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雅楠
(煙臺市北海醫(yī)院CT室 山東 煙臺 265718)
肺栓塞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病理生理綜合征,在其影響下,患者肺動脈各個分支栓子影響出現(xiàn)阻塞現(xiàn)象,會降低肺循環(huán)功能,從而導致肺循環(huán)障礙的發(fā)生,引發(fā)肺栓塞。一般情況下,肺栓塞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是患者的肺動脈阻塞程度、栓子的大小存在差異[1]。臨床中需要及時進行診斷,若延誤則會導致患者的肺栓塞面積增加,引發(fā)休克或嚴重的心律失常,嚴重的情況下,患者的生命安全將受到威脅[2]。因此,應及時對肺栓塞患者進行檢查,而采用科學的方法對肺栓塞及時有效地進行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肺栓塞診斷中最為常用的方法便是影像學診斷,其中以C T和X線最為常見,本次研究任務中便對比分析了兩種不同影像學診斷方法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情況。
本次研究任務以提高肺栓塞診斷準確率為導向,選取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被確認為肺栓塞,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展開研究。所有的患者均確診為肺栓塞,自愿參與實驗,并在入組后進行隨機平均分組,每組40例患者,分別命名為CT組、X線組,年齡35~77歲之間,平均年齡52.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均為胸悶、冷汗、咳嗽、呼吸急促等;②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存在溝通障礙和語言障礙的患者;②臨床資料缺失的患者。
1.2.1 X線組診斷方法 在實際操作時,指導患者行正確體位,以站立側位和后前位為主,由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完成胸部X線掃描,獲取影像資料后進行分析。
1.2.2 CT組診斷方法 患者接受掃描時使用多層螺旋CT(聯(lián)影UCT760)完成?;颊呓邮軝z查前,醫(yī)護人員需要向患者教授呼吸方法和屏息方法,以保障檢查工作的開展。在檢查開始時,指導其保持仰臥位,并將儀器的電壓、電流、螺距等參數(shù)分別設置為120 kV、250 mA、0.9427;同時,對比劑需選擇非離子型注射,嚴格按照規(guī)范化標準進行高壓注射,將注射速度、速率控制為1.6 mL/kg、3.5 mL/s,選擇肘靜脈進行注射,完成以上準備工作后囑咐患者保持屏息狀態(tài),予以全身掃描。最后將所獲取的數(shù)據(jù)進行圖像重建,同時進行容積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
①對兩組患者接受多層螺旋CT診斷和X線檢查后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主要記錄兩種方法檢出的肺栓塞情況,記錄檢出人數(shù),采用該屬于與小組總人數(shù)相除獲取檢出率后進行比較。②CT組接受多層螺旋CT診斷時,記錄患者栓塞動脈的支數(shù),主要包括:肺葉動脈栓塞、肺段動脈栓塞、主肺動脈栓塞、亞段動脈栓塞、其他分支動脈,記錄各個動脈栓塞數(shù)后與總栓塞數(shù)相除獲取單個顯影率。③診斷過程中均由放射科醫(yī)師進行分析并給出判斷,共計3名。當醫(yī)師出現(xiàn)意見不統(tǒng)一的情況時,決策的確定以堅持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T組檢出率高于X線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方法診斷后比較兩組肺栓塞檢出率比較
CT組動脈栓塞檢出情況。見表2。
表2 分析CT組檢查結果
面色蒼白、呼吸困難、虛脫是肺栓塞患者突發(fā)起病時的主要表現(xiàn),而且患者還會出現(xiàn)惡心、抽搐、焦慮不安、昏迷的臨床表現(xiàn),同時頸肩部疼痛、胸痛、腦缺氧和急性疼痛也是肺栓塞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由于許多疾病與肺栓塞的臨床表現(xiàn)相似,其特異性較低,所以肺部栓塞的檢出難度較大,僅通過臨床表現(xiàn)無法做出準確判斷,還需要采用其他診斷方法進行確定。一般情況下需加強對CT、X線等影像學方法的應用,從而幫助確認患者具體的肺栓塞情況。另外,部分肺栓塞患者也可能會遭受到并發(fā)癥的威脅,如常見下肢深靜脈血栓、盆腔靜脈血栓等均為肺栓塞后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如當患者出現(xiàn)胸痛、咯血或憋氣現(xiàn)象時,可懷疑患者的肺栓塞是由下肢血栓脫落引起。
