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離開我們已經(jīng)有6年了,那一年我9歲。
4歲時,爸爸媽媽到大旺工作,我和奶奶兩人在家鄉(xiāng)生活了整整一年,每天看著我長大就成了奶奶生活中最大的心愿和最重要的事情。
當(dāng)時,我入讀離家約3公里的幼兒園。每天,奶奶騎著自行車接送我。每逢大雨天,奶奶擔(dān)心安全,就讓我坐在自行車上,她卻推車步行;風(fēng)大或天冷時,她就讓我把頭鉆進她的衣服里面。有些開著汽車接送小孩的家長想順路送我,可奶奶不放心,堅持自己送,并親眼看著我走進幼兒園門口才安心。即便我走進幼兒園門口,她也不會急忙離開,而是站在鐵欄桿外看著我消失在她的視線中。放學(xué)也是如此,有時候看著她站立不穩(wěn),我感覺到她是踮起雙腳在尋找我。
一年后,爸爸把我和奶奶接到大旺生活,那輛接送我的舊自行車留在家鄉(xiāng)。從此我沒有了對爸爸媽媽的思念,卻懷念起那輛自行車,懷念起奶奶風(fēng)雨不改地接送我往返幼兒園的365個日子。
來到大旺第三年,奶奶卻生病離世了。
起初,我還經(jīng)常在夢中見到她來到我的身邊,看著我,撫摸著我,用一口冷坑方言跟我喃喃細語。可隨著時光流逝,奶奶在夢中來看望我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奶奶再也沒有來過了。如今,我已記不住奶奶的樣子,但是還記住她對我的好。小時候,我喜歡吃豆沙包、逛超市、玩挖掘機玩具,每天一大早去買豆沙包的人是奶奶;帶我去超市最多的也是奶奶;陪我坐在地上玩挖掘機玩具最多的人還是奶奶。
奶奶在世的時候,在我心中,她的地位遠遠沒有爸爸媽媽重要。她一天到晚就是做家務(wù),圍著我們的一日三餐,像一個陀螺那樣不停地轉(zhuǎn)。
奶奶離開之后,我們家亂了方寸。首先是堅持了很多年清晨或傍晚到公園打球習(xí)慣的爸爸不愛打球了,起床晚的媽媽也早早起床,他們?yōu)槲颐锩ν狻V形缥曳艑W(xué)回來之后只好等他們下班回家做飯,有時候?qū)嵲谔I,就翻箱倒柜找零食。奶奶在的時候就不同了,她常常背著爸爸,藏了餅干、糖果偷偷塞給我吃,還瞞住不時盤問我的爸爸。
我上了中學(xué)之后,媽媽中午很少回來,爸爸工作更忙了,等他們回家做飯,吃飽已經(jīng)是中午一點過去,這多少影響了喜歡午睡的我的作息。如果奶奶在家,我就可以放心睡覺,奶奶雖然健忘,但是在叫醒我上學(xué)的事情上卻毫不含糊。她總是提前坐在我床前靜靜地看著我睡覺。周末,我不愿起床或者偶爾裝著沒睡醒的樣子,只要還有時間,奶奶總是喜歡看我睡覺。我好奇問她,小孩子一動不動睡覺有什么好看,奶奶慈祥地看著我,笑而不答。這成了我童年的一個謎。
后來,實在餓得等不住了,我慢慢學(xué)會一個人買菜、做飯。我想,假如奶奶健在,那該多好!
原來,奶奶不但一個人走了,還帶走了她做給我的午飯;帶走了她塞給我的糖果;帶走了我安心午睡的時光……
【教師點評】文似看山不喜平,這篇作品給人一個清新的感覺,跳出了以往的寫作思維,用一種細心觀察生活的筆調(diào)將隔代的愛娓娓道來,擺脫了以往的陳詞濫調(diào)。講述的故事雖然平凡,但勝在語言樸實,充滿真情實感,讓人可信,使人共鳴。(指導(dǎo)教師:黃枝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