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 遼寧省鐵嶺市中心醫(yī)院 , 遼寧 鐵嶺 112000 )
脛骨平臺骨折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骨外科疾病,是由多種因素存在引起的病癥。如暴力撞擊、意外墜傷等都會造成脛骨平臺骨折。當出現(xiàn)脛骨平臺骨折后,會嚴重影響到患者自身健康,對患者自身生活質量也是具有重要影響的[1]。通過早期康復訓練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病癥,對患者受損組織康復具有一定促進性,尤其是對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改善更是具有明顯優(yōu)勢。經(jīng)臨床研究分析后得出,大部分患者經(jīng)早期康復訓練指導后,患者自身康復效果顯著,相應指標改善明顯,故而得到了很多患者的認可[2]。本研究選取104例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對于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膝關節(jié)功能康復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4例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其中,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1,平均年齡為(55.21±3.21)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1,平均年齡為(54.53±3.21)歲。本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簽署同意書,且患者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2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即在患者護理中幫助患者制定護理方案,讓患者明確術后注意事項,并且有目的的干預患者術后護理生活,從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觀察組在此基礎之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方法如下:(1)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護理理念傳達,提高患者護理認同度,讓患者能夠明確到早期康復護理對患者自身病情康復的作用,這樣才能獲得患者的積極配合。(2)應該結合患者自身護理需求,制定不同的護理方案,在當前形勢下的患者護理工作實施中,由于患者自身護理工作實施的要求和難度在逐漸增加,所以需要迎合不同患者的護理需求,完善患者護理方案。(3)早期康復護理工作的處置和實施。由于患者術后的行動能力受阻,相關的功能也都發(fā)生了一定的障礙,所以此時需要幫助患者制定早期康復護理方案[3]。①早期康復護理工作實施中,需要對患者疼痛護理工作作出指導,由于患者自身護理工作實施的難度和要求越來越高,因而這種情況下,需要對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疼痛控制作出指導。可以采用藥物止痛和物理止痛法,藥物止痛主要給予患者鎮(zhèn)靜止痛藥物,如丙泊酚、安痛定等。而物理止痛法則主要以冰袋冰敷為主,也就是在患者止痛處置中,將500ml冰袋放在-18℃環(huán)境下冰凍,然后將其敷在患者痛處,每隔6小時更換1次。②早期康復訓練,當患者病情逐漸趨于穩(wěn)定后,需要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指導,該過程分為3個部分。一是牽引訓練,也就是在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訓練過程中,通過繃帶捆綁后,將患者膝關節(jié)活動訓練工作落實,提高患者膝關節(jié)活動能力[4]。二是肌肉負重訓練,在患者早期康復訓練中,可以采用肌肉負重訓練法,也就是在患者膝關節(jié)下部肌肉處負重5kg沙袋,然后訓練患者膝關節(jié)運動能力,但是要注意不要過度訓練,從而影響膝關節(jié)康復效果。三是針灸訓練指導,由于患者膝關節(jié)損傷,相應的神經(jīng)調節(jié)受阻,因而可以采用針灸訓練,幫助患者恢復神經(jīng)刺激,選用毫針35mm,以瀉法為主,選穴內關、足三里、側膝等穴位進行針灸,留針25分鐘,持續(xù)針灸1周,觀察患者康復效果。最后,在患者早期康復訓練中,應該將心理指導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提高患者心理指導能力,并且充分認識自身病情,從而為患者康復訓練提供幫助[5]。
3 觀察指標:對比患者術后疼痛評分、護理指標及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1)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對比中。主要從術后12小時、術后24小時和術后72小時患者疼痛評分情況進行比對。在疼痛評分管理中,采用VAS視覺疼痛評分法,主要判定標準如下:0分表示患者沒有疼痛,1-2分表示患者疼痛感明顯,3-4分表示患者疼痛難忍,5分以上表示患者疼痛劇烈[6]。(2)患者護理指標對比。主要從住院時間、HSS評分和MBI評分3項進行比對分析,完善相關評分記錄,最終進行組間對比。(3)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采用盲選評分制,由專業(yè)人士測評。分別從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的日常生活、健康狀況、總體精神和活動能力4項進行評分。整個評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4 統(tǒng)計學處理: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作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x2校驗;計量資料用t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 結果
5.1 2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對比:觀察組患者術后12小時疼痛評分為(6.32±3.21)分,24小時疼痛評分為(4.54±0.25)分,72小時疼痛評分為(2.54±0.52)分;對照組患者術后12小時疼痛評分為(6.05±0.24)分,24小時疼痛評分為(5.96±0.36)分,72小時疼痛評分為(3.96±0.25)分。相比之下,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對比顯著好于對照組(t=8.556,P=0.041<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2 2組患者護理指標對比: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7.52±0.52)天,HSS評分(89.58±2.25)分,MBI評分(89.63±2.21)分。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9.63±0.66)天,HSS評分(63.21±3.21)分,MBI評分(74.42±3.41)分。相比之下,觀察組患者護理指標對比顯著好于對照組(t=6.987,P=0.049<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3 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觀察組患者護理前日常生活評分為(78.85±3.32)分,健康狀況評分為(76.35±2.52)分,總體精神評分為(84±3.63)分,活動能力評分為(85±3.33)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前日常生活評分為(77.12±3.36)分,健康狀況評分為(76.35±3.63)分,總體精神評分為(74.32±3.63)分,活動能力評分為(84.15±3.36)分。觀察組患者護理后日常生活評分為(96.32±3.32)分,健康狀況評分為(96.34±2.52)分,總體精神評分為(94.12±3.63)分,活動能力評分為(94.16±3.33)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后日常生活評分為(84.12±3.36)分,健康狀況評分為(78.35±3.63)分,總體精神評分為(82.32±3.63)分,活動能力評分為(81.15±3.36)分。相比之下,2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無差異(t=1.056,P=0.561>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好于對照組(t=13.156,P=0.001<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早期康復訓練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護理方式,是患者應對病情積極配合改善病癥的一種重要措施。以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為例,作為比較常見的一種骨外科疾病類型,脛骨平臺骨折在現(xiàn)有社會發(fā)展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很多患者在手術后病癥能夠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患者病癥較為嚴重,術后需要漫長的恢復期,而這時采用早期康復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病癥,對患者自身病情控制和改善具有顯著優(yōu)勢。張忠均[7]等人通過研究指出,現(xiàn)有臨床研究中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康復期內的護理工作實施中,實施早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病癥,對患者自身膝關節(jié)功能改善具有顯著優(yōu)勢。本研究結果與上述學者研究結果相符,驗證了早期康復護理在患者訓練工作實施中的地位。且經(jīng)本研究后得出,2組患者護理中,由于實施的方法不同,所以最終患者護理效果有了本質上的差別。觀察組患者在早期康復護理訓練工作指導后,患者總體護理質量得到了改善,相應的患者護理指標改善也是比較顯著的。尤其是在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中,更是能夠明顯看出觀察組患者護理工作實施后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同時在患者護理指標對比評估中也能夠看出,患者住院時間以及HSS和MBI指標的評分情況均要好于對照組,因而更加充分地驗證了早期康復護理在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護理中的優(yōu)勢,所以在未來臨床研究工作開展中,應該將早期康復護理應用到患者臨床護理中,以此滿足患者護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