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劍
在印度,旅行缺少了火車,那就算不上一次完美的體驗。來印度前,常常會被網(wǎng)上流傳的印度人“外掛”在火車上的壯觀場面所震驚——現(xiàn)實中的印度火車,很少能看到這種場景,不過確實很多年輕人喜歡掛在火車門口,看上去很拉風。
在印度需要提前一個月買票,因為乘客數(shù)量巨大,可與中國春運期間的客流量相提并論。有錢人可以到旅行社訂票,普通人多在網(wǎng)上買票,或者到火車站排隊。網(wǎng)上訂票有著一系列復雜的程序,譬如要有當?shù)氐碾娫捥柎a,以及網(wǎng)上不斷注冊、不斷注冊失敗的煎熬過程。
印度火車分為硬座、普通臥鋪和空調(diào)臥鋪,空調(diào)臥鋪又分三個等級。普通的印度群眾多會選擇硬座和普通臥鋪,因為價格便宜。普通臥鋪沒有被褥,也沒有空調(diào),但會有電扇,在炎熱的季節(jié),車廂里的悶熱,會讓人不停地流汗,不停地喝水。臥鋪車廂的布局跟國內(nèi)差不多,也是一個小隔間,左右兩面墻上各三張床。白天的時候中床是放下來的,以便有更大的空間提供給乘客。不同的是,過道的墻上也有一對上下床。
印度火車的典型特點是慢和不準點。除了始發(fā)站,火車的晚點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疖嚦霭l(fā)后,車速很慢,在40~50千米/時,如果有人沒趕上火車,火車行進途中還有機會上車,這也是那么多年輕人喜歡“外掛”的原因,方便自己隨時上下車。
火車上的餐飲則從不欺客,車上叫賣的小販所賣的食物幾乎價格與外面一樣,并沒有漲價,所以很多印度人上車前不會買吃的。遇到騙子、小偷是難免的,但印度整個國家有著強烈的宗教氛圍,大部分人都是友善的。每當火車經(jīng)過橋梁時,都會看到當?shù)厝?,將硬幣扔到車窗外,嘴里念念有詞。此外,雖然種姓制度早已被廢除,但在現(xiàn)實中的影響依舊存在?;疖嚿系牧熊噯T幾乎是按照種姓來劃分的,最高等級,就是列車長以及驗票人員,大都英語流利,皮膚偏白;其次,則是送餐的列車員,以及車廂內(nèi)的打掃人員,膚色由淺到深。負責車廂打掃的列車員,幾乎沒有自己專屬的鋪位,夜間只能在車廂連接處的過道搭上幾塊木板睡覺。
有一次夜車,我沒有買到臥鋪票,只有站票。好心的列車員為我在他們睡覺的空地上移出了一小塊地方,與列車員一起在過道委身睡了一宿。
同樣是夜車,還有一次坐的是一等空調(diào)車廂,與之前的普通車廂體驗完全不同。不但有空調(diào)、被褥,每個床鋪上還會有簾子。不過這些還不是最讓人驚艷的,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的送餐(餐費含在車票里),一天居然有六次之多,從正餐到小吃、冰激凌,時不時還有奶茶、咖啡奉上。
不過幸福的節(jié)奏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就在列車即將到達終點站時,送餐員開始沿著車廂收小費。我看到旁邊的乘客都只給20盧比,我也拿出了20盧比,可送餐的小哥顯然不滿意,拿著手里一張面值50盧比的對我比畫,意思是你是外國人,應(yīng)該多給些呀!這還不算完,過了一會兒,送被褥的列車員也來收小費。打掃衛(wèi)生的列車員又緊隨其后,看來零錢不給足是不行的。
(摘自《意林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