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
他一直活在她去世的那一天
“如果有時間,你會來看一看我吧。看大雪如何衰老的,我的眼睛如何融化。如果你看見我的話,請轉(zhuǎn)過身去再驚訝。我怕我的眼淚,我的白發(fā)像羞恥的笑話……”這首由音樂人柳爽創(chuàng)作的歌曲《漠河舞廳》火爆全網(wǎng)。截至2021年11月7日,《漠河舞廳》的相關(guān)視頻播放量已超過20億次。
這首歌之所以走紅,是因為它的背后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2020年,柳爽去漠河采風(fēng),在一家傳統(tǒng)的舞廳里,看到一位老人架著雙臂,獨自邁著舞步。明明是一個人,卻仿佛在與人共舞。柳爽與老人攀談,得知他叫張德全(化名)。
因為父親是下放到漠河的知青,張德全在漠河出生,長大成人。他與妻子康氏邂逅,是在一個冬天。在廣播社前的石砌花壇前,她和女伴似乎說到高興的事,或是廣播里突然響起她喜歡的音樂,她轉(zhuǎn)了一圈,跟隨音樂擺動了一下手臂,“好像一朵清脆的海棠不慌不忙地抖落藤蔓上的雨露”。
他就這樣被她吸引。父親曾告訴他,極光會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夏日傍晚,偶然光顧他們的村鎮(zhèn),他對此深信不疑。同樣,他也相信自己此生的義務(wù),就是同她一起領(lǐng)略自然界鮮為人知的浪漫瞬間。
他為她寫詩,去初次見到她的地方制造偶遇。她愛跳舞,他就托朋友從北京捎了一條牛仔褲送給她。他想,她穿上牛仔褲的舞姿一定棒極了。
她在倉庫里教他跳舞。
“你扶著我,對!把手搭在這里!”
“你先邁右腳,我退左腳,然后再交替過來,讓我們試試看?!?/p>
無數(shù)個有星星的夜晚,他們在倉庫盡情舞蹈,沉浸在甜蜜的愛情里,度過了許多浪漫的時光。
1983年冬天,他們結(jié)婚了。在倉庫擴建的前一天晚上,他們最后一次去那里跳舞。在狹窄的空間里,伴著錄音機里譚詠麟的《遲來的春天》。
然而,這所有的美好,因一場大火戛然而止。
1987年5月6日,一團團火焰夾雜9級狂風(fēng)呼嘯而來,只用了短短半天時間,就將漠河縣城燒了個精光。這場特大火災(zāi),一共造成101萬公頃森林受害,5萬多人受災(zāi),211人喪生……
而這211人中,就有張德全的妻子康氏。當(dāng)時,他正在外地出差,沒有見到她最后一面。
從此,天人兩隔。他常在夢里見到她在火光沖天的建筑間奔跑,火苗躥上了她的裙擺。她焦急地奔跑,一聲聲呼喊著他的名字,他卻救不了她。
他的余生都在經(jīng)歷著一場思念至極卻又無可奈何的劫。30余年,他孤身一人,不曾再娶。因為她生前熱愛跳舞,所以漠河舞廳多了一位獨舞的男人。他寧可相信,她已化身為鹿,在東邊的森林里盡情舞蹈。他祈禱她能來看一看自己,哪怕他早已白發(fā)如霜。
“人因何而美麗,又因何而凋謝,是惹怒了憩息的神明,抑或是連它也妒忌你的美麗,降于你熾熱地登場,又熾熱地退去。”
如果真的可以這樣解釋死亡,對于痛失愛妻的老人,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和寬慰。畢竟,他一直活在她去世的那一天,不曾走出來。
斯人已逝,我們?nèi)绾伟卜抛约旱膫?/p>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有時候,真的無法預(yù)料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如果有一天,我們遭遇親人猝然離世,要如何安放自己的傷痛呢?
