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劉圣勛,肖洋洋,孫陣陣
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檢驗科,山東濱州 256600
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缺血性疾病。因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其疾病預后較差,致殘、致死的風險較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顯著影響。 對于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早期診斷十分重要,決定著患者的綜合預后。 血漿抑制劑C 及凝血功能是一種可以判斷疾病的指標[1]。 血清胱抑素C 能有效地反映患者的動脈硬化情況,凝血功能可了解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情況。 該研究納入該院2019 年6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選擇同期100 名健康體檢的志愿者作對照, 探討血清胱抑素C 及凝血功能檢驗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納入該院收治的10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組, 選擇同期100 名健康體檢的志愿者作對照組,對納入的所有對象進行血清胱抑素C 及凝血功能檢測。并將急性腦梗死患者分為完全型急性腦梗死患者和進展型急性腦梗死患者,比較兩種指標監(jiān)測結果。
研究組男58 例,女42 例;年齡38~75 歲,平均(57.71±4.24)歲。 對照組男56 例,女44 例;年齡37~77 歲,平均(58.69±5.67)歲。 兩組間年齡、性別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患者均知情同意。
將研究組根據(jù)疾病情況分為兩組,完全型急性腦梗死患者45 例和進展型急性腦梗死患者55 例。完全型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男26 例,女19 例;年齡38~74歲,平均年齡(57.45±4.56)歲。進展型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男32 例, 女23 例; 年齡39~75 歲, 平均年齡(57.67±4.01)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研究組的患者均行CT 檢查證實腦梗死,存在局灶性神經(jīng)功能缺損;②對照組體檢均健康正常,無合并相關疾病。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腦血管疾病或者存在其他的腦器質性病變者; ②既往有腦卒中病史的患者;③存在對凝血功能有影響的其他疾病者;④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⑤經(jīng)檢查為急性腦出血的患者。
對納入的所有對象進行血清胱抑素C 及凝血功能檢測。所有受試者早晨在真空干燥管中采集空腹靜脈血2 mL,3 000 r/min 離心15 min,分離血清,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檢測血清胱抑素C,采用投射免疫比濁法, 用OLYMPUS27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胱抑素C 試劑由北京久強公司提供, 操作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 而凝血功能檢測是用ACLTOP700 全自動血凝分析儀, 以其配套檢測試劑檢測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和纖維蛋白原。
對比對照組和研究組血清胱抑素C 及凝血功能檢測的結果,并對照研究組當中,完全型急性腦梗死患者和進展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 及凝血功能檢測的結果。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 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血清胱抑素C 及凝血功能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健康者和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 及凝血功能比較(±s)
表1 健康者和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 及凝血功能比較(±s)
組別血清胱抑素C(mg/L)纖維蛋白原(g/L)凝血酶原時間(s)凝血酶時間(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s)對照組(n=100)研究組(n=100)t 值P 值1.10±0.16 1.56±0.23 16.418<0.001 2.55±0.31 4.32±0.51 29.657<0.001 12.96±1.32 9.04±1.05 23.241<0.001 14.53±1.33 10.26±1.02 25.476<0.001 34.96±3.32 27.04±2.41 19.305<0.001
完全型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 水平及凝血功能中纖維蛋白原高于進展型急性腦梗死患者,而凝血功能指標中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低于進展型急性腦梗死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進展型和完全型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 及凝血功能比較(±s)
表2 進展型和完全型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 及凝血功能比較(±s)
組別血清胱抑素C(mg/L)纖維蛋白原(g/L)凝血酶原時間(s)凝血酶時間(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s)進展型(n=55)完全型(n=45)t 值P 值1.42±0.15 1.83±0.24 10.428<0.001 3.91±0.41 5.43±0.62 14.684<0.001 10.78±1.35 7.14±0.81 15.890<0.001 11.89±1.87 8.47±0.89 11.262<0.001 30.81±3.32 23.78±2.56 11.648<0.001
腦梗死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急性腦梗死患者在相關因素的影響下明顯增加。急性腦梗死的主要病機是腦內(nèi)血液供需嚴重失衡。患者發(fā)病后可出現(xiàn)偏癱、失語及不同程度的神經(jīng)功能喪失。 腦梗死患者易發(fā)生肢體殘疾甚至死亡,嚴重威脅其健康和生命安全[2]。腦梗死患者可出現(xiàn)神經(jīng)細胞損傷及神經(jīng)元損傷,這需要醫(yī)生對患者的相關指標及血液循環(huán)進行觀察分析。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病,對人的身體危害極大,發(fā)病因素復雜。根據(jù)相關的調查研究,急性腦梗死與人的腦血管神經(jīng)有密切關系,主要是內(nèi)膜嚴重破壞,導致腦血栓形成和缺血,導致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失衡[3]。
