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七單元第二課《周長》中的第二課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p85-p86
[課程要求]
采用新課標理念下“探索—交流—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興趣,讓他們自主探索、協(xié)作交流、感悟歸納、拓展應用,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原理,參與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
[教材分析]
《周長》是在學生已經認知長方形及正方形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長含義的基礎上來實施教學的,需要學生探索并掌握長方形與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根據新課標的指示,需要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fā),充分感知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通過觀察、動手測量及計算等實踐活動,掌握周長計算方法。
[學情分析]
三年級階段的學生其實已經掌握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也通過前一課時的學習,理解了周長的含義,并且還掌握了一定的計算能力。所以讓他們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展開觀察、測量及計算等活動,能夠讓他們更好地掌握長方形及正方形的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含義,學會計算它們的周長,初步建立起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空間觀念;
2、通過各項實踐探索活動,直觀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
3、通過觀察學習能夠了解并認知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在生活中的運用,感悟數學是來源于生活這一理論。
[教學難點]
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引導學生在測量實踐活動中感悟并發(fā)現(xiàn)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特殊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布置學生剪好彩色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卡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引導:多媒體展示校運動會視頻,表述:“這是去年學校開展的運動會,我們學校的運動健將在長跑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那么請同學們仔細看看這個運動場的跑道,你們知道這些同學圍繞操場跑一圈的長度是多少嗎?”
2、學生回答
3、教師總結:我們操場一圈的長度是400米,也就是說這個操場的周長為400米。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探索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吧。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直觀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猜測、感悟過程,喚醒學生思維,培養(yǎng)形成空間觀念及邏輯推理能力,搭建起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
(二)實踐探索,學習新知
探索一:長方形的周長
1、教師提問: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哪些數據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制作的長方形卡片,動手測量;
2、教師提問:同學們在測量的時候,你們覺得需要測量哪幾條邊呢?為什么?
3、學生回答:只需要測量一條長和一條寬的數據,因為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
4、教師提問:既然同學們測量出了長和寬,你們能夠計算出周長嗎?(點名學生在黑板上計算)
5、學生展示:
(1)生1:6+4+6+4(4+6+4+6)(運用的是周長的概念)
(2)生2:6+6+4+4(將長和寬進行分類,使用了“數據分類法”)
(3)生3:6×2+4×2(在數據分類基礎上進行再次加工)
(4)生4:(6+4)×2(后續(xù)引導學生分析)
6、比較優(yōu)化,得出結論
(1)最后一名同學的計算方法有同學理解嗎?(運用長方形特征,采用了“分組法”)
(2)全班討論:你們覺得哪一種方法最便捷呢?
(3)學生討論,得出結論
7、歸納總結: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思考,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引導并指示,讓學生觀察不同算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經歷分析與思考的過程,培養(yǎng)優(yōu)化意識。
探索二:正方形的周長
1、教師引導:同學們已經探索出了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是否也能夠探索出正方形的計算方法呢?
2、學生自主實踐探究:結合正方形卡片探尋不同的周長計算方法。
3、小組討論:學生結合列舉出的不同計算方法進行交流與互動,感知哪一種計算方法最為便捷。
4、學生匯報:總結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長,讓學生展開研究性學習,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與研究能力得到切實的提升。
(三)拓展實踐,鞏固應用
1、基礎應用
(1)一個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3厘米,請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
(2)小明家有一個邊長為20分米的正方形桌布,媽媽準備為它縫上花邊,請問這個花邊的長是多少呢?
2、問題解決
小明爺爺家有一塊長方形的地,長為8米,寬為6米。要是小明爺爺想要在這個地的周圍圍上籬笆的話,需要多長的籬笆呢?如果這個地有一邊是靠著圍墻的,那么這個籬笆又需要多長呢?
3、思維拓展
一個長方形相鄰兩條邊的和是80厘米,請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拓展實踐,能夠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實現(xiàn)他們對知識的遷移應用,進而培養(yǎng)較強的思辨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四)小結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什么呢?
2、請同學們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
[教學反思]
整個課程教學筆者十分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展現(xiàn),始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且整個過程中,筆者不斷讓學生展開動手實踐操作及實踐探究,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去探尋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能夠參與知識生成的過程。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我也有不足之處,沒能展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意性思維,所以我也將在后續(xù)的教學中繼續(xù)努力,不斷完善并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