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山, 周 明, 王俊峰, 李 軍, 曹 政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yī)院心內(nèi)科, 湖北 十堰 442000)
冠心病因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粥樣硬化病變引起血管腔狹窄或組塞,進而造成心肌缺氧、缺血、壞死導致的心臟病。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qū)W研究進展,冠心病基因機制的研究受到重視,認為冠心病是多基因遺傳性疾病,而基因多態(tài)性是決定這種遺傳性的重要原因[1,2]。近年來發(fā)現(xiàn),氧化酶P22pbox亞基通過調(diào)節(jié)酶活性進而促進NADPH氧化酶生成自由基,是自由基生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第242密碼子的C-T基因突變,影響血管自由基生成,可能是誘發(fā)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之一[3,4]?;诖耍瑸樘骄緾242T基因多態(tài)性在冠心病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研究選取本院118例冠心病性患者與同期96例健康者進行對比,觀察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分布情況,探尋其基因表達與冠心病的相關(guān)性,進而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新思路。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間本院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61例,女57例,年齡39~87歲,平均年齡(64.34±5.26)歲。并選取同期的96例體檢無冠心病人群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齡39~87歲,平均年齡(63.27±5.34)歲。納入標準:①符合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經(jīng)MRI確診為冠心病者,年齡>18歲;②臨床資料完整者;③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通知書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或血液疾病者;②合并全身性慢性或免疫性疾病者;③近期出現(xiàn)顱腦損傷、創(chuàng)傷或手術(shù)者;④孕婦哺乳期婦女;⑤不配合基因多態(tài)性檢測研究者。研究獲我院倫理研究委員會批準。
1.2方 法
1.2.1C242T基因檢測:引物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成,采用Gene Amp9300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PFLP)儀(ABI)進行SNP檢測及終點讀序。使用常規(guī)序列引物(上游5′-TGCTT-GTGGGTAAACCAAGGCCGGTG-3′,下游5′-AA-CACTGAGGTAAGTGGGGGTGGCTCCGT-3′),引物稀釋冷藏處理后待PCR擴增,PCR反應體系50μL,模板DNA 15 μL,引物2μL,2×PCR反應混合物25μL,雙蒸水8μL。PCR反應條件為預變性95℃ 3min,變性 95℃ 30s,退火65℃30s,延伸72℃45s,30個循環(huán),末次延伸72℃10min,然后待反應管冷卻至4℃。PCR產(chǎn)物15μL,加上緩沖液3μL,放置2%瓊脂糖凝膠上進行電泳,時間為30min,凝膠成像后系統(tǒng)觀察。再取PCR產(chǎn)物10μL進行酶切,酶切反應體系20μL,于常溫下孵育16h,取酶切產(chǎn)物15μL,加入緩沖液3μL,置于2%瓊脂糖凝膠上進行電泳,時間為30min,膠成像后系統(tǒng)檢測器結(jié)果,分析其基因型,確定C242T基因有TT、CT、CC基因型分布。然后對PCR產(chǎn)物采用核苷酸序列測序驗證,確定C242T基因T、C兩種等位基因分布頻率。
1.2.2指標檢測:搜集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BMI、血壓史、糖尿病史吸煙史,進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總膽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超敏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腦鈉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等指標水平檢測,使用貝克曼庫爾特 AU68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完成檢測,并進行對比分析。
1.3觀察指標:根據(jù)PCR擴增反應結(jié)果統(tǒng)計兩組研究對象C242T基因中TT型、CT型、CT型及T、C兩種等位基因頻率的分布情況。
2.1一般資料比較:兩組一般資料比較,性別、年齡、BMI、吸煙史、LDL-C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高血壓史、糖尿病史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且TG、TC、HDL-C、Hs-CRP、BNP、HCY、LP(a)、WBC等指標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C242T基因在兩組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分布情況比較:兩組基因分布符合哈代-溫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F值分別為0.527和0.715,P>0.05),因此,兩組基因型分布頻率達到基因遺傳平衡標準,可提現(xiàn)人群基因分布情況,樣本具有代表性。且觀察組C242T基因中TT型、CT型基因頻率和T等位基因頻率分布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C242T基因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分布情況比較n(%)
