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鑫禹
(阜新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阜新市婦產醫(yī)院)腫瘤外科,遼寧 阜新 123000)
卵巢癌是女性高發(fā)惡性腫瘤病癥,患者早期無明顯體征及癥狀,一旦確診基本已發(fā)展至中晚期,生存期較短[1]。國內年均新增卵巢癌病例約52 971例,發(fā)病率呈不斷升高趨勢,死亡30 886例,上皮性卵巢癌是常見的病理類型,占全部卵巢癌病例的50%~70%[2]。目前,主要采用腫瘤細胞減滅術治療晚期卵巢癌患者,但存在較高的復發(fā)風險,5年生存率較低,預后較差[3-4]?;熥鳛橐环N全身治療手段,可通過靜脈、口服、體腔給藥等多種方式治療患者,化療藥物可隨血液循環(huán)抵達全身大部分的組織器官,是治療卵巢癌的主要手段,在卵巢癌的復發(fā)治療、輔助治療中效果確切。但隨著化療周期的增加,患者會出現鉑類耐藥現象,影響療效。新輔助化療作為一種先期化療方法,可通過腹腔內給藥、靜脈、動脈介入給藥的方式治療患者,促使腫瘤細胞缺血壞死,縮小病灶,進而增強手術效果[5]。本研究旨在探討新輔助化療聯合手術治療對晚期卵巢癌患者生存情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34~68歲,平均(48.69±3.17)歲;Ⅲ期36例,Ⅳ期4例;組織學類型:漿液性腺癌31例,黏液性腺癌6例,內膜樣腺癌2例,透明細胞癌1例。觀察組年齡32~69歲,平均(48.31±3.58)歲;Ⅲ期35例,Ⅳ期5例;組織學類型:漿液性腺癌30例,黏液性腺癌5例,內膜樣腺癌3例,透明細胞癌2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均行腫瘤細胞減滅術治療,病理結果證實為卵巢癌;腫瘤分期Ⅲc~Ⅳ期[6];影像學檢查提示患者伴有大量腹腔積液、盆腹腔廣泛轉移,一般狀態(tài)較差;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腫瘤;臨床資料不全;既往有惡性腫瘤病史;凝血機制異常。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新輔助化療聯合手術治療:①新輔助化療,第1天,予以患者注射用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58)70 mg/m2,靜脈滴注;紫杉醇注射液(上海創(chuàng)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297)135 mg/m2,靜脈滴注。化療期間給予患者護胃、止吐等預防性治療,予以地塞米松片(廣東南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618)75 mg,口服,化療前12、6 h各服用1次;茶苯海明片(北京益民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039)50 mg,口服,化療前1 h服用。3周為1個療程,化療1~3個療程,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評估患者病況,宜選擇在肺、肝等轉移灶基本消失,腹水、胸腔積液等基本得到控制,腹盆腔腫塊顯著縮小,一般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后行手術治療。②手術治療,采用傳統(tǒng)腫瘤細胞減滅術治療患者,切除闌尾、全子宮雙附件等組織,徹底清掃盆腔、腹主動脈鄰近淋巴結。對照組采用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同觀察組。兩組術后1周左右接受化療治療,化療方法同觀察組術前化療方案?;?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總瘤灶直徑、腹腔積液量、轉移灶數目。②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評價療效:完全緩解,腫瘤消失;部分緩解,腫瘤體積減少>50%;穩(wěn)定,腫瘤體積減少<25%;進展,腫瘤體積增加>25%,或有新病灶出現,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7]。③比較兩組副損傷發(fā)生率、最佳減滅率,殘余病灶直徑≥2 cm為非最佳減滅,殘余病灶直徑<2 cm即可判定為最佳減滅[8]。④比較兩組1、3年生存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治療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腹腔積液量均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總瘤灶直徑均短于對照組,轉移灶數目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治療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手術治療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0 40術中出血量(ml)484.78±102.75 841.15±109.36 15.020 0.000手術時間(h)2.21±0.63 3.36±1.04 5.982 0.000總瘤灶直徑(cm)7.53±2.16 17.94±6.53 9.572 0.000腹腔積液量(ml)252.19±102.76 1 069.53±204.82 22.558 0.000轉移灶數目(個)4.62±1.29 10.37±3.18 10.597 0.000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兩組副損傷發(fā)生率和減滅率比較 