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軍
盱眙縣人民醫(yī)院兒科,江蘇盱眙 211700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一種以皮膚、黏膜黃染等癥狀為表現(xiàn)的早產(chǎn)兒常見病,患兒病情嚴重時,可能誘發(fā)膽紅素性腦病,除給患兒帶來神經(jīng)損害外,還易威脅患兒生命安全[1]。 當前臨床針對新生兒高膽紅素癥,通常選用藍光照射治療,該方法具有治療安全性高、傷害小等特點[2]。 以往臨床采用的持續(xù)藍光照射72 h,由于照射時間較長,極易給患兒DNA 造成損傷與脂質過氧化等情況,甚至還會誘發(fā)皮膚過敏及發(fā)熱等不良反應,嚴重干擾患兒的正常生活[3]。 所以,出于對患兒健康與安全考慮, 縮短患兒照射治療時間,減少患兒不良反應, 保障患兒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間斷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不僅有助于縮短患兒臨床治療時間,還有助于降低患兒因長時間照射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4]。 因此,該研究選取2019年8 月—2021 年2 月該科室收治的160 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納入研究范疇, 給予LED 冷光源藍光間斷與持續(xù)照射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將該院收治的160 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納入研究范疇,結合照射方法,對患兒進行隨機分組,將80 例接受LED 冷光源藍光持續(xù)照射治療患兒選為對照組,將80 例接受LED 冷光源藍光間斷照射治療患兒選為觀察組。 對照組(n=80):男患兒43 例、女患兒37 例;患兒日齡3~25 d,平均(12.34±0.82)d;體質量2 065~4 057 g,平均(2 970.54±503.21)g;病程10 h~13 d,平均病程(8.71±1.04)d。 觀察組(n=80):男患兒45 例, 女患兒35 例; 患兒日齡1~24 d, 平均(12.62±0.47)d;體質量1 995~3 978 g,平均(2 986.86±511.92)g;病程8 h~12 d,平均(8.52±1.15)d。 觀察兩組體質量、病程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患兒參與該研究,均已征得家屬知情同意;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對該次研究表示批準與同意。
納入標準:160 例患兒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中規(guī)定診治標準;患兒并無急救史、窒息史;患兒母親無妊娠并發(fā)癥與內、外科并發(fā)癥。 排除標準:神經(jīng)受損、嚴重感染患兒; 膽管閉鎖患兒及新生兒膽炎綜合征患兒。
160 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按患兒病情給予球蛋白、抗生素及換血治療,除給予水電解質平衡治療外,還給患兒提供營養(yǎng)供給。 治療期間及時給患兒補充液體與維生素B2, 協(xié)助患兒定時翻身,確?;純喝淼玫骄鶆蛘丈?。
對照組80 例患兒接受LED 冷光源藍光持續(xù)照射治療, 保持燈頭與患兒皮膚之間距離為40 cm,進行24 h 持續(xù)照射, 將藍色光箱溫濕度設置30~32℃、55%~65%, 給患兒戴上黑色眼罩, 穿上黑色棉布尿布,照射治療時間一般為3 d,視患兒病情酌情延長或縮短。
觀察組80 例患兒接受LED 冷光源藍光間斷照射治療,照射時間為8~12 h/d,保持燈頭與患兒皮膚之間距離為40 cm,間隔時間為8~12 h,將藍色光箱溫濕度設置30~32℃、55%~65%, 給患兒戴上黑色眼罩,穿上黑色棉布尿布,照射治療時間一般為3 d,視患兒病情酌情延長或縮短。
1.3.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指標對比 對兩組患兒血清血清膽紅素(TBiL)恢復時間、藍光照射時間、住院時間3 項臨床治療指標進行記錄,并對患兒組間差異進行對比。
1.3.2 評估患兒療效差異 當患兒治療后,全身皮膚、黏膜黃疸均全部消失,TBiL 降至正常水平,且并無復發(fā)情況,為治愈;當患兒治療后,患兒全身黃疸得到顯著改善,TBiL 含量, 和治療前相比, 其降幅已超過100 μmol/L,為顯效;當患兒治療后,患兒已降低全身黃染程度,患兒TBiL 水平有所改善,和治療相比,其降低已超過50 μmol/L,但仍超出正常水平,為好轉;當患兒治療后, 患兒黃疸、TBiL 水平仍未發(fā)生變化,甚至伴隨病情加重情況,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1.3.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TBiL 結果差異 分別在照射治療前、治療后3 d、治療后5 d,抽取3 mL 患兒清晨空腹靜脈血,經(jīng)氧化酶法對患兒TBiL 水平進行測定。
1.3.4 查看患兒治療后不良反應 查看患兒治療后是否伴隨皮疹、腹瀉、煩躁哭鬧、發(fā)熱等不良反應,并及時上報醫(yī)師。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經(jīng)照射治療, 患兒血清TBiL 恢復時間(6.99±1.28)d、藍光照射時間(71.33±5.16)h、住院時間(8.23±1.28)d,和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指標差異對比(±s)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指標差異對比(±s)
組別血清TBiL 恢復時間(d)藍光照射時間(h)住院時間(d)對照組(n=80)觀察組(n=80)t 值P 值8.32±1.19 6.99±1.28 6.807<0.001 79.46±6.78 71.33±5.16 8.535<0.001 10.05±1.24 8.23±1.28 9.134<0.001
觀察組經(jīng)間斷照射治療, 患兒總有效率為93.75%,和對照組83.75%相比,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療效差異對比
