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冰, 劉 巍, 劉 丹
(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yī)院消化二病區(qū), 遼寧 盤錦 124000)
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伴有全身以及局部并發(fā)癥的AP,具有病程進展快、并發(fā)癥多、死亡率高等特點[1]。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SAP現(xiàn)已成為消化疾病入院患者的首位病因,且存在持續(xù)增高的趨勢,其預后受腹腔出血、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礙等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感染是導致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而SAP感染與腸黏膜損傷有關[3]。完整的腸黏膜可形成一道屏障,防止腸道菌群進入腸腔外的其他器官,但當腸黏膜發(fā)生缺血缺氧、炎癥因子過度釋放等發(fā)生時,腸道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被破壞,引起SAP患者細胞凋亡。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可由氧自由基大量產(chǎn)生,引起內(nèi)皮細胞損傷,從而對血管造成損傷和破壞[4];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為主流的感染診斷指標,可反映全身炎癥反映的活躍程度[5];紅細胞壓積(Hematocrit,HCT)是靜脈補液的監(jiān)測指標,其水平升高與SAP患者預后不良密切相關[6]。目前臨床已有研究表明SAP患者存在血清Hcy、PCT、HCT水平異常變化,但關于上述因子與腸黏膜損傷的研究仍較少?;诖?,本研究旨在分析SAP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與腸道黏膜損傷程度的相關性,以期為臨床診治尋找新的方向。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診治的152例SAP患者(SAP組),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①符合SAP診斷標準[7],具體為具備急性、持續(xù)性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上限3倍,并具有以下癥狀之一者:a.胰腺壞死等局部并發(fā)癥,b.器官衰竭,c.Ranson評分≥3分,d.APACHE-Ⅱ評分≥8分等。②無既往相關病史;③檢測前未給予相關治療;④發(fā)病24h內(nèi)入院者;⑤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近半年存在腹部手術史;②近期存在影響血清Hcy、PCT、HCT水平的相關藥物使用史;③因潰瘍性結腸炎等等其他原因?qū)е碌哪c黏膜損傷;④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根據(jù)腸鏡檢查判斷SAP患者是否發(fā)生腸黏膜損傷,并分為損傷組(110例)和未損傷組(42例)。另選擇同期本院體檢,且經(jīng)腸鏡檢查無腸黏膜損傷的健康志愿者92例作為對照組。損傷組患者男81例,女29例;年齡38~71歲,平均(53.34±8.15)歲。非損傷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36~69歲,平均(52.73±9.62)歲。對照組男63例,女29例;年齡35~72歲,平均(53.69±8.46)歲。三組患者臨床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檢測方法:抽取空腹靜脈血3mL,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HCT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Hcy、PCT水平,具體方法如下:于空白孔、標準孔、待測樣品孔中分別加入樣品稀釋液、標準品、待測樣品各100μL,采用封板膜密封酶標板,于37℃孵育90min;棄去孔內(nèi)液體、甩干,將生物素抗人Hcy/PCT抗體工作液加入各孔,封板,37℃孵育60min;洗板3次,各孔加入ABC工作液100μL,37℃孵育30min;洗板5次,各孔加入TMB進行顯色反應,采用酶標儀測量各孔的OD值,并計算樣品濃度。
1.3觀察指標:①比較損傷組、未損傷組以及對照組三組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②根據(jù)相關文獻標準對腸黏膜損傷程度進行分級[8],具體為:將腸黏膜無損傷,正常定義為0級;輕微腸道黏膜損傷,絨毛頂端上皮脫落定義為1級;中度損傷,部分黏膜隱窩存在破潰定義為2級;嚴重損傷,大部分黏膜隱窩存在破潰定義為3級;腸道腔壁壞死,黏膜以及黏膜下層出現(xiàn)壞死定義為4級;腸道透壁以及腸壁均壞死,存在出血定義為5級。比較不同腸黏膜損傷程度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③分析血清Hcy、PCT、HCT水平與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程度的關系。④分析血清Hcy、PCT、HCT水平對于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發(fā)生的預測價值。
2.1三組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比較:SAP組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其中損傷組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顯著高于非損傷組(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血清Hcy PCT HCT水平比較