兩組副損傷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減滅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副損傷發(fā)生率和減滅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side injury incidence and extin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兩組生存率比較 兩組1年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3年生存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存率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survival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目前臨床治療晚期卵巢癌多以徹底開展腫瘤細胞減滅術為主,術后再進行6~8次的鉑類聯合化療。相關報道[9-10]顯示,通??刹捎媚[瘤細胞減滅術聯合術后輔助化療治療局部轉移性或晚期疾病。由于Ⅲc、Ⅳ期卵巢癌患者多存在腹腔內多組織器官腫瘤細胞遠處轉移、廣泛種植問題,增加了手術難度,而傳統(tǒng)的腫瘤細胞減滅術易出現病灶殘留問題,影響預后[11-12]。臨床中基于鉑類的聯合化療通常作為輔助治療卵巢癌的一線推薦療法,可有效縮小病灶,但大部分患者經過反復化療后,化療間隔時間明顯縮短,受鉑類耐藥性因素影響,治療后復發(fā)率較高[13-14]。因此,探討更加高效的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新輔助化療作為一種治療晚期卵巢癌的全新手段,在臨床中得到逐步應用和推廣[15-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腹腔積液量均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總瘤灶直徑均短于對照組,轉移灶數目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副損傷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減滅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新輔助化療聯合手術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帶瘤狀態(tài),減少患者手術創(chuàng)傷,增強減滅效果。分析原因為,傳統(tǒng)的腫瘤細胞減滅術治療患者,易殘留大塊腫瘤病灶,存在較高的遠處轉移風險,減滅效果較差。由于卵巢癌患者的惡性病灶主要通過腹腔中散播性轉移,因此,在行腫瘤細胞減滅術治療時需切除相應部位的病灶侵犯組織,甚至包括肝臟、腸管、大網膜等組織器官,手術范圍較為廣泛,給患者帶來較大創(chuàng)傷。而采用新輔助化療可在暫未破壞機體腫瘤血液供應的前提下,使抗癌藥物擴散到病灶局部,促使腫瘤細胞缺血壞死,松動腫瘤邊緣,縮小腫瘤體積,改善術前機體瘤體狀態(tài),縮減手術范圍,減輕腫瘤侵犯臟器的數量,減少受累器官,為手術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改善患者手術創(chuàng)傷情況,增強減滅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3年生存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觀察組近期療效更佳,可有效提升患者的遠期生存率。分析原因為,通過新輔助化療方案能在術前縮短原發(fā)灶直徑,使化療藥物通過血管通路直抵原發(fā)腫瘤,有效殺滅癌灶鄰近區(qū)域的轉移病灶,改善腫瘤與鄰近組織粘連情況,縮小腫瘤體積,防控術后轉移,對改善預后、延長患者生存期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采用新輔助化療聯合手術方案治療晚期卵巢癌具有以下優(yōu)勢:①采用新輔助化療能控制胸腹水,改善患者一般情況,提高機體手術耐受性;②能有效消滅肺、肝等遠處轉移灶,降低腫瘤分期,提高手術可行性;③能明顯縮小病灶,松動腫瘤和鄰近組織粘連,減輕手術損傷;④有效殺滅腹腔內腫瘤轉移灶,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增強手術減滅效果;⑤避免術后轉移,改善術前瘤體狀態(tài),減少術中因機械刺激、擠壓等引起的腫瘤種植、擴散問題,降低復發(fā)風險,提升患者的遠期生存率。
為保障手術效果,應嚴格把握患者適應證,以大量腹水、腫瘤固定不動難以達到滿意的減瘤標準、盆腹腔廣泛轉移、一般狀態(tài)較差、近期無法耐受手術治療的晚期卵巢癌病例為主。臨床中常用的靜脈化療方案可用于新輔助化療,卵巢癌的一線新輔助化療方案以鉑類藥物和紫杉醇聯合為首選療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超過3個周期的新輔助療法并不會導致腫瘤病灶的完全可切除性發(fā)生改變,反而會增加病灶對鉑類化療藥物的耐藥性,因此,應控制術前新輔助化療療程,避免增加機體對化療藥物的耐藥性,宜將術前化療控制在3個療程內。新輔助化療聯合手術治療作為一種治療卵巢癌的新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情況。但本研究仍存在未就化療途徑、療程數、有無增加腫瘤細胞耐藥性等問題進行對比和研究,有待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新輔助化療聯合手術治療晚期卵巢癌患者可明顯改善術前帶瘤狀態(tài),減輕患者手術創(chuàng)傷,增強減滅效果,提升療效,對改善患者生存情況產生積極的影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