可以大聲哭出來。你見過農(nóng)村的葬禮嗎?有些農(nóng)村地區(qū),葬禮要辦三天左右。在這三天中,會舉行各種祭祀儀式。逝者的家屬,無論成人還是小孩都會放聲大哭,聲嘶力竭。出殯的時候,在棺材被抬出家門的那一刻,他們更是哭得撕心裂肺,捶胸頓足。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為什么葬禮要辦那么久,要舉行那么多祭祀儀式。后來,我學(xué)了心理學(xué),尤其是當(dāng)自己也有親人猝然離世,經(jīng)歷巨大的痛苦之后就明白了。原來,那三天里的放聲大哭,是把內(nèi)心的悲痛釋放出來。葬禮之后,雖然還有悲傷,但因為之前充分地釋放過,不會讓人抑郁成疾。
哭是人類的本能,并不代表脆弱。淚水里含有一種類似壓力荷爾蒙的物質(zhì),哭過之后,我們會感到輕松很多。所以,當(dāng)內(nèi)心充滿悲傷的時候,如果想哭就大聲哭出來,不要刻意去壓制。
可以與逝者好好告別。沒能見到愛妻的最后一面,是張德全老人的終生遺憾。因為沒能好好告別,所以他一直沉浸在哀傷里走不出來。告別,能幫助我們把情緒抽離,這樣才能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一般情況下,在逝者入土為安之前,他們生前的衣物及個人用品會被家人燒掉。從宗教的角度解釋,把這些東西燒掉之后,逝者在另一個世界可以接收到并繼續(xù)使用。其實,從心理學(xué)的層面來解釋,焚燒逝者生前用品,是生者在和逝者做一個告別。逝者已逝,他留下的一切也被帶走了。從此,陰陽兩隔,你在天堂修道,我在人間繼續(xù)前行。
告別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還可以將寫有逝者名字的紙,疊成小船放在河中,目送它隨波遠去,鄭重地和對方說一聲“再見”。
思念已逝親人的時候,也可以把對他的回憶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的話,生者心里會踏實許多,不再害怕有關(guān)逝者的記憶消失,也就不會再有意無意地陷入回憶中而不能自拔。
可以允許自己在短時期內(nèi)憂傷,甚至消沉。每個人都具備自我療愈的能力。只是,有的人自我療愈的能力較強,能較快從悲傷中振作起來。而有的人自我療愈的能力較弱,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從悲傷中走出來。
如果你是自我療愈能力較弱的人,也不要過分擔(dān)心。你只是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去喚醒自己的本能而已。別急著逼迫自己走出來,不妨允許自己短時間內(nèi)沉浸在悲傷之中,學(xué)習(xí)與悲傷共處。
在經(jīng)歷情緒宣泄、好好告別、自我療愈之后,你要慢慢回歸到正常的生活秩序中來。按時吃飯、睡覺、運動,不要總一個人待在房子里,走到人群中去,走到熱氣騰騰的生活中去。
如果遇上有人與你談起與逝者相關(guān)的話題,你要快快走開,以免再一次被拖進悲傷的漩渦里。
可以投入到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讓感情有所寄托。楊絳先生在女兒錢媛和丈夫錢鐘書相繼去世之后,沒有終日沉淪在悲痛之中,而是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寫作以及整理丈夫文稿上。
錢鐘書先生于1998年12月去世,楊絳先生于2016年5月去世。這18年間,楊絳先生出版了近10部作品,還設(shè)立了清華大學(xué)“好讀書”獎學(xué)金,以資助家境貧寒的學(xué)子完成學(xué)業(yè)。
當(dāng)一個人在生活中找到有意義的事并為此全力以赴時,他就找到了活著的意義,心情也會漸漸趨于平靜和安寧。
我認識一位50多歲的農(nóng)村大姐,她的丈夫在2021年初突發(fā)腦梗去世。她與丈夫青梅竹馬,感情甚篤。丈夫走后,她也曾一蹶不振,在夢里總是見到丈夫因痛苦而扭曲的臉。5歲的孫子因她疏于照顧經(jīng)常感冒,70多歲的婆婆看著兒媳這個樣子,也急得生了病。
一日,村里一位長者對她說:“你看,丈夫一走,你身體不好了,你孫子和婆婆也生病了。如果你丈夫九泉下有知,他難不難受呀?你要是真的了解他,就應(yīng)該好好活下去,這肯定也是他所希望的呀?!?/p>
她漸漸振作起來,種地、料理家務(wù)、照顧老人和小孩,一件也沒落下。她的身體也逐漸恢復(fù)健康,開始與鄰里親友有說有笑。后來,再夢見丈夫時,他竟是笑呵呵的,如同生前一樣。
原來,好好活著,才是對逝者最好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