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妮
摘要:為了進一步的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雙減逐漸來到了學生的課堂,教師為了減輕學生課下的學習壓力,不斷的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教師不僅僅要教導(dǎo)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關(guān)鍵詞:雙減、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師把德育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更好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小學生的發(fā)展還不完善,教師需要逐步的引導(dǎo)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雙減的政策下,教師的德育教育需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共同發(fā)展,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時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深度挖掘課本中的內(nèi)容,開展不同的德育活動,全方面的培養(yǎng)學生。
一、雙減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小學語文是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教師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把德育加入到課堂中能夠帶領(lǐng)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掌握了更加豐富的知識。德育還能進一步的提高語文教材的使用率,把課本中的德育知識都講解到,讓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課本。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教師通過德育教育能夠有效的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放松學生的身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雙減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
小學語文課本中包含著豐富的德育知識,教師把課本中的知識展示出來,讓學生學習,雖然不像普通語文知識存在表面,需要教師深入的挖掘課本,帶領(lǐng)學生進行深層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內(nèi)容上,需要了解文章的提綱,挖掘課本中德育的因素。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1]學生在課堂上深入的了解課本,在課后學習時就會更加輕松,減輕了學生課后學習的壓力。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學需要先了解文章所講解的內(nèi)容,從多個角度來欣賞文章的語句,以及句子的應(yīng)用。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語言,感受我國語言的博大精深。教師把自己分析的語句展示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賞析和思考,教師引導(dǎo)學生學習,進一步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學習《橋》這篇文章時,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老漢在山洪暴發(fā)之后,把村民安全的送過橋。作為黨支部的書記,他要求同是黨員的兒子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等到最后,他推著他的兒子先走,用共產(chǎn)黨的信念和深沉的父愛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橋。教師帶領(lǐng)學生了解文章所傳達的情感,以此來感染學生,讓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文中父親偉大的精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仔細的品味文中的語句以及詞語,分別都傳達了什么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文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講解原因,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出來。
2、通過活動導(dǎo)入德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需要給學生構(gòu)建趣味性的課堂,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開展活動讓學生參加,通過德育活動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德育,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實踐活動對提高學生德育非常關(guān)鍵的,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量,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多種的教學方法,讓德育逐漸的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朗讀比賽或者是辯論賽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放松自己。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進來,還能提高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意識,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2]比如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學習《窮人》時,教師讓學生熟讀課文,并且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篇課文。這篇文章講的是貧窮的漁婦收養(yǎng)兩個孤兒的故事。雖然自己的家庭貧苦,但是毫不猶豫的收養(yǎng)了兩個孩子。他們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值得學生學習。教師可以在班級舉辦一個朗讀會,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朗讀,朗讀的最好的那位學生可以獲得教師的一個獎品,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學生對朗讀會非常感興趣,想積極的展示自己,通過反復(fù)的練習,學生進一步的了解文章的語句以及傳達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這學生,提高了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擴展教學內(nèi)容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進行延伸,擴展課本中的知識。雖然語文課本中教學內(nèi)容豐富,但是學生如果只學習課本中的內(nèi)容會感到枯燥,合理的穿插課外的知識,能夠吸引學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學生在學習課外知識的時候能夠改變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放松自己,以此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在課堂上滲入課外的教學內(nèi)容,減少學生課后的學習的時間,給學生留出豐富的活動時間。教師根據(jù)課本中的內(nèi)容進行延伸,學生在學習課外知識的時候還能鞏固課堂上的教學內(nèi)容。[3]教師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降低,能夠緩解學生的心情。教師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給學生講解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德育。比如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學習《開國大典》時,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觀看《開國大典》這部電影中的片段,讓學生更加詳細的了解我國的建國史。學生跟著視頻中的國歌哼唱,喚起了學生濃郁的愛國情懷。教師可以以此給學生講解我國發(fā)展歷史中的艱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對國家的熱愛更加濃烈。學生了解了當年建國的艱辛,在以后的學習中會更加認真,努力學習,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三、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在雙減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滲透德育在語文課堂,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還要促進學生的德育水平提高。教師根據(jù)學生開展不同的德育活動,不斷的影響學生,逐步的提高學生的德育文化,促進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J].學周刊,2021(10):131-132.
[2]王天林.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5):167.
[3]朱錦智.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J].吉林教育,2020(0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