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漣漪或皺褶
站在河邊,看到最多的肯定是皺褶。
風(fēng)吹起,河上生起皺褶。投石入河,也會生起皺褶。船行水上,劈波斬浪,也會生起皺褶。只要你與河流發(fā)生關(guān)系,它就會以皺褶相應(yīng)。它歡快時,你看到的是皺褶,它痛哭時,你看到的還是皺褶。河流用皺褶與人類對話,也用皺褶與萬物交談。
河流的皺褶會不停地自己復(fù)制粘貼。你在一個地方看到的某一個小漣漪,會順自己的心情無數(shù)倍地擴(kuò)大,直到變成曲線不等的大皺褶,這皺褶一輪一輪地涌動,順著河流一路向下,一直到大海的懷抱。即使有阻力,讓它貌似停下來,它也會以你看不到的方式,在水下不停地繁衍。
有時候泛舟河上,讓自己躺下來,身心處于靜的狀態(tài),能感知這種皺褶內(nèi)生出強(qiáng)大的力量,托載著我們的身心抵達(dá)云端。如果有陽光,暖暖地照下來,會讓皺褶產(chǎn)生出波光粼粼的幻影,當(dāng)你去捕捉它時,又會消失不見。這樣的沉浮,你就能體會到人世的浮沉與河流的浮沉是同樣的哲理。在浮浮沉沉中,會遇到暗礁或淺灘,這皺褶又何時怕過暗礁或淺灘?如果聽到船夫的歌聲,可以體會到自己身體和精神的原鄉(xiāng),如果沒有任何喧嘩,就能看得見自己靈魂的樣子了。這是河流給予我們的暗示,只是多數(shù)人與之擦肩而過。
沒有一個皺褶的樣子是相同的,曲線的長短和弧度決定著皺褶的風(fēng)情和壽命。在水里,這些皺褶推推搡搡的,都想獲得自己的存在感。也正是因為這樣,它們從來不孤單。
皺褶會平靜得像優(yōu)雅的處子,也會在生氣時,堆積成千堆雪的模樣,驚濤拍岸。繼爾,又狂瀉成瀑布的樣子,卷成一個漩渦,漩出一些個傷害,讓人措手不及。
是這樣千姿百態(tài)的皺褶,連接起來,延展成河流的一瀉千里。祝勇說:“河流是大地的皺褶,在大地之間閃耀和晃動。”放眼望去,河流就是大地的皺褶,讓大地不僅濕潤,而且有了浮沉的宿命,還有千堆雪和靜如兔的風(fēng)情。
大地對河流是愛的,用身軀守護(hù)這些皺褶,任它們在自己的肌膚內(nèi)奔流或者侵蝕。河流也是體會到種種疼愛,于是盡情地釋放自己的生命,有時候任性地選擇去傷害大地。大地寬容地笑,誰讓這河流是自己的肋骨。
漫步在潞水邊,是這些數(shù)不清的皺褶聚成河流,河流也連接起大地,把所有潞城境內(nèi)的風(fēng)光、歷史、文明、暗語、愛情都連在了一處,互生互榮,再也不能分割。動著哪兒,都牽出一片,無數(shù)個細(xì)節(jié)聚成兩個字:潞水。這兩個字,包含著無限的美好和榮光。
數(shù)不盡的文物
沿著潞水走一趟,數(shù)不清的人類文明散落在河岸上,撿拾不盡。
曲里,古有陶瓷廠,現(xiàn)在新建成的陶瓷廣場上,有各式陶瓷樣片,那些泥與土的記憶,化作光滑的手工制品,如今任人觀賞。村中的城堡式的大院,有很多精致的小地方讓人驚訝,好看的門樓,甚至是里外廁所都可圈可點。趙樹理住過的房子還在,他的身影還在河邊穿梭,村外散落有壓窗石,上有“漳水”字樣。
宋村,村中有后土廟一座,我一直以為晉南萬榮才祭祀后土,且后土為稷,這里供奉的是后土娘娘。還有三教廟、泰清宮、觀音堂、玉皇廟,佛道皆有,陽光下,那些綠色琉璃泛著光。村中散落多個古民居,那些石柱、垂花門、石獅子、鐵鋪首、雕花照壁都有自己的精巧,也都有自己的故事。村中古槐虬勁蒼勁,蒼古的枝干與嫩綠的新葉形成古老與新生的強(qiáng)烈對比,那么地和諧。我們都是在這樣的蒼老中孳生出來的啊,沒有蒼老,也就沒有新生。
許多個村莊,就是舊時村莊的樣子,禮儀文明讓它們存留了許多文物,古佛寺、關(guān)帝廟、觀音堂、三教廟、湯王廟、祖師閣、文王廟、龍王廟、集仙觀、府君廟、真武閣(上有“嬰城偉鎮(zhèn)”四個字)、古潞子國都城城垣、文昌閣、奶奶廟、靈貺王廟、原起寺、玉皇廟,還有春秋大墓(所說是潞子國國王嬰兒之墓)。還有一些造型各異的石獅子、古壁畫、摩崖佛像、戲曲題壁等。
