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智儀,簡巨英,劉燕
(廣東省云浮市人民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廣東 云浮 527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呼吸內科疾病,該類疾病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以目前的醫(yī)療水平還無法確定其確切病因,但有相關研究證實,該疾病的發(fā)生主要與環(huán)境因素與患者個體因素有關,例如吸煙、化學粉塵吸入、空氣污染等,除此以外遺傳、肺功能發(fā)育不全也會誘發(fā)該疾病[1]。針對慢阻肺患者,目前我國臨床主要通過藥物聯(lián)合物理理療、生活干預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而高流量濕化治療儀便是較為常用輔助性儀器,它能夠通過高流量專用鼻塞或其他患者接口,持續(xù)為患者提供可以調控并相對恒定的吸氧濃度、溫度以及濕度,快速改善患者的血氧狀態(tài),同時具有保持氣道暢通、輔助通氣等效果,并能夠將氣道粘液纖毛的清理功能維持在最佳狀態(tài),但在該儀器使用期間,受諸多條件影響,極容易出現(xiàn)機器故障、管路積水、異常高溫等風險事件[2-3],進而延誤患者的康復進程,由此可見,針對使用高流量濕化治療儀的慢阻肺患者,實施細節(jié)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而為了進一步了解細節(jié)護理干預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本次研究選取了68 例使用高流量濕化治療儀的慢阻肺患者作為研究觀察對象,并將其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如下論述。
選擇68 例使用高流量濕化治療儀的慢阻肺患者作為研究觀察對象,于云浮市人民醫(yī)院2020 年2 月至2021 年6 月收治,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按照1:1 的比例將其進行分組,即觀察組( 細節(jié)護理干預模式)、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各34 例,其中觀察組男18 例,女16 例,年齡43~69 歲,平均(55.84±3.74)歲;對照組男19 例,女15 例,年齡41~70 歲,平均(56.10±4.16)歲,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均衡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P>0.05)。
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40 歲;②所有患者護理前肺功能分級FEV1預計值為30%~80%、FEV1/FVC<70%;③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障礙疾?。虎谂R近三個月內參與過相關臨床研究者;③中途退出患者;④合并認知功能障礙;⑤合并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
1.2.1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
患者入院當天對其進行常規(guī)身體檢查,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相應的治療護理干預方案,如飲食護理、健康宣教、體格檢查、科學用藥、睡眠調整等,直至患者康復出院,時刻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溝通,向其普及相關疾病知識,在此期間需注意用詞,避免加重患者的負面情緒,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本院相關的治療措施以及實際性作用,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和治療依從性,直至患者康復出院。
1.2.2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細節(jié)護理干預模式
(1) 在患者使用高流量濕化治療儀前,派遣專業(yè)人員定期進行儀器維護,確保其能夠正常使用,同時做好高溫消毒處理;(2) 嚴格控制患者飲食,嚴禁其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確保其呼吸道暢通,無異物情況,防止在吸氧過程中出現(xiàn)呼吸道損傷等情況;(3) 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況為其安排相應的治療護理方案,每天定時對患者病房進行清潔消毒,保持患者病房內空氣流通,防止患者出現(xiàn)交叉感染等不良情況;(4) 儀器使用過程中,需時刻監(jiān)測患者的呼吸情況及生命體征變化,觀察其是否出現(xiàn)其他應激反應,如若存在需遵循醫(yī)囑及時進行細節(jié)調整;(5) 儀器使用結束后需及時更換儀器導管,進行高溫消毒;(6) 為患者安排相應的康復訓練,如四肢伸展、腰背部拉伸、循環(huán)式呼吸訓練等,側面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注重加強呼吸功能的訓練,護理人員須時刻從旁看護。
(1)采用生活質量評定表[4],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情緒狀態(tài)以及軀體健康水平進行綜合評定,滿分為1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為良好;(2)采用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記錄表,將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FEV1、FEV1/FVC進行統(tǒng)計記錄,并將其結果進行對比;(3)采用風險事件記錄表,將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情況進行統(tǒng)計記錄,并通過計算將其發(fā)生率進行對比。
將數(shù)據(jù)錄入SPSS25.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通過標準顯著的方法得到P值,如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睡眠質量、情緒狀態(tài)、軀體健康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兒相關時間指標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兒相關時間指標對比(±s,分)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睡眠質量 情緒狀態(tài) 軀體健康 睡眠質量 情緒狀態(tài) 軀體健康觀察組 34 3.26±0.14 4.14±1.37 4.01±1.46 8.17±1.11 9.46±0.12 9.02±0.36對照組 34 3.13±0.26 4.08±1.40 3.98±1.59 4.39±0.14 5.33±1.06 4.99±2.13 t 值 - 0.183 0.179 0.081 19.701 22.575 10.878 P 值 - 0.856 0.859 0.936 0.000 0.000 0.000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FEV1與FEV1/FVC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FEV1(L) FEV1/FVC(%) FEV1(L) FEV1/FVC(%)觀察組 34 1.33±1.07 53.12±4.23 2.96±1.39 78.32±8.45對照組 34 1.31±1.02 52.96±4.15 1.33±1.11 59.10±2.43 t 值 - 0.079 0.157 5.343 12.746 P 值 - 0.937 0.875 0.000 0.000
經護理,觀察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也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下表3。
表3 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對比[n(%)]
慢阻肺的發(fā)病率較高,且多發(fā)于40 歲以上人群,其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喘息等,部分患者會伴有消瘦、乏力等癥狀反應,該疾病在威脅患者身體健康的同時,也大幅度降低了其日常生活質量[5-6]。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高速發(fā)展,慢阻肺患者的人數(shù)比例在近年來也開始呈現(xiàn)上升趨勢,據(jù)相關衛(wèi)生組織調查顯示[7],時至2020 年,我國慢阻肺患者的人數(shù)高達約4700 萬,因此關于如何提高該疾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已成為我國各大醫(yī)療機構的關注重點之一。而針對使用高流量濕化治療儀的患者,根據(jù)上述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睡眠質量、情緒狀態(tài)、軀體健康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以看出,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相比,細節(jié)護理干預能夠將護理流程進行細節(jié)優(yōu)化,擴大實際范圍,從而到達全面提升護理質量水平的理想效果,進而多方面提高該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指標,與此同時,該模式還具有較強的安全性與預防性作用,在患者看護期間,充分利用細節(jié)護理干預措施,大幅度降低不良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概率,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基礎保障,本次研究的第二項與第三項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的FEV1與FEV1/FVC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并且該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也低于對照組(P<0.05),能夠充分證實此項觀點的正確性,由此可見,細節(jié)護理模式具有更為顯著的效果,其能夠有效利用更加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在患者治療期間,確?;颊叩玫搅己玫闹委熜Ч耐瑫r,為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臨床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細節(jié)護理干預模式的實施,能夠明顯提高使用高流量濕化治療儀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幅度改善該類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指標,降低患者在使用高流量濕化治療儀過程中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概率,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