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趙紅雙,王云龍
北京市順義區(qū)醫(yī)院骨一科關節(jié)外科組,北京 101300
近年來,股骨頸骨折的患病率日趨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現(xiàn)如今,人口老齡化趨勢比較明顯,易出現(xiàn)股骨頸骨折,該病不利于患者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1]。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自身機能逐漸衰退,導致骨組織修復難度增加,降低了整體治療效果。為了改善患者的預后,應該選擇安全有效的方式進行治療[2]。實施常規(guī)治療方法,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符合患者的實際需求[3]。實施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方法在老年股骨頸骨折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4]。實施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方法,能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癥狀,對其康復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通過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方法,可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shù),提高整體治療效果。該文選取該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100例,觀察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效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下床時間、生活質(zhì)量、髖關節(jié)功能,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選取該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100例,遵循隨機原則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50例,觀察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對照組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65~75歲,平均(70.36±1.99)歲;觀察組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66~74歲,平均(70.41±1.02)歲。兩組基礎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獲得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該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符合股骨頸骨折疾病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患者。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合并器質(zhì)性疾病患者;合并腫瘤疾病患者;合并血液疾病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中途退出該研究患者;合并語言溝通障礙患者。
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給予患者空心加壓螺紋釘內(nèi)固定術,首先實施腰硬聯(lián)合麻醉方式,醫(yī)務人員指導患者仰臥體位,在C型臂透視下實施閉合復位處理。在患者股骨外側作切口,長度控制在5 cm,顯露出股骨上段,利用C型臂機將2.8 mm導針置入,在患者大粗隆下3 cm的位置作為第1枚導針進針點,在首枚導針前上、后上1.5~2.0 cm的位置置入第2枚導針和第3枚導針,導針呈現(xiàn)出“品”字形分布,導針鉆至股骨頭軟骨。患者的股骨頸對位比較好,明確導針的位置。在患者的骨折端緊密對合之后,將患者的切口縫合。在手術結束后,固定防旋轉(zhuǎn)。在術后兩周,指導患者實施床上鍛煉,在術后3個月負重行走,囑咐患者定期復查。
觀察組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相關醫(yī)務人員指導患者側臥位,在患者的髖關節(jié)外側作切口,將患者的關節(jié)囊切開后充分顯露出股骨頸。在小轉(zhuǎn)子上緣截骨,將患肢實施內(nèi)收外旋處理后取出患者的股骨頭。應用擴髓銼擴髓腔。醫(yī)務人員根據(jù)患者的骨質(zhì)情況和髓腔大小對股骨假體進行選擇,醫(yī)務人員測量患者股骨頭的大小,然后安裝雙極股骨頭。在實施復位處理后,對假體的參數(shù)進行檢查,保證關節(jié)松緊適宜,并實施徹底止血處理,利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然后置入引流管,最后逐層縫合切口。在手術結束后,實施皮膚牽引,外展患者肢體后墊上軟枕。醫(yī)務人員在患者術后1 d實施肺功能鍛煉和股四頭肌收縮鍛煉,在第2天實施屈伸活動鍛煉。
①分析治療效果,顯效:癥狀消失;有效:癥狀好轉(zhuǎn);無效:癥狀無改善??傆行?顯效率+有效率[6]。②分析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切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股骨頭缺血壞死、塌陷,密切觀察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并發(fā)癥實際情況,詳細記錄并實施統(tǒng)計學對比[7]。③分析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密切觀察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并發(fā)癥實際情況,詳細記錄并實施統(tǒng)計學對比[8]。④分析生活質(zhì)量,包括:社會關系、精神狀態(tài)、軀體功能、生理功能,各項分值為100分,分數(shù)高生活質(zhì)量高[9]。⑤分析髖關節(jié)功能,包括:術后6個月、術后1年、術后2年,密切觀察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實際情況,詳細記錄并實施統(tǒng)計學對比[10]。
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82.00%)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8.00%)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和對照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8.00%)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00%)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和對照組患者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相比,觀察組更具優(yōu)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對比[(±s),d]Table 3 Comparison out of bed activit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d]
表3 兩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對比[(±s),d]Table 3 Comparison out of bed activit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d]
組別 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值P值28.41±4.22 19.63±2.56 12.578<0.05