這些文物,像珍珠散落在河岸,村莊就是它們的蚌殼,敲開蚌殼就可以看到碩大的珍珠,已經(jīng)磨沙成珠。這些文物,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穿梭,串起許多朝代,也記錄了許多故事。儒釋道,在這里完美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空也是無,出世也是入世。
許多個村莊里,還存留了許多古民居,那是人們生活在河邊的見證,古時匠人用自己的心思把木頭把石頭把磚頭雕成花,他們生活在花蕊中,不知今夕是何年。
正是因為散落在河邊,也就延伸著文明,有水便有靈動,人流聚集的地方,文物相對也就多,比如說西流,比如說宋村。這也是人類逐水而居的見證,那些不在漳河上的村莊,也有許多是因有支流而居住下來。
河邊走過的人群
與歷史相伴的,一定是人,是人創(chuàng)造了歷史。回顧歷史的時候,也順帶著一個又一個地拽出一些載于史的人群。
潞子嬰兒,他是一束光,用一個春秋時期小國家的方式,用短短的37年悄然給我們留下一個可追述的過往。
微子,箕子,比干,商朝的覆沒,讓他們從宮殿走向村野,“微子去之,箕子之為奴,比干諫而死”。他們的遷徙,驚動了多少年后的孔子,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我們從不忘記我們的祖先,在一個山巔之上,祭祀“三仁”,山下的河流兀自流淌,除了見證,已經(jīng)沒有了語言。
李靖,《西游記》里的托塔李天王,他卻在潞水的曲折環(huán)繞中,成了一方祈雨之神,他用兵如神,他入了封神榜,卻在這里悄悄地安坐,甚至他的后人真的有一支在這里存活著,這是什么樣的喻示呢?
苗廣義,姓苗,名訓(xùn),字廣義,曾在宋村居住。很小的時候,就會背一首《珍珠倒卷簾》,盡管我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文藝形式,但這個詞,我記了一輩子:正月里正月正,劉伯溫走進(jìn)南京城,打板算卦苗廣義,修道先生徐茂公,能掐會算諸葛亮,斬將封神姜太公……在這些歷史上有名的軍師隊伍里,苗廣義赫然其中。傳說他從小師從陳摶,習(xí)得文韜武略,與趙匡胤相識于黃碾鎮(zhèn)(潞城一個鎮(zhèn))的耍金橋,相談投機(jī),他參與陳橋兵變,參與黃袍加身,輔助趙匡胤建立大宋朝,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以病自請回鄉(xiāng),宋皇以宋室國號命名他的村莊,于是我們地域內(nèi)多了一個宋村。歸鄉(xiāng)后,他依然造福鄉(xiāng)梓,離世歸葬于宋村西嶺。他離開這個世界快有一千年了,流經(jīng)黃碾鎮(zhèn)的濁漳河依然川流不息,可耍金橋卻杳無蹤影。一個時代過去了,無數(shù)個時代過去了,宋村依然在濁漳河邊屹立,他的后人們已把他的故事神化,我們無法追溯當(dāng)初的身影。
靳會昌,字泰階,號云屏,是清口村靳氏家族第12代,生于1792年,卒于1833年,只活了短短的42歲,但靳氏有此一人,足夠光宗耀祖,光耀門楣。當(dāng)年殿試時,他以一篇《上黨天下之脊賦》名動朝野。靳會昌考取進(jìn)士后,先是被選為庶常散館,后成為道光帝的老師。靳會昌離開他出生的清口村將近二百年,但是清口村依然以他為傲。靳氏故居還有一座院落保存完好,那是靳會昌的祖屋,他的后人依然居住于此。院落內(nèi)壓窗石上的凸雕人物花卉依舊栩栩如生。站在玲瓏剔透的月亮門前,不由得思緒翩躚,靳會昌的《上黨天下之脊賦》好像還在回蕩:“天臺無影,山腰之煙火齊輝;瑞閣余馨,地脊之城郭標(biāo)異。聯(lián)秦晉為指臂,氣涵瑤界三千;跨燕趙為腰肢,形似碧城十二。爾其泰華作屏,黃河為帶,面目下之長安,指云間之吳會?!碑?dāng)初為了讀懂它,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短短五百字的賦,那是字字珠璣句句用典,完成了對它的解讀后,我從心底里衍生佩服,如此文采當(dāng)?shù)靡耘c司馬相如比上一比。他故居外的山下,百里灘河不緊不慢地趕路,要去和潞水匯合。