血清胱抑素C 是一種無糖的小分子堿性蛋白,包括122 個堿性氨基酸。 血漿胱抑素C 能控制腦外蛋白水解,抑制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在心血管疾病如動脈硬化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凝血功能是心腦血管病的保護性因子[4]。 凝血性好,能迅速修復出血點,預防血管出血。
作為一種蛋白酶抑制劑, 血清胱抑素C 在人的腦脊液中具有調節(jié)機體內(nèi)外蛋白水解作用。有關研究者通過相應的調查證明,腦梗死患者在腦梗死前產(chǎn)生了較多的組織蛋白酶,血清胱抑素C 會持續(xù)升高,這與正常人相比有很大差異[5-6]。 一般情況下,血清胱抑素C 含量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高于正常人, 血清胱抑素C 是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重要指標, 且病情進展后,其水平更高,可能與腦梗死進展時血清胱抑素C病理改變有關。 另外,腦梗死患者容易出現(xiàn)急性腦水腫及顱內(nèi)壓升高, 導致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改變、腎血流減少、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腎小球對于血清胱抑素C 排泄降低,導致血清胱抑素C 水平升高。研究顯示, 血清胱抑素C 還可參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可能通過抑制組織蛋白酶抑制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參與炎癥反應,影響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誘發(fā)急性腦梗死患者機體應激反應,在急性腦梗死發(fā)病中起一定作用[7-9]。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病率也不斷上升。其發(fā)生與能量代謝、興奮性神經(jīng)遞質釋放、氧自由基反應等密切相關。 其殘疾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如不加以治療,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10-12]。 當急性腦梗死發(fā)生時, 會引起凝血系統(tǒng)和纖溶系統(tǒng)的失衡,進而導致血栓形成。 栓塞不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而且給臨床診斷帶來一定的障礙。患者易錯過臨床溶栓治療的最佳時間,最終影響治療和預后。因此,正確認識凝血和纖溶狀態(tài)對于疾病的診斷和評價具有重要意義。凝血功能是心腦血管病的保護性因子[13-16]。正常人群抗凝功能在正常情況下是比較完整的,而急性腦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出現(xiàn)異常,比如血栓形成,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和供給功能,從而導致疾病。 腦梗死是嚴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腦血管疾病。 激活血小板、凝血酶系統(tǒng)、 纖溶系統(tǒng)失調是急性腦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凝血功能指標能夠反映急性腦梗死的病情,纖維蛋白原與腦梗死的發(fā)病密切相關,其水平升高和病情呈正相關特點。 正常人具有正常凝血功能,抗凝機制良好,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抗凝機制,功能嚴重失調,危重患者會出現(xiàn)大量血栓,會嚴重影響腦供氧系統(tǒng),引起缺血缺氧,導致腦梗死[17-19]。
該研究顯示, 研究組血清胱抑素C 水平 (1.56±0.23)mg/L 及凝血功能中纖維蛋白原 (4.32±0.51)g/L高于對照組(1.10±0.16)mg/L、(2.55±0.31)g/L,而凝血功能指標中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分別是 (9.04±1.05)、(10.26±1.02)、(27.04±2.41)s 低于對照組 (12.96±1.32)、(14.53±1.33)、(34.96±3.32)s(P<0.05)。 完全型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 水平及凝血功能纖維蛋白原高于進展型急性腦梗死患者,而凝血功能指標中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低于進展型急性腦梗死患者(P<0.05)。
馬靜[20]的研究也顯示,血清胱抑素C 及凝血功能檢驗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用中,試驗組血清胱抑素C 水平(1.56±0.22)mg/L 及凝血功能中纖維蛋白原 (4.31±0.52)g/L 高于對照組 (1.10±0.16)mg/L、(2.76±0.33)g/L,而凝血功能指標中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分別是 (9.25±1.06)、 (10.25±1.06)、 (27.37±3.57)s 低于對照組(12.67±1.55)、(14.43±1.57)、(34.59±3.68)s;也存在完全型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 水平及凝血功能纖維蛋白原高于進展型急性腦梗死患者,而凝血功能指標中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低于進展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情況。
該次研究和馬靜的研究有相似性,可見,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 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 而進展型急性腦梗死患者人群則低于完全型急性腦梗死患者。可見,隨急性腦梗死的病情進展惡化,血清胱抑素C 升高,而凝血功能則持續(xù)降低,說明測定血清胱抑素C 及凝血功能可預測腦梗死的進展, 有助于醫(yī)生判斷腦損傷程度,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在疾病檢測中,血清胱抑素C 和凝血功能可作為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這兩個指標判斷患者是否患有急性腦梗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簡化檢測流程,進一步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性,為患者節(jié)省一定的經(jīng)濟開支和檢查時間,確保及時發(fā)現(xiàn)和治療。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危害嚴重,臨床上需要加強血清胱抑素C 及凝血功能聯(lián)合的檢測, 早期診斷并采取治療干預,避免疾病進一步進展成為完全型腦梗死,以減少急性腦梗死對患者生活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