴后閉棚過夜。
(3)噴霧施藥法。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農(nóng)利靈可濕粉劑1000倍液、或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800~9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嘧霉胺懸浮劑800~1200倍液于晴天上午噴霧,噴藥后要及時通風,降低棚內濕度。煙熏和粉塵劑施藥效果優(yōu)于噴霧,尤其適宜陰雨天施藥,防治效果明顯。因灰霉病易產(chǎn)生抗藥性,要輪換或交替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