還有許多個生活在潞水岸邊的普通人,他們在這里生,在這里長,在這里興風(fēng)作浪,在這里悄悄埋葬,沒有人知道他們曾經(jīng)做過些什么,也不知道他們的后人是否可以源遠(yuǎn)流長,但,是他們串起了歷史。
今日,寫下這些,是銘記,也是遺忘。
河邊的狂歡
人類在獲得基本的生存保證以后,歡愉或痛苦都需要發(fā)泄,于是歌之舞之足之蹈之,繼爾有了曲,唐代有了梨園,后來參軍戲、傀儡戲、金院本、諸宮調(diào),到了元代發(fā)展出元雜劇,偉大的中國戲曲就這樣誕生了,經(jīng)過昆曲的全面興盛之后,梆子結(jié)合全國各地土戲歌舞,發(fā)展出了一個梆子大家庭。逐漸,戲曲變化出幾百個劇種,在中國開出一個百花園。
潞水也不例外,在提供給人類無窮的想象之后,亦步亦趨,也托生出一個小劇種,那就是上黨落子。上黨落子多在潞城、黎城、平順三地火紅著,而這三地恰是濁漳水流經(jīng)最喧嘩的地段。
回觀上黨落子在潞城的發(fā)展,與潞水有莫大的關(guān)系。
據(jù)平順縣實會鄉(xiāng)馬象山村巷龍王廟戲臺題壁記載:山西潞安府潞城縣南流村郭記獻(xiàn)戲雙慶班道光五年十月初十、十一日演出劇目14個,其中《斬子記》(楊家將劇目)為上黨落子傳統(tǒng)劇目。這里提到的南流村就在潞水的繁華地段。
上黨落子最初是以打地圈演出,人數(shù)不多,伴奏簡單,后來發(fā)展為與上黨梆子同臺混班演出,歷經(jīng)數(shù)代藝人的共同努力,不斷吸收創(chuàng)新,成為可塑性空間較大的劇種。
據(jù)史料記載,清同治六年,潞河村創(chuàng)辦了一個上黨落子專業(yè)班社“合意班”,可以說是上黨落子的雛形。后來,李家莊、上黃、黃牛蹄、常村都學(xué)了合意班的戲。民國時,王聰文在漳河兩岸挑選落子戲愛好者,組建了“三樂班”,成為落子的里程碑。微子鎮(zhèn)的郝寶齋建立了“寶樂意”,不但豐富了潞城人的生活,還發(fā)展出了一個戲曲大家庭,至今活躍在上黨大地上。1937年之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漳河沿岸的潞河、常村等村,還有落子演出?,F(xiàn)在長治的上黨落子演出團(tuán)體——長治市上黨落子劇團(tuán)是在1944年在潞城潦河村成立的,潞城的紅旗劇團(tuán)是1945年在澗口村成立的?,F(xiàn)在上黨落子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名錄,作為上黨戲曲之花,依然開放。
那年我走到上村的集仙觀時,就有片刻的怔忡,觀里的倒座戲臺上有題壁,有光緒六年的字樣,有三成班等戲班名稱,還有《五鳳樓》《全家福》《警奇案》《打嵩縣》《渭水河》《陰陽鏡》《反徐州》《破洪州》《群仙陣》等戲曲劇目,這簡直就是活化石啊。這些劇目有的還在演,比如說《渭水河》,有的已經(jīng)失傳了??上攵?,就在這里,就在這個集仙觀里,曾經(jīng)上演過多少豐盛的戲曲之宴啊。潞水在觀外流淌,那些個夜晚一定也聽到了上黨落子的鼓板鏗鏘。這一處簡直就是潞子神潞子民曾經(jīng)狂歡的最佳見證。心里想著,卻用顫巍巍的心思擔(dān)心著,時光不要太無情,不要剝落這墻上的字,讓它存續(xù)的久一點兒,再久一點兒。
而微子鎮(zhèn)、潦河這些村莊雖說不在潞水主干道上,也是潞水的重要支流,它們也在落子史上占據(jù)著重要位置,比如說李家莊。