根據(jù)上述研究結果可知,X線組患者接受X線診斷后,肺動脈栓塞的檢出率與相比CT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針對肺栓塞的診斷,采用多層螺旋CT有著顯著效果。在對肺栓塞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進行診斷時,具有較大的顯示范圍,并需要配合對比劑的應用,經(jīng)過對比劑輔助后,診斷效果會得到增強,且呼吸運動敏感部位會受到局部血管充盈度的影響而降低。需注意的是在進行CT掃描檢查時,需要患者處于屏息狀態(tài),這有利于促進空間分辨率的提高,從而能夠有效地降低局部的容積效應,以此來幫助獲取更為清晰的圖像,且清晰度高于普通CT影像。另外在多層螺旋CT檢查后還發(fā)現(xiàn),患者中共檢出573支動脈栓塞,其中肺葉動脈栓塞、肺段動脈栓塞、主肺動脈栓塞、亞段動脈栓塞、其他分支動脈,其能夠更為準確的顯示出存在栓塞的動脈,該結果說明,多層螺旋CT診斷的準確率更高。
就肺栓塞而言,其具有進行性發(fā)展和隱匿性的特點,當臨床中懷疑患者發(fā)生此病時,應及時進行診斷。因多層螺旋CT診斷率高,故采用該方法診斷,以此為患者的治療提供指導,促進臨床治療效果。
據(jù)田衛(wèi)兵等[3]的研究分析中發(fā)現(xiàn),對患者采用多層螺旋CT診斷時,亞段動脈栓子、肺段動脈栓子、肺葉動脈栓子、主動脈栓子和其他動脈栓子的比例與本研究結果基本相似,說明對肺栓塞患者采用多層螺旋CT診斷,具有較高的清晰度,對亞段肺動脈栓塞顯示率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不僅能夠深入地了解患者疾病的變化過程,還能夠為患者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而且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準確率高的特點,應用價值顯著。對祖麗梅[4]等學者的研究分析得知,對所有的患者進行病理診斷后,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診斷,將診斷結果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說明,在疾病的診斷中多層螺旋CT可為臨床診斷提供準確的依據(jù),同時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且診斷方法具有快速、無創(chuàng)特點,對患者病情變化的了解更加準確。分析顧瑞林[5]等學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X線診斷和多層螺旋CT診斷的結果進行對比,漏診率后者低于前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充分說明,對患者病變部位的顯示,后者更加明確,診斷準確率較高。
另外,王明珍[6]的研究中提出,采用多層螺旋CT對肺栓塞患者診斷,敏感度有90%以上,而且在診斷肺栓塞方面具有較高的準確率,這一研究也充分證明了對肺栓塞采用多層螺旋CT診斷不僅特異性高,敏感度同樣較高。說明,該方法應用于肺栓塞診斷中具有較高的價值。根據(jù)上述分析的孩子,在肺栓塞診斷中可將多層螺旋CT作為首選方案。其具有多種優(yōu)勢,具體如下:首先,多層螺旋CT具有快速掃描的特點,且掃描時覆蓋的范圍較廣,短時間內(nèi)可獲取相關數(shù)據(jù),不會受到患者呼吸運動的影響,影像圖的準確率較高[7]。其次,該技術應用時無需采用較大層厚,有利于圖像重建,有利于促進空間分辨率的提高,同時能夠清晰地顯示出肺動脈下段的分支情況。再次,能夠獲取三維圖像資料,且圖像均可進行重建,這對圖像質量的提高有著積極作用,也是促進診斷準確率的關鍵[8]。最后,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診斷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促使對比劑延遲時間最佳化,能夠進一步促進圖像水平的提高,既能夠減少不良反應,又能夠提高圖像的質量,減少了偽影對診斷的影響。雖然肺栓塞的診斷率在應用多層螺旋CT時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仍需要在掃描時加強注意,減少影響因素,提高診斷準確性。
綜上所述,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肺栓塞的診斷,能夠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并且具備良好的便捷性、高效性優(yōu)勢,也能夠幫助準確判斷患者的具體肺栓塞情況,可為后續(xù)治療提供重要依據(jù),具有較高的應用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