觀察組治療前,患兒血清TBiL結果,和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3 d、5 d后,患兒血清TBiL(133.46±10.82)μmol/L、(96.34±6.31)μmol/L,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TBiL 結果差異對比[(±s),μmol/L]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TBiL 結果差異對比[(±s),μmol/L]
組別治療前治療3 d 后治療5 d 后對照組(n=80)觀察組(n=80)t 值P 值236.58±12.46 239.13±12.62 1.286 0.200 138.73±11.68 133.46±10.82 2.961 0.004 104.63±7.45 96.34±6.31 7.595<0.001
觀察組治療后,患兒發(fā)生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5 例(6.25%),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后不良反應對比
近年來,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人數(shù)逐漸升高,其在住院新生兒中占比高達30%以上[5]。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也稱新生兒黃疸,作為一種新生兒期常見病癥,患兒常伴隨鞏膜、皮膚及黏膜黃染情況,多數(shù)患兒屬于生理性黃疸,部分病理性黃疸患兒病情進展迅速,持續(xù)時間較長,且復發(fā)率較高,如果未得到及時診治,患兒膽紅素水平會持續(xù)升高,使患兒出現(xiàn)膽紅素腦損傷疾病,給患兒的后續(xù)生活帶來嚴重影響[6-8]。當新生兒血清膽紅素過高,不僅會給細胞代謝功能帶來影響,還會使患兒腦細胞代謝發(fā)生紊亂,增加患兒膽紅素性腦病發(fā)病概率,給患兒造成智力、聽力、視力及運動等方面障礙,給患兒的生命與健康帶來嚴重威脅[9-10]。 當前臨床針對病理性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常選用藍光治療,但在間斷與持續(xù)治療方面存在較大分歧,所以,該文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對患兒LED冷光源藍光間斷與持續(xù)照射治療進行深入分析。
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以分解光照后未結合膽紅素為治療機制的,將其分解成光氧化作用產(chǎn)物、構型異構體、結構異構3 種,上述3 種產(chǎn)物可經(jīng)尿液、膽汁迅速排出患兒體外,無需進行肝臟代謝[11-12]。 藍光照射治療中,照射效果最強的波長為425~475 nm。 藍光照射開始時,患兒光療反應隨光強度增加而逐漸增強, 但當患兒血總膽紅素降至100 μmol/L時,即便增加光照時間與光照強度,也難以提升臨床照射效果,甚至還會損傷患兒DNA 與脂質過氧化酶,使患兒出現(xiàn)皮疹、腹瀉、發(fā)熱等不良反應[13]。 藍光持續(xù)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雖能達到一定退黃效果,但同時也會增加皮膚青銅癥、煩躁哭鬧等反應,而藍光間斷照射治療不僅具有退黃功效,還能減少持續(xù)藍光照射給患兒帶來的生理、 體溫等影響,利于患兒的生長發(fā)育與治療后康復效果[14]。
該次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經(jīng)照射治療,患兒血清TBiL 恢復時間 (6.99±1.28)d、 藍光照射時間(71.33±5.16)h、住院時間(8.23±1.28)d,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該結果提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經(jīng)LED 冷光源藍光間斷治療, 能夠有效縮短患兒血清TBiL 恢復時間、藍光照射及住院時間,使患兒黃疸情況得到有效改善。 觀察組經(jīng)間斷照射治療,患兒總有效率為93.75%,和對照組83.75%相比,明顯更高(P<0.05)。 該結果說明藍光間斷照射治療,除具有提升光照效率優(yōu)勢外, 還有助于提升患兒臨床治療有效性。這與王向平等[15]“間歇藍光照射組患兒治療后總有效率94%高于持續(xù)藍光照射組(96%)(P<0.05)”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相比于藍光持續(xù)照射治療,藍光間斷照射治療有助于降低持續(xù)藍光照射引起的排熱不暢等熱效應。 觀察組治療3 d、5 d 后, 患兒血清TBiL(133.46±10.82)μmol/L、(96.34±6.31)μmol/L, 少于對照組(P<0.05)。 藍光照射治療以其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治療優(yōu)勢,在兒科得到了廣泛應用,患兒在光照作用下,可使患兒皮膚表面、淺表組織膽紅素分子出現(xiàn)異構化、氧化情況,快速降解患兒膽紅素,使IxaZ 型轉化成更具水溶性的IxaE 型膽紅素, 再經(jīng)尿液、膽汁、腸道排出體外,從而達到降低患兒機體膽紅素水平目的[16]。 觀察組治療后,患兒發(fā)生皮疹、腹瀉、皮膚青銅癥等不良反應5 例,發(fā)生率6.25%,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藍光間斷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能夠減少患兒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這與馮炳棋[17]“觀察組經(jīng)間歇藍光照射治療,患兒發(fā)生腹瀉、皮疹及發(fā)熱不良反應共4 例,發(fā)生率6.56%,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的研究結果相符合。 患兒經(jīng)持續(xù)光照治療,極易出現(xiàn)較多膽紅素光異構體,可經(jīng)腸道排泄,對患兒腸道乳酸酶活性進行抑制,使患兒發(fā)生腹瀉等不良反應;而間斷光照治療,可通過分散其作用時間,減輕其對患兒皮膚淺表組織、深部組織、生理節(jié)奏及體溫波動的影響[18]。
綜上所述,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經(jīng)LED 冷光源藍光間斷治療, 大幅提升了患兒的臨床療效,血清總膽紅素改善效果好,具有良好治療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