潞水沿岸分布著各式各樣的戲臺,雕梁畫棟,莫不是狂歡的見證。如今許多戲臺已經(jīng)改建成現(xiàn)代的舞臺,但我們依然有舊時繁盛的記憶。就在這樣的戲臺上,我們的先民以及我們,溝通了天地,精神在河流的流逝中日益豐滿,和詩以歌,以歌帶舞,以舞倡演,以演實現(xiàn)高臺教化,所幸,在人類的文明史上,潞水沒有缺席,上黨落子沒有缺席。
回望上黨落子史,就是潞水的文明發(fā)展史,河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讓人們生得安穩(wěn),活得快樂。當(dāng)漁樵耕種之后,在河邊坐下來,亮出家伙什,鑼鼓敲起來,絲弦響起來,吼他幾嗓子,唱給神聽,唱給河聽,唱給祖先聽,唱給自己聽,那就是全民的狂歡。
逐鹿的雄心
清康熙《潞城縣志》載:
唐玄宗別駕時,逐鹿于河,鹿迫而入西,逐之,水不及韉,應(yīng)弦獲鹿,后騎入者溺焉。潘炎賦之曰:“大君于田兮巷無居人,四鍭如樹兮六轡既均;定會騎而百靈奔命,騰雨師而四野清塵。鳴獸駭殫,川原飛伏。事非定霸,不求陳寶之雞;位在至尊,故取中原之鹿。驚而決驟,鳴不擇音。將投身以赴水,非順命而前禽。駭浪溢涌,揮鞭電爍;烏號滿月而方開,驥足撇波而巨躍。乘流既濟(jì),赫怒中止。斃駭鹿之一發(fā),振驚弦而未已。洞胸絕系,左角右犄。雖復(fù)驅(qū)" 而獲五豵,發(fā)小" 而殪大兕,皆平陸之常事,曾以逾此。誰為河廣,一馬馳之?大人將興,靈威若茲。諒神明之所輔,何后乘之可追?從此繼天而作主,元元日用而不知。
這條記載,還見于《潞安府志》。也就是說,按古志記載,唐玄宗在任潞州別駕時,曾逐鹿于潞水。有人問:可信嗎?我說,可信。
那時,唐室宮廷宮斗甚巨,李隆基雖已開府,卻無勢力,而且,他的父王很有可能是皇位候選人,卻在祖母武則天的浩蕩大勢面前,如同危卵,如何保存這支血脈,是見智慧和等機(jī)遇的事兒,中宗的太子李重俊政變后,在姑母太平公主的照顧下,李三郎既是臨淄郡王,也兼任了潞州別駕。他多住在潞州城里,遠(yuǎn)離宮廷,這個出生便有幾分帝王氣的男兒,以別駕之職務(wù)之便,竟然也在潞州城里招兵買馬,他后來的幾個得力干將和治國之才,竟然都是從潞州跟隨他走出去的,比如說,宰相張說。
在潞州,從小就有主見的他一定也不忘國事,勤練功夫,帶領(lǐng)隨從逐鹿于潞水在情理之中。
按照潘炎所寫,三郎看見一只雄鹿,騎馬追逐于潞水中,驚濤驢駭浪一時涌來,三郎將弓撐成了滿月形,他的馬在水中披波斬浪,一箭發(fā)出,射中受到驚嚇的鹿之前胸,弓弦還在驚鳴中:“誰為河廣,一馬馳之?大人將興,靈威若茲?!迸搜桩?dāng)是好文筆,寫出了三郎的氣勢,也寫出了三郎今后的大勢,河流在一個天命的君王面前,也如馬踏飛燕,平常爾!
有這樣的潞水逐鹿,也就有了日后的逐鹿中原,萬里江山自入他囊中。
公元709年,三郎接旨,回京“祀南郊”,從潞州走出后,他起兵,滅韋后,誅太平,擁睿王,受禪讓,坐江山,開啟大唐自貞觀之后的開元盛世。
潞水于他,是福地,是他不絕的江山流變。于是他后來重返潞州,即時寫下《巡省途次上黨舊宮賦并序》,序中講了他潞州發(fā)跡,龍登九五,如今重返故地,情致極高,作詩傾吐自己的情懷:
三千初擊浪,九萬欲搏空。
天地猶驚否,陰陽始遇蒙。
存貞期歷試,佐貳佇昭融。
多謝時康里,良慚實賴功。
長懷問鼎氣,夙負(fù)拔山雄。
不學(xué)劉琨舞,先歌漢祖風(fēng)。
英髦既包括,豪杰自牢籠。
人事一朝異,謳歌四海同。
如何昔朱邸,今此作離宮。
雁沼澄瀾翠,猿巖落照江。
小山余桂馥,長坂舊蘭叢。
即是淹留處,乘歡樂無窮。
漢高祖的《大風(fēng)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氣蕩然胸中。
潞水的逐鹿與漢高祖的大風(fēng),參差交錯,讓這位帝王找到了君臨天下的快樂。逐鹿是開元之始,我們潞水邊的人應(yīng)對此永遠(yuǎn)地記錄。
而我們受此滋染,是不是也有逐鹿的雄心?