2.2不同腸黏膜損傷程度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比較:隨著腸黏膜損傷程度的升高,血清Hcy、PCT、HCT水平逐漸升高(P<0.05)。見表2。
表2 不同腸黏膜損傷程度患者血清Hcy PCT HCT水平比較
表3 血清Hcy PCT HCT水平與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程度的相關性
2.3血清Hcy、PCT、HCT水平與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程度的相關性:血清Hcy、PCT、HCT水平與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程度呈正相關(P<0.05)。見表3。
2.4血清Hcy、PCT、HCT水平對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的預測價值:血清Hcy、PCT、HCT水平三者聯(lián)合預測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的AUC值、敏感度均顯著高于單一指標(P<0.05)。見表4和圖1。
圖1 血清Hcy、PCT、HCT水平預測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的ROC曲線
表4 血清Hcy PCT HCT水平對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的預測價值
缺血再灌注損傷、過度炎癥反應、腸道菌群的失調(diào)等均是引起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的原因,而其導致的細菌移位的發(fā)生會反作用于患者,誘發(fā)、加重SAP患者全身炎癥反應、多器官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加重疾病進展,影響患者預后。故腸黏膜損傷的保護對于SAP患者的治療和預后至關重要。SAP患者腸黏膜損傷涉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炎癥因子等多種細胞因子的共同參與,目前臨床對于腸黏膜損傷機制仍尚未明確,故分析相關血清指標與腸黏膜損傷相關性對于病情的監(jiān)測和治療的指導具有重要意義[9]。
炎癥反應被認為是導致腸黏膜屏障損傷的重要因素,Hcy是蛋氨酸在體內(nèi)代謝的重要產(chǎn)物之一,既往研究表明Hcy可導致結腸炎患者血栓性疾病發(fā)生率升高[10]。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Hcy有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引起血小板凝集等作用,同時參與炎癥反應,從而引起腸道局部抗炎和抗凝功能紊亂。PCT是人類降鈣素的前體物質(zhì),在病理狀態(tài)下,白細胞介素-6、內(nèi)毒素等炎性因子均能刺激PCT的合成分離。既往研究認為,AP患者血漿PCT與腸通透性指數(shù)呈正相關,可反應腸屏障功能衰竭情況[11]。另有研究也發(fā)現(xiàn)PCT可通過放大機體的炎癥反應參與肝硬化患者腸黏膜損傷的病理過程[12]。HCT可反映血液粘稠度。既往研究表明SAP患者早期可出現(xiàn)HCT水平的升高[13]。本研究結果也顯示SAP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一致。進一步根據(jù)是否發(fā)生腸黏膜損傷對SAP患者進行分組比較,結果顯示損傷組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顯著高于非損傷組,提示血清Hcy、PCT、HCT水平的異常變化可能對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的預測具有一定意義。推測上述結果產(chǎn)生原因可能是SAP發(fā)生時,在腸道缺血、再灌注損傷、腸道菌群變化等多種因素作用下,腸屏障功能受損,屏障功能障礙,導致腸黏膜通透性明顯增加,進而導致大分子物質(zhì)通透性增加,如血清Hcy、PCT水平升高;而腸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大量從腸道漏出丟失,血液粘稠度增加,導致HCT水平升高。同時本研究通過ROC曲線也顯示血清Hcy、PCT、HCT水平三者聯(lián)合預測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的AUC值、敏感度均顯著高于單一指標,提示血清Hcy、PCT、HCT水平聯(lián)合對于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的發(fā)生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此外,本研究對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程度進行分級,結果顯示隨著腸黏膜損傷程度的升高,血清Hcy、PCT、HCT水平逐漸升高,相關性分析顯示血清Hcy、PCT、HCT水平與SAP患者腸黏膜損傷程度呈正相關,提示監(jiān)測血清血清Hcy、PCT、HCT水平可反映腸黏膜損傷程度。SAP的發(fā)生會促使機體啟動炎癥反應,釋放多重炎癥因子,而過度炎癥反應會對腸道組織產(chǎn)生損傷,Hcy水平升高可引起腸道局部抗炎、抗凝功能紊亂,加重機體腸道微循環(huán)的炎癥損傷和高凝狀態(tài);PCT升高可增強對腫瘤壞死因子-α、內(nèi)毒素的放大效應促進腸黏膜的損傷等,進而加重腸黏膜損傷程度。腸黏膜損傷的加重會進一步加重機體腸道缺血,致使機體循環(huán)不足,HCT水平也因此更高。
綜上所述,SAP患者均存在血清Hcy、PCT、HCT水平異常變化,檢測上述指標不僅有利于預測腸黏膜損傷的發(fā)生,還可較好反映腸黏膜損傷程度,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