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房間里的一張小桌子上躺著一張剛洗出來的照片,上面有我、媽媽和外婆。我的眼睛緊緊地盯著照片上的人,思緒一下子就像雪白的棉花飛了起來。
照片上,外婆頭上戴著帽子,肩上扛著一大袋子的棉花,鞋子已經(jīng)臟得不成樣子了,額頭上的汗水順著臉頰流進衣服里,滲透了襯衫。媽媽跟在外婆身邊,肩上搭著外套,手里也提著一袋子棉花,臉上洋溢著笑容。她們身后跟著一個臟兮兮的小女孩,女孩笑嘻嘻地跟在兩個大人身后,那就是我了。
放暑假了,媽媽打算回鄉(xiāng)下去看望外婆,她收拾好行李,正準備開車回去,我慌忙地扯住她的袖口,急聲道:“能不能不回去?我不想去外婆家?!薄鞍。俊眿寢層行┏泽@了,她問道,“為什么呢?”“不想去就是不想去,哪來那么多為什么呀!”我回答得有些不耐煩。媽媽此時也冷下了臉:“到底是為什么?我們做人要講良心,你外婆生我養(yǎng)我,我自然要多回去看看,多孝敬孝敬她。如果以后我老了,你會像現(xiàn)在一樣不回去看我嗎?”我沉默了,因為不知道說什么。在她半哄半騙下,我們出發(fā)了。
走進門,映入眼簾的是外婆忙碌的身影。我和媽媽靜靜地看了好一會,外婆才意識到有人來了,回過頭來。我端詳著她,一頂黑不溜秋的帽子遮住了滿頭的白發(fā),臉上布滿溝壑,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她變得更加和藹可親了。她微微一笑,眼里閃爍著喜悅的光芒,說道:“我的乖孫孫來了,過來讓外婆瞧瞧?!彼е易谒耐壬?,把我摟在懷里說:“哎呀,外婆的小孫孫長漂亮了。”我應付著:“嗯。”心里卻想著:她總是這樣,好煩呀,不想在外婆懷里待了。忽然,我腦海里靈光一閃,嘴上說著:“外婆,你是不是還有棉花沒有摘呀?我們?nèi)フ藁ò?!”外婆還沒答話,媽媽就直接答應了。
來到棉花田里,外婆腰里系著一個空肥料袋,那雙松弛的老手伸到綻開花的棉桃下,慢慢地將殼子一瓣一瓣剝下來,最后把棉花裝進袋子里。媽媽也是腰里系著袋子,一直重復著外婆的這幾個動作,在旁邊努力地摘著棉花。我卻在棉田邊上跑上跑下,把自己弄成了個泥娃娃。夕陽西下,棉花收好了,裝了整整兩袋。外婆扛著一袋,媽媽提著一袋準備回家了。落日的余暉撒在了她們洋溢著笑容的臉上,漸漸地,我不由得看癡了,嘴角不自覺地揚起微笑。這真是一張歲月靜好的照片呢!
我撫摸著桌上的照片,不禁熱淚盈眶。對呀,外公前年就走了,外婆人也老了。我們做兒女的,能陪伴她的日子已經(jīng)不多了,能陪一天算一天,不然,她一個人在家多孤獨啊。
【教師點評】全文運用倒敘手法,講述了放假回鄉(xiāng)下看望外婆的故事。母親的言傳身教使小作者深受感動和教育,思想性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文章結構嚴謹。開頭一段寫自己目睹照片而浮想聯(lián)翩;結尾一段回歸現(xiàn)實,又以撫摸桌上的照片收束。然而小作者的思緒并未停滯,反而愈發(fā)熱烈深沉,收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文章中的人物外貌、動作、神態(tài)、語言描寫簡潔傳神,特別是“來到棉花田里,外婆腰里系著一個空肥料袋,那雙松弛的老手伸到綻開花的棉桃下,慢慢地將殼子一瓣一瓣剝下來,最后把棉花裝進袋子里?!边@一勞動細節(jié),沒有親身經(jīng)歷,難以準確用文字表達出來。這也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文章還寫出了人物的情感變化。如小作者從不愿去外婆家,不耐煩,到沉默,又不耐煩,最后在勞動中感受到快樂,體會到歲月靜好。這樣就使行文有波瀾,更曲折有致。(指導教師:許道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