潞城的肇始
這個名潞的城從哪里來?人們都說來自于幾千年前的春秋潞子國。
就在潞水邊的古城村里,還殘留著春秋時的古城墻,那時潞子嬰兒在此建國,夯土為墻,筑起一個子國的天光日月。這個男人是赤狄人,這個民族愛穿紅衣,可這個民族不是少數(shù)民族,是炎帝后裔,血統(tǒng)純正。這個男人建起國家、圍起都城的時間是公元前631年,經(jīng)過37年的經(jīng)營,娶晉國公主伯姬為妻,南征北戰(zhàn),又在公元前594年被晉國荀林父所滅。
嬰兒死后,據(jù)說,他的肉體埋葬在潞河續(xù)村外的荒野之中,名叫“龍嘴圪堆”,為此,我還在心里怨恨過晉國。他的魂靈不滅,潞城很多年都叫嬰城,而他的國家名從此成了潞水邊這個城鎮(zhèn)的名稱,延綿了幾千年,一個人的生命消失了,卻以這種方式永遠(yuǎn)存活,我為他驕傲。
若說潞城的肇始是因為潞子國,那么潞子國又是因為什么?我想,在沒有國家以前,河流就存在了。只是那時潞水叫什么呢?《水經(jīng)注》里為漳水,《水經(jīng)注》是以三國時代成書的《水經(jīng)》為綱的,這里記載已是潞水。潞水什么時候又成為潞水的呢?又是誰命名的呢?我想,這與潞子國的存在是相聯(lián)系的。
至于再往前追溯,潞水何以為潞水,再沒有資料支撐。我們記住,潞城的起始就是因為潞子國,足夠。
剪不斷的歷史
人類歷史上萬年,中華歷史有史可載幾千年,而河流要遠(yuǎn)超過這樣的刻度,它以不朽的方式向人類炫耀它的永久,盡管人類有時候不以為然,盡管人類對它的記憶只是人類的生存長度。我們,在這個宇宙中,從遠(yuǎn)古洪荒到今天的汲汲營營,文明斷了續(xù),續(xù)了又?jǐn)?,有許多東西永遠(yuǎn)不被記起了,可人們因為與水的密不可分,必須逐水而居,必須使用和假裝改造河流,于是河流順?biāo)浦鄣貛椭祟惤永m(xù)一些記憶的碎片,你承認(rèn)不承認(rèn)都是如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恍若獲得一項真知:我們的文明好像從未中斷。
長江、黃河如此,潞水也如此。
且擱置世界歷史,只說中華史。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人類沒有文字,只以神話的方式給我們一些遠(yuǎn)古的文明曙光。伏羲、女媧、炎帝等悉數(shù)登場,他們以各自的方式創(chuàng)造人類,還要扶助人類活著并生長。三皇五帝之后,洪水泛濫,大禹以治水之功績,與河流發(fā)生重大的歷史關(guān)系。禹分九州,鑄九鼎,定天下,傳子啟,開啟家天下。夏商周創(chuàng)造燦爛的青銅文明,也創(chuàng)造鬼神祭祀和規(guī)范的禮儀。大周朝一把烽火,春秋戰(zhàn)國開始,紛紛亂亂,卻開始人類的軸心時代,在這其中,老子說:水利萬物而不爭,一騎青牛,留下哲學(xué)的伊始,也開啟道教的一扇門。商鞅以車裂之結(jié)局拱出一個變法的強(qiáng)大開端,也開啟了大秦統(tǒng)一的步伐。秦創(chuàng)造集權(quán)帝國,漢很快取而代之,東漢西漢自顧輾轉(zhuǎn),絲綢之路綿延,佛教此時東來,一落地便以強(qiáng)大的心理優(yōu)勢與中國人結(jié)合,是哲學(xué)也是心理學(xué),是社會學(xué)也是神話。集權(quán)和封建兩種權(quán)力真空并存的大漢社會跟不上前進(jìn)的腳步,三國兩晉南北朝取而代之,諸多思想火花得以展現(xiàn),少數(shù)民族大量進(jìn)入,民族融合的腳步很快越過了隋朝,開啟了一個泱泱盛唐,唐詩以超邁的姿態(tài)燦爛了整個人類星空。遼金宋、元明清,中國循序漸進(jìn),古建筑從宋代的《營造法式》開始,一步步衍化,貫穿幾百年,至今散落在大地上,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戲曲,文明逐漸豐富多元起來,人類的思想如葉之筋脈,托起中國的歷史。到民國,奠定如今的地域版圖和各自分界,打退日本的強(qiáng)勢進(jìn)占,之后建起一個大中國。中國歷史五千年,中華文明五千年,戰(zhàn)爭與和平交織,破碎與重建共生,河流是見證。