和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對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對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組別 社會關系 精神狀態(tài) 軀體功能 生理功能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值P值55.03±3.57 76.44±1.25 39.924<0.05 49.62±2.47 75.31±1.26 65.513<0.05 52.39±3.54 73.12±2.11 35.568<0.05 59.37±3.64 71.03±1.45 21.042<0.05
和對照組患者的髖關節(jié)功能相比,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jié)功能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對比[(±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hip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5 兩組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對比[(±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hip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組別 術后6個月 術后1年 術后2年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值P值75.33±7.19 85.41±8.86 76.23±9.67 86.85±10.78 6.246 5.185<0.05<0.05 62.92±5.63 78.14±6.76 12.233<0.05
對于股骨頸骨折患者而言,該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中,絕大多數(shù)患者為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合并諸多基礎疾病,基于患者保守治療方法,產(chǎn)生并發(fā)癥的風險性較高,比如:靜脈血栓、感染、壓力性損傷等[11],危害較大。在臨床的治療過程中,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能有效縮短患者的臥床時間。相關醫(yī)務人員通過手術治療方法,重建患者的髖關節(jié)功能,對其預后改善有積極意義[12]。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加壓螺釘內(nèi)固定方法,能保留患者的股骨頭,減少對股骨頭血液循環(huán)的破壞[13]。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加壓螺釘固定方法,有助于降低股骨頭壞死率,但是患者病程時間比較長,嚴重影響患者的恢復效果。有關研究表明,實施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方法,能加快患者的康復治療速度,進一步提高治療水平[14]。
研究結果顯示,分析治療效果,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82.00%)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8.00%)更高(P<0.05)。實施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的優(yōu)勢。相關醫(yī)務人員幫助患者重建骨骼力學完整性,有助于減少髖臼關節(jié)面磨損,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功能鍛煉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15]。在并發(fā)癥方面,和對照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8.00%)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00%)更低(P<0.05)。實施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方法,能有效減少切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股骨頭缺血壞死、塌陷等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shù),提高了患者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觀察組與術后下床活動時間(19.63±2.56)d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施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方法,減少患者術后疼痛感,縮短手術時間的同時減少了術中出血量。實施該手術促進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早期下床活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手術情況。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社會關系(76.44±1.25)分、精神狀態(tài)(75.31±1.26)分、軀體功能(73.12±2.11)分、生理功能(71.03±1.45)分中較對照組更高(P<0.05)。實施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方法,保證手術操作的規(guī)范性,注意保護患者的坐骨神經(jīng),并實施針對性的功能鍛煉指導,可改善患者的軀體功能和生理功能?;颊叩陌Y狀好轉(zhuǎn)后精神狀態(tài)比較好,促使患者盡快回歸正常生活,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6]。觀察組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術后6個月(85.41±8.86)分、術后1年(86.85±10.78)分、術后2年(78.14±6.76)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實施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方法,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在術后指導患者進行活動,運動強度遵循適度原則,全面提升患者的髖關節(jié)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在實施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過程中,患者通過擴大髓腔、置入假體的方式,改善患者的股骨功能。實施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方法,無法和骨性髖臼完全匹配,易出現(xiàn)假體松動、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等癥狀,對患者術后遠期穩(wěn)定性影響較大[17]。相關醫(yī)務人員應該告知患者老年股骨頸骨折疾病知識,比如:發(fā)病原因、治療效果及注意事項等,促使患者加深對疾病的了解,正確看待疾病,提高疾病的認知水平,有助于提高手術治療的配合度。對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醫(yī)務人員應該耐心地進行回答,從而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在發(fā)病后,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比較差,醫(yī)務人員評估患者的心理情緒,充分了解不良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導,促使患者身心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保證手術順利實施。在宋世堂[18]的研究中,治療有效率高達96.00%,和該文的研究結果一致。在治療期間,應該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進行指導,醫(yī)務人員全面分析患者的骨折類型、全身情況等,對手術方式合理選擇,最大限度上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開展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方法,不但提高了治療效果和生活質(zhì)量,還減少了并發(fā)癥,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