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們講紅色文化:小學版》
主" 編:羅宇鈞
副主編:湯炎忠" 朱志云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5093-2
《給孩子們講紅色文化:中學版》
主" 編:席長華" 曾廣波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5094-9
百年黨史是一部恢宏厚重的著作,紅色故事就是其中最生動的教材。紅色火種之所以生生不息,是一代代后輩通過學習紅色經(jīng)典,從祖輩父輩手中接過精神傳承的旗幟,從而使紅色精神在新時代持續(xù)散發(fā)魅力。
對于生在和平年代的“千禧后”來說,革命戰(zhàn)爭年代發(fā)生的事情似乎遙不可及,如何讓看起來沉重的歷史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拉近孩子們與那段紅色歷史的距離?挖掘鮮明特色,提升紅色教育的吸引力,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給孩子們講紅色文化》是廣東人民出版社策劃出版的“國寶大課堂”系列叢書之一,針對青少年的不同年齡段分別推出小學版和中學版,其中小學版的內(nèi)容圖文并茂,尤其令人眼前一亮。小學版由羅宇鈞任主編,湯炎忠、朱志云任副主編,通過“看文物”“講故事”“唱歌謠”“觀影視”四大板塊,選取中共建黨以來遍布全國各地的紅色革命文物,其背后的故事,以及相關(guān)的英雄事跡,繪聲繪色地呈現(xiàn)給讀者。
通讀小學版全書,筆者認為,這本兒童紅色讀物具有兩大鮮明的亮點:一是選材精心;二是形式創(chuàng)新。
在選材方面,書中以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為時間主線,選取19個代表性歷史事件展開,故事選材并未停留在孩子們耳熟能詳?shù)膭⒑m英勇就義、王二小誘敵入埋伏圈、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英雄事跡,而是進一步挖掘出更多讀者鮮少聽說,但卻不失代表性的革命故事——紅軍的“帶鹽人”是誰?誰能邊打仗邊看書?木盆渡江可行嗎?通過一個個“平凡英雄”的不凡故事,輔以提問方式點燃孩子的好奇心,如此,亙古不變的紅色歷史便也能常讀常新、精彩誘人。
形式創(chuàng)新方面,本書將孩子們最喜愛的游玩和漫畫元素融入到紅色故事中。這與暢銷漫畫書《環(huán)球?qū)氂洝酚挟惽ぶ?,該套叢書以國家為單元,通過兩位尋寶少年布卡和麥克,帶孩子展開世界探險尋寶之旅,將各國歷史人物、文化遺跡、風土人情等知識融進探險故事中。而在《給孩子們講紅色文化:小學版》中,同樣有三位尋寶少年——愛畫畫的小紅帽、神秘的博物君、愛吃的貓頭鷹,通過跟著他們“游山玩水”看文物、看遺址,再“穿越”到革命時代親見革命先烈的經(jīng)歷,從而對革命歷史有更直觀的了解。
如果只是單純地將紅色素材轉(zhuǎn)譯成兒童語言,那么內(nèi)容呈現(xiàn)未免顯得干癟,閱讀價值也將打折扣,所幸本書的編者從開始便十分注重全書細節(jié)的打磨。無論是對話、看文物,亦或是歌謠和影視簡介,雖然各欄目的字數(shù)受限,卻是精益求精地一改再改。最終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地域特色、美食、方言、文化、生活知識等元素的巧妙交融,從而促使孩子帶著興趣去讀書。
例如,有美食家基因的貓頭鷹咘咘,在游覽革命遺址時不忘涉獵各地美食:浙江嘉興的肉粽,廣東海豐的牛肉火鍋、擂茶、粿條,江西南昌的螺螄等。又如,聰明的農(nóng)戶陳嬌枝利用先浸泡再蒸餾的“科學小實驗”,想出了用衣服帶鹽給紅軍的辦法。再如,革命先烈周文雍和陳鐵軍,為了掩人耳目喬裝打扮成有錢闊太和少爺,與貪吃的敵軍官斗智斗勇,最終瞞天過海重返廣州……通過700多幅漫畫,演繹出許多這樣精彩的小橋段,從而使孩子們眼中革命先烈高大上卻模糊的形象變得清晰起來,也讓革命時期勞動人民智慧勇敢的形象變得高大生動起來。
除了“講故事”,還有“唱歌謠”。紅色歌謠不僅體現(xiàn)了時代特色,還被賦予了鮮明的地域特色,陜北民歌、苗家民歌、粵語歌謠……一首首歌謠夾著濃厚的革命味道,是一場各地民歌的大觀園。
“紅米飯,南瓜湯”“金絲被兒蓋身上”……這些文風飄逸的歌詞背后,卻藏著怎樣的艱辛?紅軍戰(zhàn)士沒有說,但書中的注釋告訴了我們。當年紅軍的生活物資極度匱乏,每天只能吃長在山上的食物,沒有棉被,只能把稻草夾被單中做成“金絲被”。紅軍戰(zhàn)士沒抱怨,而是以一首激昂上進的歌謠掩蓋了革命途中的所有艱辛。這是怎樣一種苦中作樂的精神?書中沒有過多鋪述,而是點到即止,引發(fā)孩子們的深入思考。但若細致品讀則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常說的紅色精神,不正蘊藏于這些故事和歌謠里?無私奉獻、艱苦奮斗、自力更生、軍民團結(jié)、勇于開拓……通過紅軍的一言一行說出來,通過歌謠的一詞一曲唱出來,這何嘗不是一種無形的宣傳,一次跨越時空的“言傳身教”。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葉芝也曾指出:“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我想,給孩子的紅色教育亦是如此,紅色精神作為“最美力量”,應當從娃娃抓起,融入每個時代國人的價值觀中。給孩子們講黨史、學習紅色文化,當以深入淺出的形式,方能入木三分、育人于無形。先點燃孩子的興趣,而后,點燃孩子心中的紅色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