在潞水上或潞水邊,按照這個序列,潞水文明也沒有缺席。
潞水邊的村莊里,還有祭祀三皇的習(xí)慣,三皇歷經(jīng)幾千年,從未遠(yuǎn)離,也許那些后去的帝王也一樣在他們麾下聽從調(diào)遣。炎帝在潞水周圍走訪,尋五谷,嘗百草,人們也祭祀炎帝,這些散落的村莊里還有許多姜姓族人,他們說他們是炎帝的后代,并以此為傲。大禹治水,沒有忘記這條當(dāng)初黃河的支流,人們沿著河流祭祀禹,禹王廟蓋了一座又一座,山上蓋了不夠,還要蓋在村莊,精美的木雕或石雕溝通著遠(yuǎn)古的一些信息,我們只需要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盡我們的心力去解讀。走著走著,終于來到春秋,小小的潞子國以當(dāng)初的子爵國的方式站立在潞水邊,都城的城墻依然夾雜著陶片悄悄地閱世,國破那天,國王嬰兒不知去向,只給我留下了嬰城的由來,以及一個叫做“龍嘴圪堆”的大墓,青銅鼎出世了,他的轉(zhuǎn)世泥胎在潞水邊的潞王祠享受祭祀。歸于晉國,晉國滅,又歸于大秦的上黨郡,成為潞縣。潞縣、潞城縣、潞城市,一步步更換容顏。河邊的古槐吹起颯颯的風(fēng)聲,訴說著這些變遷。唐朝的槐、宋朝的廟、元代的祠、明代的戲曲、清代的壁畫,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天堂,歷史以剪不斷的影像不間斷地出現(xiàn)在潞水邊。人們看見的都是尋常景物,卻忘記了,這些物質(zhì)是歷史的具象化,與歷史和文明不可分割,于是,我們精心保存下的這些物質(zhì)和記憶不是文物,而是歷史,而是我們豪華而驚心的過往。
如果你難過了、厭倦了、疲累了,就來潞水邊看看吧,千秋功過不過是河里一朵小小的浪花,于河流,我們渺小如蟻。
河流帶給我們的啟示
散文家王開嶺說:“河流一詞,我惜的是個‘流’字。流,既是水的儀表,也是水的靈魂。水,在天為星,在地為流。”
我曾在《曲水流觴》一文中詳細(xì)談過這個“流”字。流,充滿動感的一個字,流動,這是點睛之字,就像神筆馬良最后落下的一點,這一流,曲水流觴便從一個靜物變成了動的態(tài)勢。因為流動,這曲水便有了生機(jī),有了生命力,有了萬古奔流、長青不敗的光驅(qū)。這一流,流過的不是時間,時間也只能看到兩千年前,也不是空間,空間可以見到的無非是方丈之地,它是一個大概念,這一流,流出一個大宇宙,包含了天文、地理、人文、哲學(xué)等方面“上窮碧落入黃泉”的大宇宙。因為這一個字,曲水是活的,吞吐納息,自由選擇,用那不盡的波紋閱盡了英雄,閱盡了是非成敗,也留下了諸多光彪歷史的文化地圖。
這雖說寫的是曲水,但也是河流的注解。
更多人認(rèn)為,這個“流”字呈現(xiàn)的是時間,和時間一樣的性質(zhì),和時間一樣的不可逆。
祝勇說:“對中國人來說,時間一方面是單向流動的,如孔子所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另一方面,又是循環(huán)往復(fù)的,它像水一樣流走。面對生命的流逝,中國人既有文學(xué)意義上的深切感受,又能從過去與未來對立中解脫出來,獲得哲學(xué)意義上的升華超越。”
祝勇把這個“流”和時間還有生命結(jié)合在一起,讓人瞬間生起悲涼。
王開嶺說,“人有兩個層面的時間覺悟:生物的和哲學(xué)的。遙古,人的生物時間是被季節(jié)驚醒的,而哲學(xué)維度的光陰意識,則是被流水之鳴啟蒙的。流是水的信仰,逝,是生的本質(zhì)?!?/p>
由此,河流給了我們時間上的刻度和意義。它讓我們知道流逝的本質(zhì),河流在流走的同時,也把時間帶走了,如同以前的沙漏。
除了時間,河流又給了我們情愛上的想象和最初的樣子。
