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娜男
(吉林省通化市通鋼一中 吉林通化 134003)
語文是一門有深度有內涵的課程,僅靠老師對知識的講解,學生無法真正學好語文課程。所以在日常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通常比較注重對提問“常規(guī)教學武器”的運用,以期望通過有效的提問,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但就目前的高中語文課堂提問來看,部分老師由于缺乏對課堂提問藝術性的研究,使課堂提問中仍存在較多問題,這是需要老師高度重視以及解決的問題。下面筆者將根據(jù)自身多年的課堂提問經(jīng)驗,提出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運用建議。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教學法的運用十分重要,但只有恰到好處的提問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反之則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使提問的效果大打折扣。就目前高中語文課堂提問來看,部分老師由于意識到了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在課堂中對提問十分重視,但由于對提問的運用技巧未把握,出現(xiàn)了刻意地設置連續(xù)問題的現(xiàn)象,使學生的思考與回答興趣不高。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問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出來,這就要求老師注重對創(chuàng)新提問方法的探索和應該,以持續(xù)保持課堂提問的效果。但實際的語文教學中,部分老師在任何教學情形中采取的都是直接提問的方式,使提問缺乏趣味性、啟發(fā)性、體驗性和思維性等,影響了提問教學作用的發(fā)揮[1]。
根據(jù)高中語文課堂提問中的問題,老師需要加強對課堂提問的研究,對其科學、合理的提問方法和策略進行把握,在不同教學情形下利用不同的提問方法,下面筆者就對提問方法的靈活運用進行介紹[2]。
在眾多的課堂提問方法中,反復式提問也是非常常用的一種方法,但要想真正發(fā)揮此種提問法的作用,老師不能隨意對反復提問法進行運用,而是要根據(jù)學生無法理解或是難以理解的內容進行提問,如此就能夠幫助學生一點一點地理解課文內容[3]。
比如在教學《祝?!氛n文時,在課初環(huán)節(jié)老師就要向學生提問:“祥林嫂改嫁后人們對她的稱呼發(fā)生變化了嗎?”“為什么沒有發(fā)生變化?”如果學生沒有對課文進行認真讀與分析,那么就難以回答出老師提出的問題,也就證明他們對文章的理解不深刻。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的多次對“祥林嫂”的來源進行說明,讓學生主動從來源處對祥林嫂改嫁后稱呼未發(fā)生變化的原因進行分析,在課堂即將要結束環(huán)節(jié),老師可以再次提出課初的問題,對學生本節(jié)課的真實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如此就能夠幫助學生對這篇課文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
趣味性提問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進入對問題的思考和回答中,并在學習中收獲快樂,非常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因此,高中語文老師在向學生提問的過程中,要注重向學生實施趣味性的提問,以更好發(fā)揮提問教學的積極作用[4]。
比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一課時,老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兩個問題:據(jù)你了解,荊軻是不是英雄?荊軻這個人物呈現(xiàn)出來怎樣的形象?鼓勵學生們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表達,接著老師要善于再利用一些問題幫助學生判斷荊軻是不是英雄,如通過讀課文你們會對荊軻的個性特征進行了解,荊軻個人特征為何如此鮮明?荊軻身上有愛國的影子嗎?荊軻當時的做法是否契合那個年代的思想?我們可以用什么成語形容荊軻刺殺秦王這一行為?通過老師對本節(jié)課一系列提問的精心設計,能夠讓學生參與到對問題的持續(xù)思考與回答之中,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的想法準確表達,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帶來的樂趣。
啟發(fā)式提問是一種能夠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和拓展思維的方法,老師通過對啟發(fā)式提問的運用,能夠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讓學生主動進入深入思考中,并提高學生的思考效果。
比如在教學《拿來主義》一課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一下課文中“拿來主義”是什么意思?由于這篇課文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學生在對課文閱讀和思考之后,也不一定能夠對“拿來主義”的內涵進行準確說明,此時老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你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對于某些傳統(tǒng)文化遺傳應該如何對其繼承?對于當今的中外交流,你們該如何面對?魯迅先生的文字有怎樣的內涵?通過對啟發(fā)式提問法的靈活應用,能夠為學生搭建課文與生活之間的橋梁,讓學生思考如何成為一個對國家發(fā)展有貢獻的人,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能夠進入深層次和全面的思考中,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十分有利。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運用意義重大,老師要加強對提問教學的重視度,并對提問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并從反復式提問、趣味性提問以及啟發(fā)性等方面入手,提升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促使學生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作用全面發(fā)揮出來。