2.3冠心病患者不同基因型攜帶者血脂指標水平比較:TT+CT型基因攜帶患者HDL-C水平顯著低于CC型基因攜帶患者(P<0.05),而不同基因型患者間其他血脂指標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冠心病患者不同基因型攜帶者血脂指標水平比較
2.4冠心病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對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相關(guān)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糖尿病(OR=1.422,95%CI:1.164~1.737)、HDL-C(OR=1.534,95%CI:1.011~2.329)、HCY(OR=1.241,95%CI:1.159~1.329)、攜帶T型基因(OR=1.265,95%CI:1.151~1.390)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冠心病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NADPH氧化酶是一種廣泛分布于血管內(nèi)皮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等氧化酶復合體,C242T基因多態(tài)性可通過各種細胞間信號傳導途徑引起氧化還原基因表達,參與血管壁細胞引起的各種病理過程,可促使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影響血管內(nèi)皮細胞舒縮功能,刺激炎性反應,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5]。本次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C242T基因在冠心病發(fā)生中具有重要聯(lián)系,冠心病患者C242T基因中T型攜帶者比例更高。因此,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基因檢測,可為臨床診斷及基因調(diào)節(jié)治療提供重要依據(jù)。
研究通過兩組研究對象C242T基因型分布頻率發(fā)現(xiàn),觀察組C242T基因中T基因型和T型等位基因分布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C242T基因中TT基因型和T型等位基因攜帶者與冠心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并且發(fā)現(xiàn),T型基因攜患者HDL-C水平顯著高于C型基因攜帶者,提示C242T基因中T基因型攜帶者對冠心病的發(fā)生具有一定促進作用,這與國內(nèi)外的相關(guān)研究中基因多態(tài)性在冠心病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報道具有一致性[6]。究其原因,還原型輔酶Ⅱ(NADPH)氧化酶p22phox亞基C242T基因中C242T基因多態(tài)性可取代氨酸被酪氨酸,改變NADPH氧化酶活性,進而增加活性氧含量,進而改變血管系統(tǒng)中活性氧氧化還原狀態(tài),并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nèi)平滑肌細胞的增殖,促進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進而加速動脈粥樣斑塊形成[7]。由此可知,C242T基因可通過影響血管中活性氧誘導內(nèi)皮炎性反應,促進平滑肌細胞增生,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提示我們可通過對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者進行基因分型比較,分析等位基因頻率或者基因型在兩組人群中分布的差異,從而確定基因多態(tài)性是否與冠心病的發(fā)病機制,進而指導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指導依據(jù)[8]。
另外,對冠心病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合并糖尿病、HDL-C高于正常水平、HCY高于正常水平、攜帶T型基因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說明C242T基因多態(tài)性參與冠心病的發(fā)生,T型基因攜帶者冠心病患病率較高。究其原因,糖尿病患者因高糖狀態(tài),機體處于免疫缺陷狀態(tài),易導致脂質(zhì)在血管壁累積,進而增加血管病變風險,而成為影響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因素之一[9]。HDL-C水平過低,抑制LDL-C氧化修飾作用降低,導致脂質(zhì)進入血管壁內(nèi),而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上沉積,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10]。HCY過高會促進超氧化酶及過氧化物產(chǎn)生,進而損失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導致血管平滑肌收縮、缺氧,參與動脈粥樣硬化進展[11]。C242T基因T多態(tài)性可通過增加活性氧含量,氧化修飾脂蛋白,進而參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及進展,這與國外的相關(guān)中C242T基因多態(tài)性與高血壓、腦梗死、頸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有關(guān)的報道一致[12]。但是,研究中樣本對象較少,加上基因表達的個體差異,且C242T基因只是冠心病研究的一小部分,且遺傳機制較為復雜,涉及多個基因。因此,還需擴大樣本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探究基因多態(tài)性在冠心病發(fā)生機制的意義,了解疾病的遺傳基礎有助于探索新的疾病通路,發(fā)展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新手段,為臨床治療提供新方向。
綜上所述,C242T基因T型攜帶者更易發(fā)生冠心病,可通過檢測其基因,深入了解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的分布和表達情況,找到冠心病發(fā)生的內(nèi)在因素,進而為早期診斷和防治提供了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