河水,雖無言,卻有清涼的屬性。這清涼是濾盡了塵世雜質(zhì)的清涼,因為這清涼,河水便有了與絲絹、與蠶絹相媲美的光滑。最主要的是涼,這涼有一絲兒的懷舊感,有一絲兒的貼近肌膚的快感,有一點兒凄涼,這涼,遠(yuǎn)勝過熱鬧,遠(yuǎn)勝過喧囂。因為這清涼,河水便有了歷史,有了訴說,有了未盡的禪意。也因為這清涼,水便有了詩意,是那種“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詩意。
而我最喜歡的,還是河水進(jìn)入人類文學(xué)史的過往?!坝形灰寥?,在水一方”,水的那邊,蒹葭蒼蒼,伊人獨立,煙雨中,微微回首凝望,而我在這邊,在河之畔,聽著雎鳩的關(guān)關(guān)鳴叫聲,留下了千百年的愛情意象。
這河水,有人看著是春水,也有人看見的卻是秋水。“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一池春水便有無盡的意蘊,所有心波里的蕩漾就都在這里了,說不清,道不明,春光無限?!巴┣锼薄扒锼瑹煛?,是有脈脈的情之余波在水的背后的,煙云升起,秋水之湄,便是另一個世界,我們都在苦苦地尋找,輾轉(zhuǎn)反側(cè)而不可得。
這樣的愛情起始于詩經(jīng),遠(yuǎn)古、純粹而又美好。
到了漢代,有人寫: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在河水的本質(zhì)上,長江與漳河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在河的兩頭共飲一河之水,互相思念,卻不可能相見。這樣的清愁,連李清照的舴艨舟都載不動。多么美啊。
如果我們可以回返,我想這樣產(chǎn)生在河流邊的愛情才是愛情最美和最初的樣子,又豈是現(xiàn)在的速食愛情可以比擬的。
除此之外,河流帶給人類的更應(yīng)該是哲學(xué)的啟示。它宏闊而博大,堅硬而擲地有聲。
孔子在面對河流說出逝者如斯夫之時,也說出了萬物變化的終極,那是時間和空間的雙重變化和注解。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的本質(zhì)是如此,這也是宇宙秩序和內(nèi)在體系。這句話凝結(jié)著中國哲學(xué)智慧的源頭,而河流是源頭的實物例證。
荀子在《宥坐》中講過一個故事:“子貢問: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yīng)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dá),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見大水必觀焉?!笨鬃又v出了河流的內(nèi)在品質(zhì),即:德、義、道、勇、法、正、察、善、志。如果懂得這幾個字,更能悟得河流的大玄機(jī)、大品格、大境界。
因此,河流不僅僅是哲學(xué)源頭,還是日常生活的品鑒師,教會我們處世哲學(xué)。
古希臘哲學(xué)家赫拉克利特也說,你不能兩次濯足同一條河流。這又回到時間,卻點出了生命的本質(zhì),而變化,或者說無常,才是宇宙的本性。
東西方哲學(xué)家們都從河流中得到了天機(jī),并講給我們,我們只有從這樣的先機(jī)中再咀嚼反芻得出我們的哲學(xué),以這樣的哲學(xué)去和自然相處,去和宇宙相處。千萬年來,河流給予我們的太多。我們卻在日常中,甚至在流轉(zhuǎn)中,只把它當(dāng)作風(fēng)景去看待,甚至視它若無物。這是人類的損失,也是文明之所以衰減的成因之一。
古時在漳河中濯纓濯足的人,早已不知去向,我們坐在同一個地方,把美麗的雙足踏入河流,河流也不是前一刻的模樣,其實,人也不是前一刻的人,我們學(xué)會了反向?qū)φ铡?/p>
一切都昭然若揭。
你是否愿意和河流對話?
一扭身的溫柔,是告別,也是回望
辛安橋下,潞水溫柔地扭身,多情地和潞城人告別,去往它自己的遠(yuǎn)方。
就在告別的剎那,婀娜的身子也在回望。
流淌在潞城地域內(nèi)的這長長的日子,經(jīng)歷了多少興亡榮辱,經(jīng)歷了多少悲歡離合,經(jīng)歷了多少生離死別啊。潞子嬰兒不見蹤影,一座山一座墓一段城墻一株古槐,多少宮闕都作了土。李隆基也早消逝了身影,逐鹿潞水只成為一個杳不可及的幻影。人們在河邊歌唱,眾生狂歡,也只是剎那的盛宴,太多的過往和將來,并不可知。流水帶走了光陰的故事,在回望的瞬間,萬語千言都化作悲傷亦歡樂的眼眸,它告訴我們,只記住當(dāng)下吧,也學(xué)會珍惜,時間如流水,再不歸來。
作為文化意義上的河流正在死去,我們會感到悲傷。
悲傷過后,多少物事還要新生,多少故事還要繁衍,白衣卿相、布衣躬耕,世事又是一個輪回,但從歷史和文明中汲取營養(yǎng),也是一大幸事也。
潞水愛著我們,教會我們生活,帶給我們生命和快樂。我們也愛著它,愿它走得慢一些,力量積蓄的強(qiáng)一些,去往遠(yuǎn)方的路程再順一些。
我們互為彼岸,我們彼此安好。
囈" "語
再宏偉的史詩也留不住,只剩下了與之相關(guān)的無言山河。
故鄉(xiāng)的山河,每一座山峰、每一條河流,它們已經(jīng)屹立或流淌在這塊土地上億萬年了,是不可移動的文物。它們都有獨屬于自己的一個美好的名字,鐫刻了它們前世今生的記憶。走近它們,觸摸它們,打撈它們,用愛去感知它們,它們便“活”了過來,在我的眼前夢里次第出現(xiàn),用特有的語言講述它們的故事,于是,零零落落地我聽懂了部分。以至于我離得越遠(yuǎn)越會想念。
潞城境內(nèi)由于山地、丘陵、平原共生的關(guān)系,生長著許多種植物,繁衍著許多種動物。松柏楊柳樺櫟椴椿楸桃杏梨槐果棗菌蘚以及各種灌木、草、藥,呼吸著這里清爽的空氣,與豹虎狼豬鼠兔狐蛇雀雉蛙魚蜂燕鴉等動物和諧共生,它們組成了人類之外的另一個世界,與天地共私語。只是人類越來越學(xué)不會珍惜。
對山河的丈量完畢,就發(fā)現(xiàn)山河確實是天地的造化,不僅僅呈現(xiàn)美的狀態(tài),還有許多奇妙的文化方式。
一座又一座山脈或山峰,連成潞之屏障,圈起我們的疆域。我們的先民和我們一起,在不同的時空、相同的地界內(nèi),過著自己的天光日月,過著自己的春種夏長秋收冬藏。
一條潞水分兩次行走過山之腳下,如果潞城是位仙女,潞水就是仙女的彩帶,舞出飛天神女的模樣。潞水有許多條支流,盡管有的已干枯,有的是季節(jié)河,有的被污染,依然和潞水一起,像血液一樣,滲透在潞之軀體之內(nèi),滋潤過或正在滋潤著這片土地,也誕生了深厚渾遠(yuǎn)的潞之文明。
一路走,也一路沉思。也看到滿目的瘡痍,看到山峰破碎,看到河水?dāng)嗔鳎偸侨滩蛔⌒耐?,那曾是我們血濃于水的故土?/p>
比如說,某一座山峰的消失,伴隨著人類的離奇死亡,某一個山頭的破損,伴隨著河水失去源頭,風(fēng)景不再美麗,周圍的村莊要承受環(huán)境之殤,某一座廟宇的消失,神靈不再安居,人類失去了精神上的依托,也失去了神靈的護(hù)佑。
看得多了,我想呼吁,我們在浩蕩地前行過程中,要學(xué)會敬畏自然、敬畏土地、敬畏神靈、也敬畏天地。
天地孕萬物,才有了我們的生命,土地育萬物,才有了我們的生活,自然與我們唇齒相依,神靈與我們比鄰而居,我們?nèi)舨桓卸?,還去肆意破壞,將受到天地懲罰,罪過之人永不能逃脫。
行走的過程,也是滄海桑田在我心里幽幽暗暗明明滅滅的過程。
古時,地質(zhì)運動帶來了滄海桑田的替換更迭,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而今日,我們?nèi)祟愖约壕湍苓_(dá)到這種效果,人定勝天,口號雖然不喊了,但真的變成了行動。等到我們的后代將來尋來時,莫非要感謝自己的祖先?古籍記載全部失實,人造了滄海桑田。
所有的事都遠(yuǎn)去了,轟轟烈烈還是細(xì)水長流,都會不見。
所有的人都隱去了,那些荷鋤負(fù)鐮的鄉(xiāng)親,那些行走在鄉(xiāng)間的人們,在文字中隱去了身影。
所有的山河也歸于沉寂,王陽明即說,你不看此花,此花與你同歸于寂,你看此花時,此花一時明白起來。山河以無言的力量沉寂,它會對其他人再次訴說。
而我在燈下,我見青山多嫵媚。
忍不住,悄悄地問,料青山河流見我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